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心人皆有之,40岁男人的虚荣心尤其严重一些,人到中年,他们更希望以外在的种种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与成就。于是有人不断卖弄财富地位,有人费尽心力与人攀比,还有人不惜打肿脸充胖子……为了虚荣让自己活得这么累,实在是不值得,适度虚荣是人之常情,虚荣过了头,就是自寻烦恼了。
1.虚荣会使人孤立
虚荣心就像一个色彩斑斓的肥皂泡,它随时都会破灭,而且这种心态还会让你失去自我,离成功越来越远。
赵昆相当聪颖、活泼,常常获得长辈们的夸奖,她也一直以此为荣,儿时的赵昆就养成了虚荣、好卖弄的习惯。
只要有机会,她就会争抢着去炫耀、去卖弄。
直到有一次,当她听录音时,突然听到其中一个尖锐而突出的声音,简直像是狼嚎。听了几遍后她才发现,那是自己的声音!赵昆开始反思自己,她想:“从小到大,我一直没有挣脱过对虚荣的追逐,当别人夸奖自己时就沾沾自喜,可什么时候站下来审视一下自己呢?”
她终于明白了,一切的不快乐、不满足,皆因自己的虚荣而起。一个人能摈弃虚荣心,就是拥有平常心的开始。直至赵昆成了名副其实的名人,她始终也没有忘记这句话。她说:“正是这句话,让我为自己的心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生活中的自我太多,有机会就迫不及待地想跳出来,其实都是卖弄。
如果赵昆没有停下来认真地审视自己,而是被虚荣的习惯牢牢地束缚的话,那么她就会一点点堕落,最后成为“仲永”式的人物。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个人一旦被虚荣的习惯控制住,他就会不思进取,并最终毁了自己的前途,所以我们一定要摈弃虚荣的习惯。
虚荣有很多表现:有的人喜欢卖弄自己的学识,好为人师;有的人喜欢追赶流行,炫耀自己,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无论哪一种表现,它们都只能引起别人的厌恶。
40岁的李某是某公司的业务骨干,每个人都知道李某人不错,不自私,愿意帮助别人,然而大家还是讨厌他,因为他总喜欢标榜自己、卖弄自己。比如小赵犯了个小错误,李某会帮他解决问题,然而过程中李某也会不断强调小赵犯的错误不可原谅,乘机卖弄自己的本事,还要一再地教训小赵,结果小赵不但不领他的情,反而更加讨厌他。
不要利用别人的错误来卖弄自己,你应该以朋友的身份而不是导师的姿态出现。如果总是标榜自己,总是要对他人摆出一副导师的派头来,那就未免过分了。更有甚者,为了表现自己的“为师之道”,常常会寻找他人的“失误”,并且利用他人的“失误”来表现自己的“师道”,拿他人的失误做文章,甚至不惜夸大这种失误的成分或后果,这就难免有些哗众取宠了。因而应该明白,你的那些自得的为师之道,也许会成为他人嘲笑的话柄,也许会成为他人讨厌你的原因。如果不加收敛,将会导致你从此越来越孤单,人们对你的话会不屑一顾,即使你在某些方面真的比他们懂得多,他们也会对你的批评不屑一顾,因为在他们的心理上,已经对你产生了反感。
所以你要警惕了,“师”并不是轻易就可以当得上的,如果你是一个智者,最好还是少称师为好。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人们不仅不会讨厌你,而且还会亲近你。可是如果你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师,以一副老师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那么你最终有可能成为一个孤家寡人。
还有一些人以追求时尚的方式来炫耀自己,虚荣的习惯驱使他们盲目追逐流行,生怕别人笑自己落伍。
朱小姐在一家大公司上班,月收入五千,是个人人羡慕的白领丽人,然而她的生活却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美好。朱小姐承认自己是个爱慕虚荣的女孩,她的大部分工资都被她用来买名牌服饰、精美首饰,因此她只能租最旧的公寓,一个月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要吃泡面,她是外表光鲜、内里苦呀!而且尽管她面容姣好,周围的男士众多,但却没人愿意追求她,这让已经三十多岁的她更加难过。一个男同事一语道破了众男士的顾虑:“她的一个皮包就要我半个月的工资,这么‘贵气’的女人谁敢要啊!”朱小姐却不清楚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她仍旧过着虚荣的生活,当然也不会有人来追求她。
社会上,很多人都有虚荣的心态,他们盲目地追逐流行,花钱如流水一般,结果浪费了很多精力和金钱。
