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好像一只表,以行动来定其价值。做一件事情,只要开始行动,就算获得了一半的成功。
很多人都相信心想事成,但心想未必事成。好点子肯花钱能买一打,最初的想法只是一连串行动的起步,接下来需要第二阶段的准备、计划和第三阶段的行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有想法的人,但懂得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现的人却很少。
世界上牵引力最大的火车头停在铁轨上,为了防止它滑车,铁路工人只需在8个驱动轮前各塞一块一英寸见方的小木块,这个“大家伙”就会乖乖地原地待命。然而,一旦它开始启动,世界上就很少有东西能够阻挡它了。当它的时速达到100英里/小时时,即使是一堵5英尺厚的钢筋水泥墙,也会被它在瞬息之间撞穿。
从被几个小木块卡住到轻松撞穿一堵钢筋水泥墙,火车头何以变得如此威力无穷?因为它开动了起来。
其实,人也能够迸发出无比巨大的威力,许多看似厚重的障碍也能够轻松突破,但前提是你必须让自己启动起来,否则,如果只是虚空想象,就会像停在铁轨上的火车头,连些许小木块也无法推开。
有一位满脑子学问的教授与一位卖鱼的小贩毗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富裕起来。每天,教授跷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卖鱼的小贩就在一旁虔诚地听着教授说:“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成功!”小贩非常佩服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并且开始依照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做。若干年后,小贩成了百万富翁、城里的新贵,而教授还在家里等着致富机会。
这位教授可能有一百种致富方法,但他却很难成为真正的富翁,因为他习惯了消极等待,缺少行动精神。消极等待的习惯除了磨去我们的锐气,让我们一事无成外,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决不能让这种恶习控制我们,应该随时提醒自己: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有一位名叫曼迪的女孩,她的父亲是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做教授。
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她从念大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寐以求地想当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使是陌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
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意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她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这种奇迹当然永远也不会到来。因为在她等奇迹到来的时候,奇迹正与她擦肩而过。
我们不能不为曼迪感到惋惜,如果不是习惯于等待,她是很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故事还没有完,曼迪有个同班同学雪利也非常喜欢主持人的工作,不过说实话,她的条件要比曼迪差多了,她来自一个贫民家庭,她没有曼迪漂亮,没有曼迪会说话,但她却是个敢想敢干的姑娘,“想到了就要去争取”,是她的口头禅。大学毕业后,她白天在医院工作,晚上就去上播音主持的培训课,有机会就向各电视台投简历,结果3年后,雪利成了一个颇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
两个怀着相同梦想的女孩,最终却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结局,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结果,就是由于一个习惯消极等待,而另一个却习惯主动出击。等待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你希望实现梦想,那就要努力去争取,只是坐在家里等待有用吗?不行动是无法成功的。
电影《刘三姐》中唱道:“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行动就能拥有一切,等待便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