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的矮寨》序
关于路,在我的中篇小说《山道弯弯》中,它以内在的精神脉动成为我心灵深处一拨拨情感的波涛。无路的绝望、探路的彷徨、辟路的艰险、行路的坎坷……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山水人情的风貌、时代变迁的沧桑,给人留下点点的阵痛、微微的幸福、丝丝的希望和甜甜的回忆。今天,读罢文杰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最高的矮寨——最牛交警的故事》(以下简称《最高的矮寨》),久违的记忆与现实生活的纠结、平民意识与崇高追求的哲学思辨、利剑出鞘的锋芒与至美人性回归的心灵碰撞等,一切关于生命与价值的思考都在他客观、真实、平静的叙述中,平添了几分感动、几分深刻和几分崇高。
一
报告文学是作家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很直觉、很深刻的感知与表达形式。文杰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了,他的为文、为人、为事深得文艺界的广泛赞赏。他为人真诚,极重感情,是一个值得相交一辈子的好人。为事更不用说,他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从来都是得心应手,业绩出类拔萃,是一个非常敬业、善于开拓的能人。我也深谙他的文学心路。他将文学之根深植于湖湘热土之中,善于用心捕捉与表现时代关注的内容。他的《戴碧蓉》、《第一支书》和《红色浏阳》等诸多作品无一不是对时代的高歌和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提炼。最重要的是,他善于在生活中寻找真实的感动,在灵魂中挖掘深刻的真实。他不是停留在对简单事件的关注上,而是以一个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关注人物的命运、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走向。《最高的矮寨》同样是这样一部好作品,它所记录和刻画的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富有艺术感染力、情感撞击力和思想穿透力。整部作品,围绕着矮寨公路之险、堵路之困、交管之难这一系列大多数人并不知晓的客观事实,刻画了被网友称为“最牛交警”的矮寨交警、协警的鲜活群像。将世上最艰险的路与最牛的交警紧密联系起来,凸显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只要路在心间,世界上就没有征服不了的高峰。
选择了写报告文学,就是选择了痛苦。报告文学不是在办公室和书房里写出来的,而是需要深入事件现场、走近人物、走进心灵,经过艰辛的采访用心经营出来的。文杰从接到写作任务开始,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这篇十万余字的报告文学拿了下来,个中艰辛,可想而知。对于湘西,我并不陌生。那里,地无一里平,路无一里直。“山连山,十三道弯,弯弯都是鬼门关”,要在这一座座如出鞘之剑、似刀削之石的山峰间开辟道路很难,同样,在这里行路、干事,也大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无奈与艰辛。但是,文杰和矮寨的交警一样,没有丝毫畏难和退却。因为他心间有路,胸怀真情,以淋漓文笔,将书稿一气呵成。其精神之难能可贵,彰显了作家的良知与责任感。
二
用生命的代价写出来的东西,流淌着作家的汗水、平民百姓的血泪,其中有思想文化的沉淀、社会责任的呼唤、政治意识的显现和时代精神的扬弃。关注时代,注重时代精神的高扬,这正是文杰创作《最高的矮寨》的初衷和态度。
路,是历史的延伸,《最高的矮寨》折射出时代的光影和民族绵延不衰的精神。交通是发展的动脉,交通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和时代经济发展的水平。《最高的矮寨》应时而作,应题而生,是对湘西发展的高呼,是对矮寨交警生存状态的关注。从湘川公路、“中国最险公路”、“中国第一座公路立交桥”、吉茶高速到矮寨特大悬索桥的建设,从矮寨安全检查站、交警三中队的相继成立到矮寨交通管理的大治,每一条路都充满着战胜困难的时代**,每一项建设都饱含着民族拼搏向上的热情。为了民族抗战的需要,二百四十八名湖湘人倒在了湘川公路上,长眠在高高的矮寨坡头上,“湘川公路死事员工公墓”昭示着民族血泪的历史。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几十年来,数以百计的矮寨交警把青春奉献给矮寨坡,成为矮寨天险的守护神。
险恶的自然地形筑成了矮寨险要的交通,但阻挡不了矮寨人发展的脚步。即使是在再小的弯道半径里面,人们发展提速的愿望也不会改变。矮寨交警以自己特有的执着小心翼翼地为南来北往车辆指向导航,在自己艰难的坚守中,充分发挥至高无上的价值。
同时,《最高的矮寨》作为一部反映湘西文化存在表征之一的报告文学,不仅体现出对时代的追寻,更表现出对现实的反思。以人的主体自由为核心的理性原则仍然受到潜在的威胁:“史上最危险交警岗亭”道出了矮寨交警生存状态的无奈,这似乎是对现代化进程中理性原则的扭曲,希望引起各方的注意。
三
尊重人性,注重对生命群体的观照,关注人物的命运,这是《最高的矮寨》的又一鲜明特点。全文从美学意义上,重点挖掘了人物群体美学上的同族形态,从“崇高”入手,把矮寨天路陡峭的威力和人格力量的伟大,进行鲜明的关照与对比,客观再现了人物崇高的行为、境界和情操。
将矮寨交警定位成“最牛交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湘西人的“匪气”和“霸道”。然而湘西人正是靠这身“匪气”,干出了不少影响外界的大事。矮寨天险交警的“牛气”,可以归纳为三个词:无私无畏、坚忍坚韧、齐心齐力,是真正的“玛汝黛起”(用汉语说,就是“好汉”)。这一切都可以从十八年来坚守在矮寨天险的三中队找到答案。秧金仲、高从炬、吴永清、吴浩、吴先林、杨秀法……作者一笔一笔,对他们的心灵世界、生存环境、职业操守进行了精心的刻画:第一位中队长秧金仲行动的敏锐和中庸,“高干子弟”吴浩的谦卑与敬业,背篓哥吴先林的务实与勤劳,协警杨秀法的开朗与乐观,石远斌以路为家的漂泊与坚守……他们崇高的行为、宽广的境界、高尚的情操震撼着世人。“最牛交警”这个网络词一下子成为最有力的赞誉和最亲切的称谓。除了“最牛交警”,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就是“共产党员”,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找到我们伟大的党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政党,为什么能成为十三亿中国人永远的领航者的真谛。
注重与人物心灵沟通,探寻人物的心理路程和轨迹,是《最高的矮寨》最为成功的地方之一。《最高的矮寨》在展示处于底层的农民、司机、交警、协警的心态和生态时,舍弃了居高临下式的怜悯和同情,而是在暗地里呼吁关注,以暗线反映了当前的“真问题”。因为,“解救了交警,就是解救了生命”。秉承关注底层人物、拯救生命理念,作者道出了复归人性的拳拳之心。
四
报告文学的美学意蕴就在于对现代性的追寻与反思,其特性就是通过言说对象来显现其内在意蕴与时代精神的契合和互动。遵循这个原则,《最高的矮寨》建构了一部独立的、以交警为主角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奋斗史。从中可以看出,报告文学作家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他不仅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更要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敏感的嗅觉力。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深入细致的采访、写实的笔法、客观的叙述和冷静的评价。这是文学的品质,也是作家的品质。
最后,我想与文杰、与广大读者朋友共勉的是,无论是创作之路、工作之路,还是人生之路,只要心中有路,自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长篇报告文学《最高的矮寨——最牛交警的故事》,2013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系湖南省重大典型宣传丛书中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