喜欢时髦、爱慕虚荣的人,不仅知道“现在流行什么”,更热衷于“未来的时尚”,这类人是罕有钱财的。其实,虚荣心重的人,所欲求的东西,莫过于名不符实的荣誉,所畏惧的东西,莫过于突如其来的羞辱。
虚荣习惯最大的后遗症是促使一个人失去免于恐惧、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害怕羞辱,所以不定时地活在恐惧中,常感匮乏,所以经常没有安全感,不满足;而虚荣心强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不如说是自以为出类拔萃,所以不惜玩弄欺骗、诡诈的手段,使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
虚荣心是一股强烈的欲望,欲望是不会满足的。虚荣心所引起的后遗症,几乎都是围绕在其周遭的恶行及不当的手段,所以严格说来,每个人的虚荣心应该都是和他的愚蠢等高。
成熟的40岁男人是不会因某些成就而沾沾自喜的;若为某些成就而感到骄傲,也应该是心存感恩,有健康的骄傲心态,而非不当得而得的“虚荣”!
给40岁男人的提醒:
①虚荣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疲惫;②虚荣心太重了就会迷失自己。
2.虚荣心会让自己吃亏受累
有人为了虚荣不惜“打肿脸充胖子”,外面看上去很“光彩”,但吃苦受罪的还是自己,为了外表的“光彩”而遭受实在的痛苦,这不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吗?
莫泊桑有一篇关于虚荣心的小说《项链》,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和丈夫结婚后,总在幻想自己家里富丽堂皇,摆满了银器,生活优越奢华。虽然丈夫对她百般呵护,疼爱有加,她仍然不能满足于现状。她渴望步入上流社会结交权贵,成为人人羡慕的贵妇。一次偶然的机会,丈夫为她弄到一张舞会的票,由于舞会上有达官显贵的出现,她高兴之极,用家里的积蓄为自己精心订做了一套晚礼服。可是,却没与之相配的首饰珠宝,她只好去找朋友借,朋友倒是非常客气,让她在自己的首饰盒里随便挑,她选中了一串翡翠项链,舞会那天的晚上,她光彩照人,跳了个尽兴。回到家之后,她依然不能忘记自己在舞会上受人追捧的情景,她想要在镜子面前仔细欣赏一下自己迷人的风采,却发现项链不知在什么时候丢了。她吓得魂飞魄散,和丈夫一起找遍了大街小巷仍然一无所获,最后在一家珠宝商人那里看到了和那串项链一模一样的项链,价格却高的吓人。但是为了还朋友的项链,她只好以借贷的形式买下了那串项链。为此,她付出了十年的青春让丈夫和她一起还那串项链的借款。十年之后,当她再一次和朋友相见时,朋友怎么都认不出她了,因为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很多,衣服也穿的破烂不堪,手上的皮肤干涩而粗糙。十年的苦难她其实没有必要去受,虚荣毁了她,让她为那条项链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现实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人因为虚荣吃亏上当,甚至有苦说不出,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小镇里有一个人在家里特怕老婆。可是为了争面子,外人面前他从来都说自己是一家之主,老婆什么事儿都依着他。一天,一个小贩背了一卷地毯沿街叫卖,他和一群邻居在树下纳凉,津津有味地和邻居说着老婆怎么怎么怕他。碰巧这个小贩过来了,小贩把一卷地毯放在他面前,听完他的高谈阔论之后,就开口和他讲生意:“大哥,你买一块地毯吧,回去铺在地上又美观又干净,累了往上一躺,都不用脱鞋的。”众人让这个小贩打开地毯看一看,花色确实也很漂亮,就劝他买了吧,他佯装称赞一番说有点贵,不买。
小贩把价钱降了一降,他却仍然说贵。小贩和他磨了半天嘴皮子仍然无法动摇他的决心。这时,小贩卷起了地毯,拍拍他的肩膀说:“大哥,是怕老婆吧!做不了老婆的主就明说嘛!我不会为难你的。”只见他的脸一下子从耳根红到脑门、眼睛瞪得溜圆:“谁说的,我老婆在家得听我的,我让她往东,她不敢往西,我做不了她的主,反了她了。到底多少钱?我买了。”小贩一下子眉开眼笑:“大哥,看你这么爽快,那就300元了,算便宜卖给你,以后咱俩做个朋友。”就这样,一笔交易完成了。后来,听说他买回去的那块地毯质量差的要命,他被老婆狠狠地骂了一顿,却一声都不敢回。
这就是虚荣的结果,为了撑起一个在别人眼里的高大形象,只好自己吃亏受累。人其实没有必要活得那么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假如人人都让这种虚荣心左右,那么还有什么个性可言,世界会少了多少色彩?如果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去出卖自己的灵魂,岂不悲惨?你就是你,我就是我,这个世界比你强的人有很多,比你差的同样也不少,用心活出一个个性的自我,就是你自身的价值所在。没有必要去为虚荣卖命,因为它会引导你走入歧途,甚至毁了你。
