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儿女情长,天子气短(1 / 1)

读史学心机 罗鲜编著 1635 字 6个月前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出现了许多颇有文情雅志的风流天子。他们不理朝纲,不问国事,却喜爱吟诗作画,斗鸡走马。这种对文情的专注和偏好,实际上是肆虐情感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作为皇帝,他们显得昏庸、无能、以亡国之君遗名历史,作为文人骚客,他们显得才华横溢,有的甚至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一席。这种历史角色的错位,是他们排斥理性,恣情纵意的必然结果。

南唐后主李煜在政治上与刘禅、陈叔宝一样,是怠政误国的典型,本无可称道。然而他在中国历代君主中名声并不坏,这除了他不是一个暴君外,最重要的是他在文学上颇有成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词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留下的。

李煜是在宋太祖建隆二年在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继位为帝的。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失赤子之心,感性多于理性,这是作为统治者最大的短处,而是作词人的最大长处。从褒义的方面说,他是一个仁慧聪敏,能文会画,精通音律的文士;从实际一点说,他生性柔弱,不切实际,根本没有处理国家大事的才能。他自号“钟山隐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也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乃度俭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即位,眼看雄才大略的赵匡胤,先后讨伐南平、后蜀、南汉,胆颤心惊,天天忧愁,而所能做的又只是与臣下酣宴,守着几个女人,了不尽的春花秋月,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怀。

在李煜一生的女人中,首先就要讲到窅娘。一个充满情感的词人,对于周围的事事物物,都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执着与爱恋,对于异性更有着一种独到的欣赏能力。一般男人欣赏女人,依次有四个重要部位,即:眼睛、头发,身段和足部。眼睛的美态自然也包括了面部五官的搭配,头发的美态想必连带着发型及饰物,身段的美态范围更为广泛,包括**、皓腕、纤腰、曲臀、肤色,特别是足部的欣赏,除了有形的美腿和纤脚之外,还必须充分发挥联想,它所象征的一些隐而不显的特殊意义,只有充满灵性与感性的人,才可能想像得到。

窅娘就是以一双小脚,细嫩挑巧,擅长《霓裳舞衣曲》而得到李后主的宠幸的。对窅娘善舞,后人有宫城一首咏叹:

红罗叠间白罗层,檐角河光一曲澄;

碧落今宵难得巧,凌波妙舞月新升。

窅娘当时为了使足部更美,常常用锦帛缠裹双脚,屈作新月形状。女子缠足蔚然成风是从五代开始的,窅娘不是女子缠足的第一人,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南唐的宫廷生活为当时一般人所艳羡,而窅娘又是一个绝色的美人儿,对妇女的缠足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的。于宋之后,名媛闺秀争相仿效,逐渐遍及全国各地,愈缠愈小,都以“三寸金莲”为妇女的美态标准,以至于一直流传到民国初年才彻底废除。对于中华民族的健康与习性影响至深且巨。

由于李煜的异想天开,窅娘的实地执行,使他们比当年的肖卷宝和潘巧儿更进了一步。这种摧残肢体的作法,罪在李后主,因此有些因果论者,都说李后主归宋之后,被宋太宗以“牵机药”毒死,死时四肢曲缩像在牵机,就是他设计女子屈缠双足的报应。

有年元宵,在皇宫正殿中李后主用黄金凿成一座莲花,绕以珍宝缨络,光辉夺目。那莲花的中心,又生出一朵品色瑞莲来,细乐声中窅娘在上面翩然起舞,李后主与周后并肩欣赏。事实上在李后主的心中窅娘也不过是比较特殊的歌妓而已,真正令李后主倾心相爱的还是周后。

周后有大小之分,大周后名蔷,小周后名薇,两姐妹都是钱塘美女。关于大周后,《南唐书》载:“后主昭惠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萧琵琶。唐朝盛时,霓裳舞衣曲为宫廷的最大歌舞乐章,乱离之后,绝不复传,后(大周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余音复传于世。”

太周后怀孕了,正是**年纪的妹妹周薇应姐姐之邀来到内宫服侍姐姐。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的滋味,使李后主感受到从来未曾尝试过的**与奇趣。

