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出自己人生的精彩(1 / 1)

——《你别说,你听我说》序

人们常说,搞文学创作是一项苦差事。可世间总有那么些可爱的人,非往“苦海里”钻,可谓苦中作乐。

想来,这是爱好使然。爱好,是人生的动力。因为爱它,再苦也心甘。不是有首歌这么唱道:“夫妻恩爱苦也甜。”

陈夏雨,就是这么一个人。原本,他在商海里闯**,外贸生意做到了美国、欧洲、中东。他还办过工厂,做过影视编剧、副导演。他参与主创的电影有五部上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在那些领域,他做得风生水起,顺风顺水。可是,他心里总有一只兔子在蹦:那就是他小时候就种下的文学种子,总想要落地生根发芽。

十年前,他的好友小丁请我聚餐,他也来了。小丁向我介绍:“我这个铁哥儿们,对文学爱得很‘铁’,很想见您。”我们就这样相识了。

陈夏雨一坐下来,就对我讲故事,讲他的小说,滔滔不绝,像下一场大雨。他怕我听不清楚,说话的声音很大。他可能担心我不会耐心听他讲完,所以又说得很快。邻桌的陌生食客都转过头听他讲故事,不时爆发哈哈大笑。我觉得他的故事都很有意思,很有创意,总有一些细节打动你,所以我就不时点点头,表示我在听他说话。结果,那餐饭,我都听他讲故事去了,根本没吃多少东西。他自己基本上没动过筷子。他就一直侧着身子,中间还隔了两个朋友,对我讲故事。我觉得他对文学的那种痴爱、热情,扑面而来。他一笑起来就眯成一条线的小眼睛,讲故事时候的飞扬神采,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对文学的那份虔诚和狂热。

记得那次他还对我说,他写过长篇小说,也写过影视剧本。其中一部长篇小说挂在网上后,还被一个书商盗印出版了。等他的网友买了他的书,找他签名,他才知道自己的书被盗版了。

在文学并不看好的当下,很多文人弃文从商,现在却有人弃商从文加入我们的队伍,我自然很高兴,很欢迎。记得当时他对我说了一个愿望,希望到毛泽东文学院举办的青年作家班学习。我鼓励他说,路在自己脚下,作家靠作品立身,靠作品说话,刻苦努力,多写东西。作品发得多了,社会就承认你了。

我和他第二次见面是七年后的秋天,毛泽东文学院的新一期作家班开学。我赶去为这批年轻的同路人鼓掌。我很意外地看到了他那张圆圆的脸蛋,那双眯成一条细线的小眼睛。他真的进入了我们毛泽东文学院学习了!我为他高兴!他从说出那个愿望开始,到走进毛泽东文学院学习,走了整整七年时间。这七年他都没放弃文学,我就知道,他对文学的痴爱,不是一时头脑发热。

那天开学典礼,照完集体相,他就跑过来和我说,他现在算是“入伍”了吧。我开玩笑地对他说,经商多好,又赚钱,又风光,又好玩。何必一定要来搞文学?他眯起眼睛,很认真地说,人,一辈子不能光为钱活着。一定要有可以自己支配的自由时间,一定要去做自己最喜欢、最爱做的事。他说他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前段为稻粱谋,后段追求梦想。文学是他的信仰,更是他精神的一个出口。他在高中、大学时期光写日记就写了上百万字。每篇日记都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小故事。即使在经商期间,他也没有放弃文学,每次出差都带着一本小说。碰到能和他一起讨论文学的人,他会毫不犹豫引为知己。

他高兴地告诉我,他的一篇文章参加搜狐网站的“最美初恋”全国征文大赛,获得了金奖(第一名);另一篇参与“飘柔杯”全国“最美故事”大赛,得了一等奖;参加江苏卫视的一个剧本大赛,也得了最佳创意奖。由于得了这三个奖,他的家人就支持他正式弃商从文了。他希望自己,以不同的角度去叙述不同的人生,写出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故事。

此后,我便常在《芙蓉》《文学界》《湖南文学》《长沙晚报》《新湖南》等报纸杂志上见到他的短篇、中篇小说。《湖南文学》发了一篇对他小说《你别说,你听我说》的文学评论,颇有见地,分析到位,反响很好。

一晃三四年又过去了。勤奋刻苦的他,已收获了一批可喜的成果了。2016年由湖南省作协推荐,中国作协审核通过,他进入“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习。有两家国刊也留用他的小说了。他在文学上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

如今,湖南文艺出版社将他的作品列入了选题,让他结集出版。这是他这一个阶段创作成果的整体展示。作为一个文学界的老人,很高兴地为他鼓掌,为他点赞。也希望广大的读者朋友,喜欢他的作品,对他的作品来一番点评,帮助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我相信他一定可以闯**出自己人生的精彩。

(《你别说,你听我说》2016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