给40岁男人的提醒:
①爱面子就往往会伤“里子”,究竟哪个更难受只有自己知道;②虚荣是一件既可笑又可悲的事。
3.何必活在他人的价值观里
一个人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就会变得虚荣,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就会失去自我。其实每个人都应当为自己而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我的珍惜。
如果你追求的幸福是处处参照他人的模式,那么你的一生都会悲惨地活在他人的价值观里。
生活中的人常常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的眼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因此,为了给他人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许多人总是事事都要争取做得最好,时时都要显得比别人高明。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人们往往把自己推上一个永不停歇的,疲累、痛苦的人生轨道上。那么,人就该永远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吗?
有一天下午,珍妮正在弹钢琴,七岁的儿子走了进来。他听了一会儿说:“妈,你弹得不怎么高明吧?”
不错,是不怎么高明。任何认真学琴的人听到她的演奏都会退避三舍,不过珍妮并不在乎。多年来珍妮一直这样不高明地弹,弹得很高兴。
珍妮也喜欢不高明地歌唱和不高明地绘画。从前还自得其乐于不高明的缝纫,后来做久了终于做得不错。珍妮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不强,但她不以为耻。因为她不愿意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她认为自己有一两样东西做得不错。
“啊,你开始织毛衣了,”一位朋友对珍妮说,“让我来教你用卷线织法和立体织法来织一件别致的开襟毛衣,织出十二只小鹿在襟前跳跃的图案。我给女儿织过这样一件。毛线是我自己染的。”珍妮心想,我为什么要找这么多麻烦?做这件事只不过是为了使自己感到快乐,并不是要给别人看以取悦别人的。直到那时为止,珍妮看着自己正在编织的黄色围巾每星期加长五至六厘米时,还是自得其乐。
从珍妮的经历中不难看出,她生活得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获得正在于,她做到了不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是优秀的而有意识地去索取别人的认可。改变自己一向坚持的立场去追求别人的认可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样一条简单的道理并非人人都能在内心接受它,并按照这个道理去生活。因为他们总是认为,那种成功者所享受到的幸福就在于他们得到了这个世界大多数人的认可。
其实,获得幸福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不为别人而活,不让别人的价值观影响自己,就是避免去追逐它,就是不向每个人去要求它。通过和你自己紧紧相连,通过把你积极的自我形象当做你的顾问,通过这些,你就能得到更多的认可。
给40岁男人的提醒:
①自己的看法是最重要的;②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就会让自己活得疲惫不堪。
4.不要盲目与人攀比
一些40岁男人坦言,最害怕去参加同学会,因为现在的同学会简直就是“攀比会”:比事业、比地位、比房子、比车子、比银子……于是,我们越比越急、越比越累,老实说这种烦恼都是自找的,放下攀比之心,你的生活一定会轻松很多。
尽管我们都知道“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可在生活中,我们还是要将自己与周围环境中的各色人物进行比较,比得过的便心满意足,比不过的便在那儿生闷气发脾气,这其实都是我们的攀比之心在作怪,说白了还是虚荣心在那里作怪。
有这种心理的人,会将别人的什么东西都拿来与自己的进行比较:家里住多大的房子、有什么样的车子、老公的样子、花钱的派头、地板砖的质料、孩子的学习,当然更多的就是比谁家住的、吃的、用的、玩的更阔气!