李后主对周薇久已暗中垂涎,现在她已来到宫中,如何还肯轻轻放过,于是命心腹宫人将她引诱到后苑红罗小亭里面。红罗小亭是李后主在御苑之中建的,罩以红罗,押以玳瑁象牙,雕镂得极其华丽,仪容两人栖止。李后主遇到美貌宫人,中自己意的,便引至亭内,任意临幸。当周薇被引进来,看到后主,看到那一切,不觉红潮晕颊,娇羞无地。事实上周薇常常对镜自怜,深恐自己的这般才貌,将来落入庸俗人手里,她见后主看中了自己,一寸芳心,早已许可,现在见了后主却不得不做出娇羞的样子,故意推却,无非是进一步吊起后主的胃口,一经后主再三央求,就半推着顺了后主。后主是个风流天子,得了小姨子这样的可人儿,心中得意非凡,便形诸笔墨,填了菩萨蛮词一阕,把自己和小姨子的私情,尽情描写出来。

大周后难产,再加上产后失调,不久去世,周薇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从此李后主把那六宫粉黛看得有如尘土一般,那小周后更是想尽千般办法,惹得李后主心迷意醉。

小周后性喜焚香,自出巧思,制造焚香的器具,有把子莲、三云凤、折腰狮子、小三神字、金风口罂、王太古、云华鼎等数十余种,每天垂帘焚香,满殿氤氲,她坐在其中,如在云雾里面,望去如神仙一般。小周后还挖空心思,想出一个法儿,用鹅梨蒸沉香,放在帐中,既无烟焰黛灼之患,又沁人心脾,令人心醉。特别是鹅梨蒸过的沉香遇到人的汗气,便变成一种甜香,因而即使在夏天,李后主和小周后的**也趣味无穷,小周后心中高兴,叫它“帐中香”。

小周后非常喜欢绿色,所穿衣服,都尚青碧。艳妆高智的小周后,配以青碧衣裳,衣裙飘扬,更觉飘逸风生,妃嫔宫人,一齐效法。有一个富人,染成一匹绉绢,晒在苑内,夜间遗忘未曾收取,为露水所沾,第二天一看,其色分外鲜明,后主与小周后见了,一齐称美,于是妃嫔宫人,竟收露水,染碧为衣,号为“天水碧”。

后来李后主又在妃嫔宫人的妆束上,想出一种新鲜饰品,用速阳进贡的茶油花子,制成花饼,或大或小,形状各别。令妃嫔宫女淡妆素眼,缕金于面,用这花饼装点在额上,叫‘百花妆”。一群群的宫女,都穿了缟衣素裳,鬓列金饰,额施花饼,行走起来,远远望去好似广寒仙子一般。

后主十分欢喜。就这样李后主天天与小周后商议新鲜法子消遣时光。小周后陪伴着李后主过着美满欢娱而又风流浪漫的生活。几年之间,大宋政权又削平了其他几个小国,把下一个目标指向南唐。按宋太祖赵匡胤的说法是:“江南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太祖开宝七年,终于派大将曹彬率军攻略南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李后主写罢降表,写下这首沉痛的《破阵子》,被押解北上汴京。这阕词曾经引起后世莫大的非议,都认为李煜拜辞祖庙,北上而为巨虏,理应对着祖宗碑位痛哭流涕,愧对列祖列宗,愧对锦绣山河,愧对黎民百姓,而李后主却是垂泪对宫娥。开宝九年元宵节刚过,李后主到了汴京,穿着白衣到明德楼去见宋太祖,被封为违命侯。

南唐降帝李煜当初是堂堂一国之君,现在过着以泪洗面的生活,对比之下,这种强烈的反差,使李煜心里很不平衡。他不是刘禅那种“乐不思蜀”的植物人,他有思想,有艺术才华,尽管嘴上不能说,行动上不能做,但可以通过艺术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许会使自己好受一些。于是他就在当囚徒期间,以血和泪写成了许多千古不朽的传世词作。

《虞美人》,就是其中的一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点评:

李煜,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病态的唯美主义词人,根本没有半点政治家和治国君主的意志。后期由于他成了亡国之君,所以其作品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尽管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在艺术上也具有一定的水平,但作为一个君主来说,只能是自叹自悲的挽歌。正因为如此,因而有人说他本来是个天才诗人,竟当了君主,从而使他痛遭不幸,真是历史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