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幅自画像。如果你认为自己是最好的,那么心理图画上就会出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勇于开拓创新的自我。同时,还会不断收到来自心理的积极暗示。相反,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差劲的、落后的,你的生活注定就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你的人生肯定会是失败的。
一位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五人小组的比赛,赛前教练对他说:据我了解,其他四人的实力并不如你。
于是,这名运动员轻松地跑了第一名。后来教练又让他参加了一个十人小组的比赛,教练把平时其他人的成绩拿给他看,他发现别人的成绩并不如自己,他又轻松跑了第一名。
后来,这个运动员又参加了二十个人的小组比赛,教练说,你只要战胜其中的一个人,你就能取得胜利,结果,比赛中他紧跟着教练说的那个运动员,并在最后冲刺时,又取得了第一名。
再后来,换了一个地方,赛前,关于其他运动员的情况,教练并没和他沟通过,在五人小组的比赛中,他勉强拿了第一名,后来十人小组的比赛中,他滑到了第二名,二十人的比赛中,他仅仅拿了第五名。而实际的情况是:这次各个组的其他参赛运动员,同第一次的水平完全相同。
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就是这样,总是低估了自己的水平,导致潜质挖掘不出来,最后一步步从优秀走向了平庸。人,还是应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并不是说要不可一世,而是给自己设定一个可行又不乏高远的目标,刺激自己不断进取,并一步步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人的意识具有操纵人类命运的巨大能力。如果意识中有一个目标,人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行动起来;如果意识中有一个指令,人就会认真执行这个指令。所以说,一个人想着成功,就可能成功;想着失败,就会失败。一个人期望的多,获得的也多;期望的少,获得的也少。成功产生在那些具有成功意识的人身上,而失败的根源在于人们不自觉地认为自己会失败。
内森·菲利安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小镇。他一共有八个兄弟姐妹,家境贫寒,所以15岁就到采石场干活了。但菲利安并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就困在采石场中,他常常会利用一些闲暇时间听老人们讲述小镇的历史。从那些交谈中,他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与小镇的差距,他决定要到外面闯一闯。18岁那年,他辗转来到多伦多,又从那里到了美国。
在美国的生活非常困苦,有多少次他都想回家乡,感受家乡的温暖,但每每此时,另一个声音就会在心中响起:“你是要改变命运的!”
在不懈的努力下,20岁时,菲利安获得了石匠资质认证,不久,政府决定在林肯纪念碑上雕刻林肯的“葛底斯堡讲演词”,菲利安凭借出色的技艺成功入选。在雕刻林肯讲演词的时候,菲利安被林肯的人生经历彻底打动了。他想:林肯早期的命运几乎和自己一样,但他坚信自己会是个出色的人,在一次次的失败以后一次次地站了起来,最后竟然成了最伟大的总统。那么,如果自己决心改变命运,也一定是能够做得到的。
从那一刻起,他心中的信念更坚定了:菲利安一定能够成为更有用的人!他要当律师。菲利安过去只在小镇上过几年学,想到华盛顿大学国家法律中心学习,这个事情的难度不言而喻,何况他每天还要参加大量的工作。但是,困难并没有削弱菲利安改变命运的意志,他一下班就去夜校进修英文,他的工作兜里除了凿子、锤子还时刻都装着课本,他在吃饭的时候都不忘记学习……
苦心人,天不负。菲利安终于考入了华盛顿大学国家法律中心,他在几年的时间里先后获得了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他先是在华盛顿担任律师,工作非常出色,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也为自己赚下了第一桶金。后来,他前往纽约开办了一家法律事务所,逐步进入了美国的上流社会。
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往往自己就能成功,这是人的意识在起作用。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做成某件事,那么,他就会凭借意识的驱动力量,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成功也就有了切实可靠的保证。
每个人原本都是优秀的,只不过有些人把自己看得太低,所以一步步地将自己从优秀的高位上拉了下来,一直拉到了平庸的位置上。自甘平庸,是人生的悲剧。而导演这场悲剧的,恰恰就是我们自己。
想要成功,就要相信你自己,把自己永远放在前途无量的位置上。我们现在可能还不够优秀,但我们也有权利追求优秀。也许追求优秀需要勇气,更需要付出,但行动和坚持会告诉我们,这样做本身便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