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孩子都会出现不讲道理、无理取闹的情况: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别人的立场;不管自己有没有道理,说发脾气就发脾气……这些问题往往让父母头疼不已。
其实,孩子的不讲道理就是儿童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因此父母一定要努力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对孩子不讲理的行为决不纵容姑息。
爸爸给了了买了一个漂亮的玩具车,准备下午带孩子到姑姑家做客,了了非常高兴,决定向表弟炫耀一下自己的新玩具。但是到了下午,忽然下起了大雨,了了趴在窗户前看了好一会儿,跑来问爸爸:“爸爸,这雨会停吗?”爸爸知道,如果了了不能去姑姑家,他一定非常失望,于是安慰孩子:“再等一等看,也许会停的。”
一个小时过去了,雨还是没有停,甚至还刮起了大风。于是了了开始吵闹起来,一边吵闹一边哭泣。爸爸安慰了了:“姑姑家我们都去过多次了,也不在乎这一次。等大雨停了,爸爸再带你去,你看好不好?”了了吵闹着对爸爸说:“谁知道雨什么时候能停!你都答应我了,现在又反悔,我不干!我不干!”了了越吵越厉害,连邻居都惊动了!
爸爸很为难,又拿他毫无办法,于是就向他保证说:“爸爸明天带你到商场去,再给你买一个玩具枪,能射子弹的那种,以前你不就想要吗?”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父母犯这样的错误:孩子一哭一闹,自己就慌了手脚,马上对孩子又疼又哄,对孩子的不讲理百般迁就,或者很多时候,孩子因为某些不如意的事情,吵闹一阵子后,差不多快要停止下来了,忽然,又因为父母或其他人对孩子说了些安慰的话,孩子的情绪一下子又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变本加厉,越发吵闹得不可收拾!
了了对爸爸的吵闹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一个孩子来讲,由于天气的原因,不能参加原来计划好的活动,一定会感到很失望,但孩子因此而纠缠不休蛮不讲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爸爸的同情把这种失望的感觉扩大了。
父母们常常会低估了孩子对失望与挫折的承受力,总是不知不觉地以父母的角色,心甘情愿地替代孩子“受罪”。在这个例子中,爸爸对了了表示了怜悯,了了自己就越加觉得自己可怜,越加觉得“去不了姑姑家是难以承受的事”!
更糟糕的是爸爸提出的“补偿”办法使了了形成一种观念,那就是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失望的事情都应该由别人来给予补偿。如果任何事情不能按他的愿望实现的话,了了就会感到生活亏待了他,他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当爸爸的认为孩子的失望太大了,是了了不能承受的,他的这种态度,实际上低估了了了可能有的承受力。爸爸认为了了太软弱了,根本无法应付生活中的现实,他的这种态度将使了了也形成对自己的错误认识:“我受到了一个很大的打击,没有能力应付了。”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往往是由于父母过多地在意孩子,才使得孩子得寸进尺,甚至于发展到无理取闹。而父母在处理孩子的这种行为时,通常会大声斥责,甚至大打出手,以达到使孩子改变行为的目的。父母的这种做法行不通!如果我们真是希望孩子能够改变那些蛮不讲理的行为,那么,父母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适当地采取不理睬孩子的态度,至少应当保持相当程度的沉默。
教养的秘密
父母在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不妨采取置之不理的办法,即所谓的冷处理。
这样,孩子才会在你冷淡的态度中反省自己的做法。
千万不要过多地在意孩子,你的在意只会让孩子得寸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