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了兴趣,学习不是问题(1 / 1)

一般来讲,当家长发现孩子厌学时,通常会非常失望、恼怒,进而斥责孩子,逼孩子努力学习。然而教育学家发现,这样做效果通常并不好,孩子如果不是真心想学,那么再逼他也是没有用的。

新学期开始了,妈妈又开始忙着为小新落实兴趣班的报名事宜了。

上学期,鉴于幼儿园的特色及小新的自愿性,妈妈替他报了绘画和声乐班。尔后,小新时常表示对武术班感兴趣。于是,妈妈一早就答应他,新学期开班,就为他报武术班。不过,在前不久聊天中,小新已流露出对声乐班的排斥。妈妈很纳闷,孩子一向都喜欢唱歌的呀,老师也反映他的表现不错。但基于尊重孩子的初衷,妈妈觉得还是要再征求一下小新的意见。

结果,当妈妈列举兴趣班的课程时,小新直接就表示:“我喜欢画画,我也喜欢武术!”

“那声乐班呢,小新真的不愿意再学唱歌了吗?”妈妈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心里不免觉得有些遗憾。

“我不喜欢声乐班!”小新不假思索地回答。

“小新,能告诉妈妈为什么不喜欢声乐班吗?是不喜欢唱歌,还是觉得在那里没意思啊?”

“我觉得没意思!”小家伙回答得很认真。

到了幼儿园以后,小新妈妈就此事与老师进行了交流,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因为,小新之前是很喜欢唱歌的,小新妈妈觉得有必要再听取一下老师的建议。

老师的一番话解开了小新妈妈心中的疑团。她也觉得小新现在没有必要参加声乐班,因为那儿基本都是大班的孩子,在一起时连声音都压过了小班的孩子。不像在自己班里,小新更乐意投入。

是呀!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得不到表现的机会,自然会感觉到失落,同时也难以融入其中,又怎么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呢。一番简单的沟通,小新妈妈顿时茅塞顿开,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声乐班。

我们应该为小新感到庆幸,因为妈妈不仅乐于去倾听他的心声,而且也着实放在心头重视了。

“兴趣”是人的认识活动所需要的情绪表现。如表现在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的良好情趣上。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有兴趣,他才愿意更深入、更多地认识对他有意义的这个事物。

我们应该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爸爸妈妈必须善于发现和引导,一旦孩子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促使他主动去学习,效果事半而功倍。

爸爸妈妈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时,切忌粗暴干涉、硬性强制或教条主义,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参与者的身份、商量的口吻、生动有趣的方式、和蔼的态度出现在孩子的面前,使孩子感到亲切,心情愉快,这种心理效应对于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教养的秘密

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更加主动认真地去学习。

所以说爸爸妈妈应该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可以在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帮助孩子去学习。当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之后,爸爸妈妈不用紧盯着孩子,孩子也会门门功课都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