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开元盛世”的一个秋天,20多岁的杜甫,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榜上无名。但是,这一挫折并没有使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消沉下来,而是更积极地投入了对美好自然风物的探寻,到山东一带继续他的游览生活,他决心攀登向往已久的东岳泰山。
杜甫投宿在中都县城。清晨醒来,他走到户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向东北方向举目望去。拔地而起的泰山,巍然矗立,树色苍郁,云带缭绕,点燃了诗人的**,想像着登山途中的感受和攀上峰顶时的乐趣,情不自禁地写下一首《望岳》诗,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句。
听人讲,攀登泰山是很艰苦的,什么“十八盘”啦,“回马岭”啦,要到达日观峰,真是谈何容易!诗人顾视自己一番,还是十年前“健如黄犊去复来”的躯体,依然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经过艰苦的登攀,杜甫终于实现了“会当凌绝顶”的愿望。他站在日观峰头,昂首天外,纵目环视,感到心旷神怡,逸兴遄飞。在这里,他真正体验到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句名言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