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根深蒂固的拖延症(1 / 1)

进阶 胡鹏 689 字 6个月前

20世纪50年代,西北农村的农民大都住窑洞。其中有个姓刘的老汉也和大家一样住在窑洞里,他喜欢靠在窑洞门口晒太阳,有人指着他的破窑洞说:“你的窑洞该修了。”刘老汉说:“我打算明年春天再修。”第二年春天来的时候他仍然懒洋洋地靠在窑洞门口晒太阳。有人又对他说:“你窑洞顶上裂了缝,快修吧!”刘老汉又说:“等麦收了一定修。”麦子收了他又改变了主意,又想等收了秋田再动工,秋田收了,他仍没有动工修窑洞的意思。后来一场大雨,窑洞倒塌了,刘老汉被活活埋在废墟里。

这就是拖延造成的恶果,本应避免的悲剧就因为拖延而发生了。

中国有句古话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其实“明日”总是遥遥无期,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然后就可能拖到明天的明天的明天……一直到永远。拖延,无疑是成功的大忌,世界上最不容易成功的就是那些总把事情拖来拖去的人。

“今天晚上一定要把稿子写完!”杂志社实习编辑徐俊波一回到家便开始“信誓旦旦”。这时,离交稿日期还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其实,要撰写一篇2000多字的稿件,一个晚上的时间绝对是绰绰有余的。那我们就看看徐俊波是怎样安排时间的。

他首先打开word文档,然后给自己泡上一杯咖啡,他准备开始写了。但这时,他发现微博上有信息更新,于是打开微博,巨细无遗地看大家都发了些什么好玩的。当他关闭微博页面以后,时针已经指向了8点。

“该吃饭了。”徐俊波心里想着,然后打电话叫了一份外卖,一边等待,一边写着稿子。没多久,外卖送来了,徐俊波借着吃饭的空打开了邮箱。其中有几条是团购广告,嗯,这个餐厅不错,KTV也不错,适合在周末和那些哥们姐们小聚。于是吃完饭,他又给几个朋友打了电话,最终在征询朋友们的意见以后,购了几张优惠券。

咦,这个声音,隔壁那对小情侣是在追剧吗?还差两集就看完了,我不如把它看完再写吧。这样想着,徐俊波又打开了优酷……“来自星星的你”看完总该写稿件了吧?然而这时徐俊波又发现,家里的水果吃完了,于是下楼去买了些水果,顺便买了本体育杂志,一边吃水果,一边津津有味地看杂志……

杂志浏览完了,徐俊波开始写了,但他又觉得缺乏灵感,于是他又开始疯狂地刷微博、逛淘宝、看“人人”,等他觉得必须要定下心来写东西时,已经是凌晨2点半了,而word文档里只有573个字符。

虽然徐俊波的文采不逊于任何人,虽然他经常加班到深夜,看似非常辛苦,而且每次最后一个交稿子的也是他。现在,主编的语气里已经明显有不满情绪了,他自己也曾发誓不再拖延,但实际上总是不争气地一犯再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他很可能失去这个心爱的工作。

类似的场景恐怕很多人都遇到过:你下定决心写一本书,于是决定每天晚饭后写几千字,可晚饭后,你又在网上和别人玩起了斗地主,你对自己说:“今天最后玩一次,明天绝对不再这样。”然而第二天,你又玩得不亦乐乎,再一次重复了以前的错误。于是一拖,拖了一串!到头来,每天都在熬夜,却一直未曾下笔。

拖,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性,它的基本诱因是“懒”。治这个毛病,立竿见影的办法是:想到就做,绝不拖延。宇宙有惯性定律。什么事情一旦拖延了,就总是会拖延,但一旦开始行动,通常就会一直做到底。

尤其重要的是,别再制造很忙碌的假象。当你因为前面拖,而后面赶的时候,请不要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