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徽烧信(1 / 1)

钱徽是唐朝中期人,在京城长安做礼部侍郎。一年春天,皇帝分派他担任选拔进士的主考官。在当时,读书人参加考试是做官的主要途径,所以贿赂和走后门的现象很严重。对于这种风气,钱徽下决心从自己做起,加以抵制。他对管理考试的属官们表示:不管是谁来走门路,也不能徇私舞弊。 仿佛要考验一下钱徽的态度和决心,有人派专差送信来了,信里说,自己有个亲戚家的孩子参加今年的进士考试,希望给以关照和录取。写信者来头不小,是当朝的宰相段文昌。

钱徽对段文昌这种做法,很不以为然。后来,又查看段家亲戚孩子的试卷,实在也太差,于是,他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地把这个人的名字从准备录取的名单中一笔抹掉了。

段文昌说情没成功,有些恼火,怪钱徽不买自己的账。正值他出任剑南节度使,趁向皇帝辞行的机会,说了钱徽一些不根不实的坏话,还说钱徽取士不公,屈没了人才。皇帝听信一面之词,降了钱徽的职位,让他去远地做地方官。

钱徽的属官们对这事心中都很不平,聚在一起议论,数落段文昌做人不地道。有的给钱徽出主意,把段文昌托门子的信交给皇帝,让段文昌下不了台。

钱徽笑了笑,平心静气地说:“只要做的事问心无愧,丢官贬职又有什么关系?要的是永远站得直坐得正,哪能把别人写给自己的私人信件拿出去搞报复呢?”说着,将那封信捡出,当大家的面点火烧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