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自信莫失(1 / 1)

美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海明威,在1952年创作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震惊文坛,并主要以这篇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是一部描写人与大自然的“惊涛骇浪”进行搏斗的故事,实质上也包含了人在内心里激发的惊涛骇浪。这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出海远航捕鱼,漂流了84天一无所获。后来,钓着了一条大马林鱼。可是,这条鱼实在是太大了,老渔夫根本摆弄不了它。反而是那条鱼拽着沉重的钓丝,把小船拖向很远的海上。漫长的84天的漂流,老人已经筋疲力尽了,现在又要对付这么大的、把船儿拖得飞奔的一条鱼,如果没有高度的自信,任何人都会在惶恐中选择放弃。老人就这么在船上跟着鱼走,一天一夜,又一天一夜,在骤然间气候突变的茫茫大海上,孤独无援的老人,那种难以再坚持下去的疲劳、饥饿、困倦是可想而知了。难能可贵的是,老人坚强地对待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随时可能发生的生命不测,充满自信地要征服这条大鱼。鱼也累了,伤痛和疲乏使它开始浮出水面。老人终于划船过去把它钩住。然而这时,一群鲨鱼游了过来,向那条马林鱼发动袭击。老人的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完全难以操纵,他随时都有葬身海底的危险。但是老人仍坚持着自信,没有放弃那条鱼,在飘摇不定的小船上,用桨对着鲨鱼打、戳、刺,直到精疲力竭,没有了一点力气。鲨鱼把那条马林鱼能吃的部分全吃掉了……

渔民们找到老人的时候,老人正在小船上流泪,他因为丢了鱼都快要气疯了,那群吃兴未尽的鲨鱼还在小船的四周打转转呢!看,老人直到这个样子了,还没有丢掉收获的自信,为自己最终没有斗过鲨鱼而难过,真是十分难得了。

作家在这篇小说里,虽然是寓意人同强大的外界势力搏斗时终归失败,但歌颂了坚韧不拔的自信,推出了人的勇敢气度的胜利,体现了人们只要能够坚强对待邪恶势力,就能展现“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精神。只要这种精神存在,就总会有收获的。试想,经历了84天的漂流和两天两夜的生死搏斗,老人没有失望和放弃,不是钓到了一条大鱼吗?如果没有鲨鱼的出现,收获也是不错的。面对凶猛鲨鱼的掠夺,老人似乎也该放弃猎物,自己逃命要紧。但老人却勇敢地与鲨鱼进行了搏斗,虽然在捍卫猎物方面失败,但老人的顽强意志,却成为生命的最大收获。

文学写作中有一种说法,叫作“文如其人”。海明威善于写一个人自信与奋斗的作品,正是反映了他本人的真实性格。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强烈的自信与奋斗精神:他曾躲在深深的草丛里,猎杀过几只觅食的狮子。一只狮子被他的飞镖击中,死亡的痛苦,使它发疯地向他奔来。海明威自信地等待着,等狮子离得很近了,才准确地射出了子弹。他捕鱼打猎的技艺,继承于他的当医生的父亲。他曾捕到一条大金枪鱼,重达514磅,他使用了捕马林鱼学到的技术,与鱼进行了长时间的搏斗。回到码头时,却有一个人想霸占他的猎物。海明威看也不看,就一拳打去,与那人扭成一团,凭着自己摔跤的过硬本领,终于将那人打翻在地。事后发现自己牺牲了两个脚趾甲。

他曾在1924年夏天,和别人到西班牙参加狂欢节,与一名叫作斯图尔特的作家进行斗牛比赛,第一天取得了胜利;第二天斯图尔特绊倒了,凶猛的公牛把他用犄角挑起来,甩来甩去,海明威不顾一切地冲上去,把伙伴从公牛的头上救下来。他还曾作为记者,多次奔赴战场,经历了九死一生的险情。因为乘坐的飞机失事,海明威受了重伤,他以惊人的毅力活了过来,戏谑地看着关于自己死亡的讣告。

无论环境如何险恶,条件怎样严酷,能够保持充足的自信,是取得成功的基础。自信的人,不是一种盲目的乐观,而是一种铮铮铁骨的不屈精神。有了这种自信,才能搏击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