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匮乏,可以“借鸡生蛋”(1 / 1)

进阶 胡鹏 880 字 6个月前

很多人会抱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认为自己有见识、有能力,见到了商机却没有钱供自己支配,因而抱怨父母无能、社会不公平,云云。但事实上,对于思维灵活的人而言,即使没钱他们也能“变”出钱来,“钱”并不能阻碍个人成功。

周成建是一家员工数千,资产过亿的企业老板。这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十多年前,还只是一个普通农民。像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一样,周成建是靠自己艰苦奋斗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

周成建出生于浙江温州青田县一个名叫石坑岭的村子里。为了摆脱祖祖辈辈贫穷的命运,他从小就学会了裁缝手艺。1986年,刚满20周岁的周成建,来到温州谋生。他什么脏活、累活都干,火车上三天三夜站过,一天只吃一顿饭熬过。经过几年含辛茹苦,慢慢地积蓄了点钱,就进入当地妙果寺服装专业市场,干起了老本行,白天卖服装,夜晚做服装,一天劳动16小时以上。于周成建来说,让资本扩大的机遇终于在1992年来临。

那年,来自福建石狮的风雪衣、夹克衫,像股旋风席卷温州市场,周成建紧跟市场行情制作起这些衣服。一次,一个东北老板向他一下就订了300件,这对于小作坊来说,无疑是个大数目,由于产品质量不错,客户一个接一个,订货量从300件又增到几千件,一年下来,赚了几百万元。就这样,他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有了几百万,周成建并没感到满足。几年来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他有了经商经验,也培养出敏锐的眼光。那时,温州服装行业大多生产西装,款式大同小异,而国外少数几个休闲服品牌在温州刚刚露面,周成建感到休闲服有很大市场潜力,便用手头的钱成立了制衣厂,正式生产休闲服装,还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美特斯邦威,产品面向工薪阶层,实行薄利多销。

采用虚拟经营迅速扩大资本,在之后的短短5年间,周成建的资产很快从百万增长至上亿元,这其中有致富窍门,用他自己的话总结,是用了借鸡生蛋、借网捕鱼的经营方法。

当时,建厂之后,周成建能支配的资金很少。作为小微企业,从银行贷款很难。万般无奈下,他想到利用外力弥补自己资金的不足。在生产上,他采取定牌生产的策略,先后与广东、江苏等60多家具有一流生产设备、管理规范的国有、合资服装加工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现在全国有60多家企业为其生产,年产800万件服装,如果这些企业都由周成建自己投资的话,至少需要3亿元。在扩大市场份额上,周成建采取了特许连锁经营的策略,即公司将特许权转让给加盟店,加盟店要使用帮威公司的商标、商号、服务方式等,并向公司交纳一定的特许费。这一办法效果很好,专卖店每年以新增50家的速度发展。现在,已有邦威专卖店500多家,遍布全国各地,去年公司销售额达5亿多元,如果这么多的店都自己投资,则需要1.5亿至2亿元。而这些资金,他都通过“借鸡生蛋”的方法解决了。

在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原本想要有一番作为的人望而退却了。他们虽胸怀大志,却荷包单薄,没有大资本去运作。于是,只能站在岸边望洋兴叹,时不待我,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等等。其实,不是时不待他们,而是他们的本事根本还没到家。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去“借鸡生蛋”呢?别以为向人借东西很难,只要你借得巧妙,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慷慨解囊呢。举个例子说一下:

比如,你在年初借人家一只母鸡,到了年底这只鸡共计下了120个蛋,那么你在还鸡给人家的时候,就拿出50个蛋给人家作为利息,抛除喂养这只鸡的20个蛋支出,那么你还能赚50个蛋,借你鸡的人也会很高兴,如果有下次,他还愿意把鸡借给你。但是如果你不去借鸡,你会有这50个蛋吗?

读到这儿或许有人要问:人家一年能下100个蛋的鸡,为什么借你去下蛋,自己只收50个蛋的利润呢?问得好,别人怎么会白白借给你呢?理由就是,鸡的主人根本就不怎么会喂鸡,如果他自己来喂,最多就能下30个蛋。现在借给别人,不但不需要自己喂养,还多得了20个蛋,这样的好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当今商界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创业之初也没有多么雄厚的资本,而他们照样可以赢得大回报,其巧妙之处就在这个“借”字。其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全靠个人的发挥和运用。

记住卡尔·阿尔布雷克特的忠告:“如果你想很轻松地使自己获得成功,获得财富,而又不用什么实际上的投入的话,就要学会巧妙地运用‘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