历史上常有权贵们互相攀比的例子:
北魏时期河间王琛家中非常阔绰,常常与北魏皇族的高阳进行攀比,要决一高低。家中珍宝、玉器、古玩,绫罗、绸缎、锦绣,无奇不有。有一次王琛对皇族元融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而石崇本身就是一个又富贵又爱攀比的人。
元融回家后闷闷不乐,恨自己不及王琛财宝多,竟然忧郁成病,对来探问他的人说:“原来我以为只有高阳一人比我富有,谁知道王琛也比我富有,哎!”
还是这个元融,在一次赏赐中,太后让百官任意取绢,只要拿得动就属于你了。这个元融,居然扛得太多致使自己跌倒伤了脚,太后看到这种情景便不给他绢了,当时人们引为笑谈。
南北朝时有一个叫符朗的官员,当时朝中官员们有一个时尚:用唾壶。符朗为了攀比、炫耀,让小孩子跪在地上,张着口,符朗将痰吐进去,攀比到了用孩子做唾壶的地步!
分析人之所以乐攀比不疲的原因,实际上是一个面子问题。
人生在世,但凡是个正常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虚荣,虚荣本来无可厚非,但虚荣过火之时便是让人讨厌之时。这攀比就是因过度虚荣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让人讨厌的性格特征。
攀比有以下害处:
(1)让人情绪无常。当攀比之后,胜了别人,立刻情绪高涨,自大狂妄,以为天下唯有我是最了不起的;可是比得过甲,不见得比得过乙,不如乙的时候立刻情绪低落,感觉脸上无光,一点面子没有,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像元融,见别人的财富珍宝多过自己,立刻满脸忧虑,甚至都愁出病来。
(2)易伤害交际感情。人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如果你在群体中不是去攀比甲,就是攀比乙,在攀比之中会伤害和你交往的对象。比得过,你便轻视别人,看不起别人,从而不尊重别人,别人只能对你不置可否;比不过的,你会满含妒意,或造谣、或诬陷,对人用尽一切诋毁之手段,同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破坏良好的交际关系,大家最后都懒得与你来往。
(3)攀比会使一个人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这犯罪无非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扩大自己的财富,提高自己的名声。当你所使用的手段不是那么正大光明时,比如你通过贪污挪用、行贿受贿来扩大自己的财富,好去虚荣地攀比,那么总有一天你会锒铛入狱的。
有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是攀比,而认为自己花钱多、购物多、上档次、穿名牌、拿手机、玩掌上电脑是讲究生活品质,自诩自己的那些一掷千金、一掷万金的举动是“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实际上,那些真正讲究生活品质的人并不是体现在表面上,也不是纯粹表现在物质这个浅层次上,“讲究生活品质”只不过是为自己肤浅的攀比行为打掩护。你只要在镜中照一下自己眼角的那份不屑、那份自满,你就会明白“生活质量”不过是攀比、炫耀的代名词!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失去了求好的精神,而将心灵、目光专注于物质欲望的满足上。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中,人们误以为摆阔、奢侈、浪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质,进而使人们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攀比着追逐名牌,追逐金钱,追逐各种欲望的满足。难怪人们在物质欲望满足之际,却无聊地在那儿打哈欠呢!无聊地在夜里互相攀比着烧钱玩!
但很多一般人还是在羡慕那些住大房子、开名牌车、穿着入时、经常上星级饭店喝酒、动辄将孩子送到国外去上学、身边总是有漂亮小妞称为“小蜜”的人,以为那才是生活,那才是生活的品质,于是我们这些一般人就不择手段地去追求,甚至到心力交瘁的地步。
如果你是一个爱攀比的人,一个试图攀比的人,那么停下你的脚步吧:
(1)别让虚荣阻碍了你享受生活。攀比让你的虚荣心满足,可为了这满足你却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想方设法、不择手段、焦头烂额、心神交瘁,更大的代价是你忘了生活中还有比攀比更让人感到愉悦的事情。
(2)创造你自己的生活品质。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地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从而有自信、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外可以依靠敏感的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饮粗茶、吃淡饭而依然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3)思考攀比的意义。与别人攀来比去,你最后除了虚荣的满足或失望之外,还剩下什么?有没有意义?是徒增烦恼还是有所收获?最后思考的结果即毫无意义。你感到无意义,自然就会停止这种无聊的行为。
生活是自己的,只要自己过得开心、舒适就好,何必让有害无益的攀比损害自己的幸福呢?
