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说:“一言可以兴邦”,“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具备良好口才的孩子能与周围的人们快速沟通,与周围的同学朋友友好相处,能在某些场合很大方地推销自己。不然,再有料,再有感,也只能“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王旭鹏是个特别听父母话的孩子,可是,有一点,他就是不爱多说话。平时,做完作业,他就喜欢读书或者看电视,很少和父母交流、谈心。王旭鹏爸妈也是大忙人,不是很重视孩子这方面的表现。
一天,王旭鹏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爸爸和妈妈在讨论哪一个人物形象更好一些,在一旁坐着的王旭鹏却一言不发。
妈妈觉得每一个孩子看到动画人物可爱的样子,都会情不自禁地说上几句的,爸爸也意识到儿子实在是太文静了,家里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于是主动找他说话:“鹏鹏,你喜欢哪一个呢?”
王旭鹏见爸爸问自己,想也没想就回答说:“都差不多。”
妈妈接着说:“我喜欢小熊猫。你觉得怎么样呢?”
王旭鹏说:“嗯,可以。”
爸爸和妈妈无奈相视。妈妈又对他说:“鹏鹏,你是男子汉,对任何事物都该有一个自己的喜好评价呀?每个人都是有头脑和思想的。你有什么想法,以后要跟爸爸妈妈说出来才行。”
后来,王旭鹏妈妈从老师、同学那里了解到,王旭鹏碰到说话、发言的事情就往后躲,上课从不举手,偶尔被老师提问到,他就会满脸通红、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
王旭鹏妈妈在妈妈群里讲这些事的时候,感觉真的很焦虑。
有人问她:“孩子表达能力差,你们之前没有察觉吗?”
王旭鹏妈妈说,当时只是觉得孩子性格文静,也就没太在意,现在真的很后悔。
能够在别人面前把想法表达清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准确地把自己的想法或情感传递给别人,让别人了解、理解自己。良好的口才对于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早一点着手培养孩子说话方面的习惯,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不说也许你不知道,不善表达的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心理疏导,还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不仅孩子容易诱发心理疾病,而且很多时候会导致孩子使用其他不恰当方式来替代语言表达,比如说,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这种情况所带来的问题有时超乎我们的想象。
在王旭鹏妈妈请求大家出谋划策的时候,妈妈圈里的另一位年轻妈妈也诉说了自己的难过。
她家的孩子郭跃刚上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说到班里脾气最坏的孩子,如果把郭跃排在第二,就没人排得上第一。
郭跃经常会动手打同学,郭跃妈可以说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同学们也都不爱和郭跃一起玩耍。老师说,郭跃的语言表达和动作表达异于常人,别人都是先表达想法,再做动作,他常常是不说话,只做动作。比如他想和同学一起玩,他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征得人家同意,而是走过去硬要加入进去。同学一旦表示反对,他马上就会打人。即使老师愿意听郭跃说出自己的理由,他也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郭跃妈很自责地说,这全都怪自己。
她和老公工作忙,就请了一个保姆来带郭跃,保姆是个40多岁的阿姨,不太会说普通话,郭跃很少与人有语言的交流,所以三四岁了还常用手势、动作、眼神和断断续续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只愿意与他人做各种不需要语言交流的游戏。指着什么就是要什么了,在幼儿园里就有轻微的攻击倾向,喜欢靠近别人,但总是动手伤人。话又说不清,小朋友们都不爱和他玩。
良好语言环境的缺失,会让孩子后天文化刺激不足又无实际说话经验,导致词汇量积累有限,语言记忆得不到强化。他们往往因而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有的会像王旭鹏那样畏畏缩缩沉闷不语,有的会像郭跃那样,试图用行动和别人交往,当得不到想要的反馈时,只有用更大幅度的行动引起他人注意,于是一想和别人玩就像充满了攻击性。
郭跃妈说,她现在真的很担心,如果孩子纠正不过来,将来会形成严重社交障碍或是反社会人格。
其实,孩子的任何一个状态都牵动着父母的心。我们渴望为孩子做点什么,有时又担心做错了什么,总是在犹豫和焦虑中,错过了灌溉的最好时机。
不善表达的孩子,最需要爸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才能避免他的“不善表达”愈发不可收拾。故一定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良性刺激,让孩子多听、多说、扩展生活经验。
首先,我们要学会倾听,满足孩子说话的欲望。一般情况,孩子放学回到家里通常会把发生在自己身边有趣、稀奇的事情说给父母听,这时我们应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述,并要用一些神态、身体语言让孩子觉得我们听得很投入。如果当时正忙,也要态度温和地跟孩子商量:“你看,妈妈正忙着呢!等会儿我坐下来仔细听,好吗?”因为孩子在讲话前总是一腔热情,这样一说,孩子就不会感觉很失望。
我们还要学会引导、激发孩子的欲望。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常常喜欢独自一人玩,默默地做事,对待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引导他说话,把他说的欲望给激发出来。我们可以经常问孩子一些问题,尽量避免问那些只需要孩子点头说“是”或摇头说“不是”,“有”或“没有”一类问题。可以问他一些学校里的情况,比如“老师是怎样夸奖你的?”“班里和你最要好的同学都有谁?”
我们要学会指导、帮助孩子说正确的话。孩子说话时可能会出现用词不当、前言不搭后语等现象,我们在听的过程中,要随时帮助他选用正确的词汇,要求孩子有准备地搭配语言,让孩子把话讲完整,教孩子把想讲的话联系起来思考后再讲出来。长期下来,孩子语言的准确性就会不断提高。
我们要注意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由于孩子的知识面较窄,接触外界的机会相对要少,辨别能力比较低,所以,他们说的话常会与客观事实不符。我们在听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孩子的说话内容,并做出肯定,给予正确的判断。在我们与孩子共同的评析过程中,孩子思想的准确性、深刻性就会变得更好。
育儿是一场呕心沥血的陪伴,孩子点亮每一项新技能的同时,也是在考验父母们的毅力。学会了在细节上处处注意的父母,促成了不同的教育机缘,孩子也会在细节上还你满意。
教养的秘密
如果你的孩子不善表达,就不要总是问他“冷不冷、饿不饿”这样的问题,这很难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爸爸妈妈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这样问:“我们今天吃点什么呢?你有什么可以推荐给妈妈的吗?”让孩子主动跟父母交流,不仅可以强化他们的表达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开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