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不好,需要对症轻疗(1 / 1)

看见自己的孩子在众人面前“脾气发作”,对父母来说是很件很难为情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当众有异常表现的时候,父母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面子,却很少有父母真正地去关心孩子此时的心情和情感需要。因此,父母便会对孩子的行为很快地加以压制。

实际上,这样做是不对的。作为训练有素的成年人,在父母的脑海中有成套的规矩,什么样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应该发生的。在情感表达上父母也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样的情感是值得赞扬的,什么样的情感是不应该存在的。

而孩子却没有形成这样的概念。比如,孩子在2岁左右爱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对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孩子要到外面玩,父母不允许,为什么不允许,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4岁以上的孩子,对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些事理,假如还频频哭闹、经常发脾气,那么其原因大多数在父母身上。

父母应该明白:发脾气是孩子正常的情绪宣泄,要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但更要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及安抚孩子。

杨刚一向很固执,对自己认准的事决不回头。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找理由哭闹,妈妈对此感到非常头疼,总是提防着他的坏脾气爆发。

妈妈经常对朋友说:“我家刚刚平时都很乖,就是脾气一上来,怎么说、怎么劝都不行,真是软硬不吃。”一天,一位朋友说:“他总是有原因的吧?不会无缘无故就发脾气吧?”

妈妈留心观察,发现杨刚总是在父母不耐心或有恼怒表情后开始“发怒”,而且纠缠不清。妈妈翻开一些育儿书来看,其中讲到孩子对归属感的寻求,不禁有些醒悟。或许杨刚看到父母生气,会想到他们不再爱他,因此,有危机感,因恐慌而暴怒?

找到原因就好办了。有一次杨刚又闹起来,这次妈妈没有训斥或表现出厌烦,而是和颜悦色地拥抱着杨刚说:“妈妈知道你心里难过,能不能告诉妈妈为什么难过呢?”这样问了一阵,杨刚终于吞吞吐吐地说:“我看你刚才生气,以为你不喜欢我了。”

“傻孩子,妈妈怎么会不喜欢你,刚才妈妈情绪不好,因此,对你态度也就不好了。可是妈妈是喜欢你的,你要相信妈妈。”这次以后,每当杨刚有迹象要发怒时,妈妈首先向杨刚声明她喜爱杨刚。这的确使杨刚平静了很多,不再没完没了地“找麻烦”了。

孩子脾气发作,不仅严重损伤孩子的情绪与生理状态,而且也使父母狼狈不堪,感到十分棘手。因此,父母要想方设法制止孩子哭闹、发脾气。怎样制止呢?一定要根据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奏效。就像案例中的杨刚妈妈,妈妈发现杨刚发脾气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担心妈妈忽视了自己,找到了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也找到了减少孩子发脾气的办法。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应该给孩子发脾气的权利。如果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先坐下,安静地等待孩子,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怒气,全神贯注地关注孩子,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在意的,我在认真地注意你的感觉或问题。给孩子发脾气的权利,有助于孩子宣泄心理能量,也是对孩子关爱的表达。

我们自己不要经常发脾气。当父母火冒三丈时,要注意孩子很可能会模仿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假如父母动辄勃然大怒,又怎能期望孩子控制好情绪呢?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学会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我们要让孩子有适当发泄的机会。假如孩子的坏脾气已经形成:

第一,可以采取冷处理方式,在其发脾气时故意忽视不理,让他慢慢冷静下来;

第二,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让他发泄出来。如通过交谈帮助孩子把怒气宣泄出来,或者让孩子去跑步,或去大声地唱歌等等。

总之,对于孩子的坏脾气,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导而不是压制。

教养的秘密

孩子可以发脾气,但我们要及早发现孩子发脾气的苗头。

发现孩子发脾气的苗头后,父母要鼓励孩子把心中的不快倾吐出来。一旦发现孩子的情绪有导向发怒的可能,父母应立即提醒他。并搞清哪些事情正在困扰着孩子,并向孩子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