给40岁男人的提醒:
①攀比除了给别人增加一点饭后的谈资,对自己毫无意义;②总有人比你更强,攀比会让自己越活越累。
5.别为虚荣追逐名利
在虚荣的人眼里,名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们会为了名利奔走钻营、费尽心机,但这种人只会越活越累,而且会受到现实的嘲笑,还有一种人,他们不被虚荣左右,视名利如浮云,然而他们却得到最多的尊敬。
谈到居里夫人,人们马上就想到镭,会想到她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且也会想到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奖,是世界上一位卓越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出生在波兰一个贫穷的教师家庭里。
玛丽虽然出身贫寒,但却聪明、刻苦,中学毕业后,由于母亲过早的去世和父亲年迈退休,她不得不辍学出外谋生,去离华沙100公里的田产管理人家去里家庭教师,但这并没能磨损玛丽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
玛丽和彼埃尔结婚后,生活很拮据,但居里夫人并未因贪慕虚荣而去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相反他们志同道合,相亲相爱,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着科学试验,而且配合得天衣无缝。当时在欧洲没有人对铀射线作过深入的研究,但他们认为,科学必须开拓无人走过的路,不然就不叫科学研究,于是他们选择铀射线为题目,探索铀沥青矿里第二种放射性的化学元素。他们买不起这种原料矿苗,就想利用廉价的铀沥青残渣。几经周折,他们用自己的钱,买到了矿渣。原料有了,却没有实验室,向市政府申请而遭到拒绝后,只得在理化学校借了一间堆置废物的厂棚。在这间破烂屋子里,他们习惯了酷暑和严寒,使用着极其简单的工具,把残渣弄碎加热,忍着刺鼻的气味,连续几个钟头搅动大锅里的溶液,居里夫人是学者、技师,同时也是苦力。夫妇二人以超人的毅力一公斤一公斤地提炼了成吨的沥青矿渣,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反复地分析、测定和试验,终于在8吨铀沥青的残渣中,先后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从而为原子能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镭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居里夫妇每天收到大批的信件,全世界都为这项空前的业绩感慨万千。玛丽和彼埃尔声誉鹊起,1903年12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镭的发现将创造出亿万财富”,如果居里夫妇呈报专利的话,他们将从世界各国得到制镭的专利费。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玛丽和彼埃尔认为,科学应当属于全人类,毅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他们苦心研究的成果。结果首先向居里夫妇要求提炼镭的实业家发了大财。20世纪20年代初期,1克镭的价格高达10万美元(合当时一百万法郎,现在的七八百万法郎)。30年代,加拿大发现了铀矿之后,爆发了一场价格战。一项卡特尔协定于1938年规定,1克镭的最低价格为两万五千美元,可想而知,如果居里夫妇索要专利费,可以获得巨大的财富。1911年末,瑞典科学院的评判委员会,再次授予她诺贝尔化学奖,并取得了“镭王后”的称号。
玛丽两次获得20世纪学者的最高荣誉,18次获得国家奖金,获得了世界上108个名誉头衔。但在荣誉面前,居里夫人只有一句话:“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实,不应该注意人的等级观念。”即使是论功行赏,她也觉得难以接受。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的一位女友在她获奖后来到她家做客,却看见那枚珍贵的奖章正被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很随便地拿在手中把玩。这位朋友很不理解,便向居里夫人提出质疑——为什么如此贵重的东西竟然随便地拿给孩子玩,要知道,那代表的可是一份极为尊贵的荣誉啊!
