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戏剧比读小说有趣得多74(1 / 1)

清如,

读来信,甚慰,希望格外珍摄。短短几天,要受跋涉之累,回家去很不值得。能够读读书当然很好,你应该读读书的。

做人是那样乏力的事,像我每天回来,就是要读书,也缺少了精神兴致,心里又是这样那样乱得很,难得有安静的一天,纵是生活比止水还寂寞,感到的只是莫名的疲倦,更恐惧着日子将永不会变样。常常心里的热望使我和你写信,然而每回写时是一个悲哀,我总是希望能告诉你一些新的言语,然而笔下只有空虚。烦杂的思绪,即使勉强表现出来,也是难堪的丑恶。

今天他们去看《姊妹花》,回来十分称赞。我是已经看过了,那是张通俗的伦理片,略带一些社会意义的,演出的技巧很好,对白也清晰得可喜,获得太太小姐甚至于先生们的眼泪,大概不是偶然。在新光里已映了快四十天,哄动的力量,前比联华的《人生》,还瞠乎其后。联华的片子,一般的说,在我们眼中虽还有些浅薄,然而已经有不大通俗的地方,《人生》如此,前次看的一张《都会的清晨》也是如此。天一的陈玉梅,我还不曾敢领教过,一般人说她很坏,我只知道她是个难看的女人。

好片子不常有,然而往往容易错过,一张《吉诃德先生》不看很可惜,还有如Song of Songs 75,《梵音情侣》等,也是极富诗趣的名构。虽则一些极伟大热闹的歌舞片宫闱片,我并不以不曾看为憾事。

商务里有一批Modern Library76,Every Man's Library77廉价发卖,因为身边不多钱,只拣了一本Swinburne78诗选,一本Silas Marner79。读书也不容易,像我们简直没福气读新出的书籍。Silas Marner照理是应该早已读过了的,况且George Eliot80也算是我十分欢喜的人,可是我偏偏不曾读她的这一本代表作。两天功夫读完之后,有点失望,觉得并不像Mill on the Floss81写得好,故事比较简单一些也是一个理由,总之很比不上狄更司82。Mill on the Floss可真是好,我读时曾流泪,里面的女主角即是著者自己的影子,是一个好强好胜,想像丰富,感情热烈,玻璃样晶莹而脆薄易碎,带着不羁的野性的女孩子,他的恋人则属于很passive83的性格,有病态美的苍白少年,带有多量女性的柔弱,逗人怜惜的那种人。故事很长很复杂很错综,而且读了长久也已模糊了,但这情形想起来很动人。在维多利亚三大家中,Eliot最长于性格描写,Dickens84描写主角,总不及描写配角的出色,后者的好处是温情和谐趣的融和,以天真的眼睛叙述世故,把一切人都cartoon85化起来,但却不是冷酷的讽刺,文章也许是Thackeray86写得好。但小说在英国无论如何赶不上法国同俄国,像Flaubert87、Turgenev88一类的天才,英国毕竟没有。

之江图书馆里英文书也是陈旧的多,可以看见近代文艺潮流的简直少得很。我还是欢喜读几本近代戏剧的选集,觉得读戏剧比读小说有趣得多。其实你也该用点功,想法子多看一点外国的东西。这是个人享受上的问题,不一定是为着自己将来的成就。我有一个成见,觉得女孩子特别怕看书,先生指定的东西也许翻得比男孩子格外起劲,但总不肯自己找书读。说是用功也全是被动的。

天又下雨了。

虔诚的祝福!我永不愿忘记你。

朱 廿三夜

昨夜读Hamlet89,读到很倦了,一看表已快一点钟,吃了一惊,连忙睡了,可是还刚读完三幕。睡了下去,却又睡不着,想把你拖起来到山下散步。今天很倦。

Hamlet是一本深沉的剧本,充满了机智和冥想,但又是极有戏剧效果,适宜于上演的。莎士比亚的所以伟大,一个理由是因为他富有舞台上的经验,因此他的剧本没一本是沉闷而只能在书斋里阅读。譬如拿歌德的Faust90来说吧,尽管它是怎样伟大,终不免是一部使现代人起瞌睡之思的作品,诗的成分太多而戏剧的成份缺乏,但在莎氏的作品中,则这两个成分是同样的丰富,无论以诗人而论或戏剧家而论,他都是绝往无继。

我最初读的莎氏作品,不记是Hamlet还是Julius Caesar91,Julius Caesar是在Mr.Fisher的班上读的,他一上了班,便说,Mr.A,你读Antony,Mr.B,你读Brutus,Miss C,你读Caesar92的老婆的lines93,于是大家站起来瞎读了一阵,也不懂读的是什么,这位先生的三脚猫智识真浅薄得可以,他和他的学生们都一样没有资格读Shakespeare94。

