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杨修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有一年,工匠们为曹操建造相府大门,当门框做好后,正准备做门顶的椽子时,恰好这时曹操走出来观看,看完后在门框上写了一个“活”字,便默默无语地走了。杨修见门框上的题字后,即刻叫工匠们拆掉重做,并说:“你们知道吗?丞相题在门框上的‘活’字,意思是‘门’中有‘活’为‘阔’字,就是指门做大了叫你们重做,懂吗?”
有一天,有人给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喝了几口,便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然后递给一位文臣。文臣看了不解其意,众人相互传看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当杯子传到杨修手里,他便喝了一口奶酪,然后说:“诸位,这‘合’字即是‘人一口’,丞相是叫我们每人喝一口呀!”
又有一次,曹操由杨修陪同出外游览,途经一处,看见一块烈女曹娥墓碑,碑的背面刻有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问杨修:“杨主簿(负责文书的官),你懂这八个字的含义吗?”杨修很自信地回答说:“丞相,在下懂得,这……”曹操未等杨修说明,便打断他的话头说:“杨主簿别急嘛!待老夫想想。”接着他们离开墓碑,大约走到离碑三十里处,曹操这时才说:“老夫已明白墓碑背面那八个字的意思了。”并叫杨修转过身去,两人分别记下自己所理解的意思,然后一比对,两人意思果然一样。于是曹操感叹地说:“老夫的才智与杨主簿相差三十里呀!”他们对“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八字所解的意思是:黄绢,色丝,“丝”、“色”拼在一起即是“绝”字;幼妇就是少女,“少”、“女”拼在一起即是“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子女,“女”、“子”拼在一起即是“好”字;齑臼是用来盛五种辛辣调味的器皿,这是“受辛”,即是“辭”(辞)字。因此,这八个字的含义便是“绝妙好辞”。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屡遭失败。曹军不知道是进还是退,曹操便以“鸡肋”二字为夜间口令,将士们都不解其意,只有杨修明白:“鸡肋就是鸡肋骨间的肉,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丢掉了又觉得可惜。丞相的意思是叫撤兵回去。”他便私下告诉大家收拾行装,诸将也随之准备撤兵。没多久,曹操果然下令撤军了,曹操知道是杨修把机密先告诉大家的,便以“泄漏机密,私通诸侯”的罪名,将杨修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