而居里夫人的回答却十分简单:“我只是想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荣誉这东西像玩具,你只能玩玩而已,千万不能太当回事,否则你以后就会一事无成。”居里夫人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足以使每个人重新思索和审视自己对于名利问题的原有态度和一贯做法。如果一个人只把追求名利作为自己唯一的人生目标,过分地执著于此,那么就很有可能超出个人理智以及社会规范的限度。而一旦这样,人就会真的迷失自我,不再是名利的主人,而要变成它的奴隶了。
名利确实是人们实现理想,完善自我的一种极为正常的方式,但不应成为人生全部的意义所在。如果人为满足虚荣心,极力追求这些外在的利益,那他必将遭致他人的厌弃。
给40岁男人的提醒:
①被名利左右,人会越活越累;②虚荣是肤浅者的游戏。
6.用自嘲来战胜虚荣
人的一生,谁都难免会有失误,谁身上都难免会有缺陷,谁都难免会遇上尴尬的处境。虚荣的人喜欢藏藏掩掩,喜欢辩解。其实越是藏藏掩掩,心理越是失衡;越是辩解,只会越辩越丑,越描越黑,最佳的办法是学会嘲笑自己。
美国著名演说家罗伯特,头秃得很厉害,在他头顶上很难找到几根头发。在他过60岁生日那天,有许多朋友来给他庆贺生日,妻子悄悄地劝他戴顶帽子。罗伯特却大声说:“我的夫人劝我今天戴顶帽子,可是你们不知道光着秃头有多好,我是第一个知道下雨的人!”这句自嘲的话,一下子使聚会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长相丑陋,可他不但不忌讳这一点,相反,他常常诙谐地拿自己的长相开玩笑。
在竞选总统时,他的对手攻击他两面三刀,搞阴谋诡计。林肯听了指着自己的脸说:“让公众来评判吧,如果我还有另一张脸的话,我会用现在这一张吗?”
还有一次,一个反对林肯的议员,走到林肯跟前挖苦地问:“听说总统您是一位成功的自我设计者?”“不错,先生。”林肯点点头说,“不过我不明白,一个成功的自我设计者,怎么会把自己设计成这副模样?”
这两位伟人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过他们并没有遮遮掩掩,否认自己的不足,反而以此来自嘲,既带动了气氛,又显示了智慧,不能不说是一种人格魅力的突显。
某国一位领导人最爱讲一个有关他本人的笑话:“有一位总统拥有100个情妇,其中一个染有艾滋病,但很不幸,他分不出是哪一个。另一位总统有100个保镖,其中一个是恐怖分子,但很不幸,他不知是哪一个。”接着他嘲笑自己为改革经济所作的努力,“而我有100个经济专家,其中有一个是很聪明的,但很不幸,我却不晓得是哪一个。”
这位领导人趁着别人还来不及说长道短、评东论西时,在谈笑调侃中将自己经济改革中的失误,轻轻松松地说出来,帮助自己摆脱了尴尬难堪的局面。
自嘲是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它带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作为生活的一种艺术,自嘲具有调整自己和环境的功能。它不但能应付周围众说纷纭带来的压力,摆脱心中种种失落和不平衡,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还能给别人增添快乐,帮助别人更清楚地认识真实的自己。
人总有一些地方不能与别人相比,如果故意掩盖,反而让别人觉得有笑料可挖,就越想把事情搞明白。这样,自己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与其让别人去挖,干脆自己承认好了,这样既满足了别人的好奇心,又释放了压力。如果再艺术地自嘲一下,别人笑过之后也就不会再去探究什么了。可是,世界上就是有许多人不想承认自己的不足,更不会以自嘲的方式去解脱自己。
伊索寓言里的那只狐狸用尽了各种方法,拼命地想得到高墙上的那串葡萄,可是最后还是失败了,于是只好转身一边走一边安慰自己:“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这只聪明的狐狸得不到那串葡萄,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和不满,但它却用“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来解嘲,使失望和不满化解,使失衡的心理得到了平衡。
连狐狸都会给自己台阶下,人的聪明才智到哪里去了?虚荣的心让许多人骑虎难下,如果别人不给他梯子,他就不会自己下来,而聪明的人贵就贵在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即使别人不给梯子,自己也可以下来。这个梯子就是自嘲。
给40岁男人的提醒:
①敢于自嘲的人必定是充满自信的人;
②自嘲可以帮你释放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