读戏曲,比之读小说有趣得多,因为短篇小说太短,兴味也比较淡薄一些,长篇小说太长,读者的兴味有时要中断,但戏剧,比如说五幕的一本,那就不嫌太长,不嫌太短,因为是戏剧的缘故,故事的布置必然是更加紧密,个性的刻划必然是更加显明,剧作者必然希望观众的注意的集中不懈,因此所谓“戏剧的”一语必然含有“强烈的”“反平铺直叙的”的意味。如果能看到一本好的戏剧的良好的演出,那自然是更为有味的事,可惜在中国不能多作这样的奢望。上次在金城看演果戈理的《巡按》95,确很能使人相当满意(而且出人意外地居然很卖座,但我想这是因为原剧通俗的缘故),也许有一天正式的话剧会成为中国人的嗜好吧?但总还不是在现在。卖野人头的京剧(正统的京剧我想已跟昆曲同样没落了,而且也是应该没落的)太不堪了。在上海是样样都要卖野人头的,以明星登台为号召的无聊的文明戏,也算是话剧,非驴非马的把京戏和“新戏”杂糅一下便算是“乐剧”,嘴里念着英文,身上穿着中国戏台上的古装,一面打躬作揖,便算是演给外国人看的中国戏。当然这些都算是高等的,下此不必说了。

以舞台剧和电影比较,那么显然前者的趣味是较为classical96的,我想现代电影有压倒舞台剧之势,这多半是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有关,就我所感觉到的,去看舞台剧的一个很不写意的地方,就是时间太长,除非演独幕剧,如果是一本正式的五幕剧,总要演到三个半至四个钟头的工夫,连幕间的间歇在内,这种长度在习惯于悠闲生活的人原不觉得什么,但在过现代生活的人看来就很觉气闷。至于如中国式的戏院,大概每晚七点钟开锣,总要弄到过十二点钟才散场,要是轰动一点的戏的话,那么也许四点半钟池子里已有了人,时间的浪费真是太可怕,再加之以喧阗的锣鼓,服装的眩目的色彩,疯狂的跌打,刺耳的唱声,再加之以无训练的观众,叫好拍手以及一切,一个健康的人进去准会变成神经衰弱者出来。

写于几天以前

用三天功夫读完了一本厚厚的小说,Arnold Bennett97作的Imperial Palace98——一个大旅馆的名字。A.Bennett是一个有名的英国作家,死于三四年之前,但这本小说的作风趣味我觉得都很美国化。所描写的是以一个旅馆为中心,叙述企业家、富翁、雇员,资本社会的诸态,规模很是宏大,在中国,以都市商业为题材而得到相当成功的,也许只有一本《子夜》吧?但比起来不免觉得规模太小。文章写得很漂亮干净,不过读到终篇,总觉得作者的思想很流于庸俗。他所剖析的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内面与外面生活之关系(或冲突),以这个为题目的似乎近来看见得很多,因此不令人感到新异。其中颇多入微的心理分析,这或者是作者技术最主要的地方。书中的主人翁是一个事业家,理智的人,但作者把他写得非常人情,主要的女性有两个,一个是所谓摩登女子(在中国不会有的那种摩登女子),个人主义的极端的代表,写得似乎过于夸张一些,但代表了富于想像厌弃平凡过度兴奋的现代女性之一个典型,在恋爱上幻灭之后,便潦草地嫁了人。另一个是有手段有才能的职业女性,但终于也伏在丈夫的怀里。似乎Bennett先生对于女性没有更高的希望,除了作为男人的asset99之外(他把女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男人的资产asset,一种是男人的负担liability100,而把大部分女子归入后一种),对于这点或者未必能令人同意,但也只好置诸不论了。

中译《田园交响乐》、《狱中记》、《死魂灵》读后感

《田园交响乐》:关于以一个盲人为□目,及后因眼睛开了而感到幻灭,这似乎不是第一本,确实的我曾读过几篇类此的故事,因此这书不曾引起我多的感想。诚然这是一篇好诗。

《狱中记》:有动人的力,可惜不是全译。

《死魂灵》:纯然是漫画式的作品,似乎缺少一般所谓Novel的性质,但文章是够有味的。

上海的出版界寂寞得可怜,事实上你跑到四马路去,也只有载着女人照片的画报可买。《译文》的停刊很令人痛心,关于文学的刊物别说内容空虚,就是内容空虚的也只有寥寥的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