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风采在画里(1 / 1)

芝麟兄长我十一岁,今年已七十又四了。

记不起哪一天,我曾经应允,要为他写点什么。于是,这笔债就在我心里沉甸甸地撂下了。忙的时候,什么都忘了,一静下来,这个念头,这个欠债的念头,这个要还债的念头,就涌上心来……

端阳节临近的时候,我到白马湖省文艺家创作之家去小住几日。行前,特意找出芝麟兄送我的画集和一些资料,决意到那一个画一般美妙的文艺家家园里,来完成自己那笔为世间创造美的画家朋友所欠下的文债与情债。

清风里,我坐在创作之家饮翠庐那宽阔的阳台上,随手翻开了芝麟兄的那本画集。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编纂的《精品画库·徐芝麟国画作品精选》,一张亲切、慈祥的面孔猛地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正推着装满毛毯的一辆三轮车,缓缓地朝前走来,神情自然、亲和。画家在画的右上角写道:人民的公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959年在广州时帮助宾馆服务员运送被毯。一个伟人的生命光彩,在这样一个极其平凡的生活场景里升腾起来。

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是被画家那神奇的笔所撬动的。此时此刻,我强烈地感觉到,长我十一岁的芝麟兄,在一步一步地向我走来。

1933年4月,徐芝麟出生在长沙市的一条巷子里,父母都是做小生意的。父亲原籍江西,年轻的时候来到长沙谋生,他上过几年老学,写得一手好字。芝麟来到人世之前,家里已有一个姐姐,不久生病死了。两年以后,芝麟出世了。父亲为他取名“芝麟”,这一是取麒麟送子之意,二则注入了父母对去世的女儿的怀念。芝麟懂事后,对这个名字不满意,觉得太女性化了。当他听父亲表白这些以后,再也没说什么了。他说:“在我身上,看到自己姐姐的影子。”

写得一手好字的父亲,从小就要求芝麟好好练字。芝麟读小学时,字就写得很漂亮了。有一天,他病了,没有去上学。老师专门派人来到家里,说是全市小学生正搞写字比赛,要他去为学校争得荣誉。他抱病参赛,果然获得第二名。书画书画,书与画是紧密相连的。写得一手好字的徐芝麟,爱上了画画。读中学时,校刊的每一期刊头,多是出自他之手。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在一家电影院画电影广告的徐芝麟,被军代表铁可(后来曾任省文联副主席)相中,不久,他就担任这家电影院的经理。1956年,他的作品,入选全国青年美展。1964年他创作的《将军送子务农》,在省美展中荣获一等奖,并入选全国美展。国画作品《不染污泥花如玉洁》《人民公仆》分别被人民大会堂和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芝麟兄的作品,追求的是中国传统,讲究的是“中国味”。他坚定地认为,中国人画画,首先是给中国人看的。为了学习传统,研究传统,他到敦煌莫高窟和山西永乐宫去观摩壁画,临摹壁画,每一个地方一待就是半个多月。为了使自己的画有“中国味”,而这种味道只能来自生活,他每年都要到山区去,到农村去,到工厂去深入生活。1981年春节刚过,正月初三,他就带着行装去了湘西腊尔山苗家山寨。一次他下山到一个大圩场去赶当地苗家人的边边场,听青年男女们唱歌入了迷。自己只是埋头画速写,抬头起身时,天色已近黄昏。这时,同伴们坐车回山了,他被落下了,只好借宿于苗民家里。认真学传统,扎实下生活,使他的艺术水准不断地提升。2003年,全国权威机构选编了一本《中国人物画百家》,他的作品选入了两张。2006年,省美协为全省最具影响力的陈白一等八位老画家举办了一个八老画展,他也是八老中的“一老”。芝麟兄用他手中的笔,神奇地描绘出了一个个人物的人生风采。其实,他笔下的一个个风采卓然的人物身上,又何尝不透露出他自己的人生风采呢!

(原载2007年7月7日《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