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利坚》序(1 / 1)

看了周彦好同学《留学美利坚——一个国际高中交换生之亲历》的书稿,知道周彦妤同学原是长郡中学品学兼优的学生,是通过中美政府公费交流到美国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市Mc Callum学校读书的。

在美国求学两个学期,准确地说就是十个月里,小周不仅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全部学业,而且还洋洋洒洒写下了二十万字的学习、生活笔记,实属精神可嘉,难能可贵,而更为可贵的是这个十七岁女孩写下的这些文字,居然还能让我这个花甲老人读得饶有兴趣,读得十分的感动。

全书四十篇,从走出国门到回到祖国;从与同学会话困难到可以滔滔不绝地演讲;从孤独寂寞到回来时大批朋友送行;从格格不入到全面融入美国社会,作品反映了作者在美国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其成长是超速的。

尽管中美两国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上有很多不同,但最终作者能够适应,非但适应,而且学习着并快乐着。由于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开始时生活中有悖逆、有碰撞,但后来亦能够全面融入。这说明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广义地说教育也是文化),是可以且应该互相交流、互相融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因为先进的文化是属于全人类的。

因为书中记录的是一种异国教育,感受到的是一种异国文化,领略到的是一种异国风情,所以,尽管讲述的是一些日常琐事,但对于国内学子们来说却颇具新鲜感,且唯其如此,才备感真实。作者以朴实而活泼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亲历的学习、生活,有喜、有悲,有愁、有乐,有困惑、有感动,特别是还有许多理性的思考,这对于一个青年学生来说,又是十分难得的。且不说对不对,勤于思考就是好的。从周同学身上,我看到了自信的一代,敏于思考的一代,勇于奋斗的一代,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希望。我向广大青年学子,特别是中学生们推荐这本书,读一读,也许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所裨益。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都要感谢我们这个开放的时代,没有日益开放的大局,闭关锁国,文化教育永远只能是一潭死水。分明坐井观天,却偏要夜郎自大,要那样,社会还会进步吗?

(《留学美利坚》2010年12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