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因为孩子做得不够好或者不够快,我们就替孩子来做,这不仅剥夺了孩子熟练和巩固一种技能的机会,而且抑制了孩子自立的愿望和尝试的热情。
父母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认为:
“我做的不如爸爸好,那就让他来做吧!”
或者“我这样做会让爸爸不开心,或许我一开始就不该自己做事。”
这样一来,孩子就接受了父母强加给他们的依赖心理。
但是我们常做的事是:当孩子形成了依赖习惯之后,反过来说“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依赖别人,真没办法”。
其实,教孩子独立比替孩子做事更有价值。
可能一些父母醒悟的较早,在他们的坚持下,孩子已经习惯了独自上学放学、独自去超市购物等等。但是这还不够。
孩子逐渐在长大了,很多时候,他们应该有个小男子汉的模样了。比如:独自做决定、独自计划并完成一件事情等等。这些都是除了课堂学习知识之外,孩子必须要掌握的生存本领。让孩子独立负责一件事情,这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习生存技能以及基本生活常识的效率会空前提高,会学到很多书本和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有人去英国探亲时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英国的家长喜欢带孩子去郊游和野餐,有一次他去海边度假,看到许多小孩在海边玩耍,其中一个小孩用手捧着水往岸上的一个坑里灌。由于用手捧水会漏,距离又远,水总是装不满,他反反复复地试了很多次,丝毫不泄气。
后来,他停下来想找一个可以盛水的东西,但旁边什么都没有;最后他跑到爸爸身边,从自己的小包包中取出一张较硬的纸,然后折成盒状再去盛水,坑洞很快就盛满了水。孩子高兴地笑了,回头看着身后的爸爸,这位英国爸爸正在为他鼓掌喝彩。
时光会流逝,父母不可能永远跟着孩子,无法为孩子预约未来;社会在进步,事情不会一成不变,我们也不能为孩子设定方法;更何况孩子长大后所处的时代,一定跟他小时候的年代不同,身为父母,自己能否完全适应现在这个社会都是未知数,倒不如让孩子在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孩子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样,孩子才能大胆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才能得到锻炼,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养的秘密
很多独立的习惯要从小注意去培养,观察儿子在独自处理问题时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去锻炼他。
父母不妨刻意给儿子“制造”一些麻烦,然后让他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刻意培养儿子的思考能力、变通能力以及做决定的能力,对于他们思维方式的建立以及勇气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