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讲 不因没到手的而伤感,却因到手的而伤感(1 / 1)

据《史记·孔子世家》: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帅)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孔子周游列国到陈国碰上吴国的军队攻打陈国。陈国向楚国求救,楚国的军队开到,打退了吴国军队。楚军方面领军的正是楚昭王,楚昭王一打听孔子在陈国,想见一面,不得闲,暂时将此事搁下。

楚昭王回楚国后,孔子也在陈国做了司城贞子的家臣,情况安定下来,就派子贡到楚国问候楚昭王。

楚昭王对孔子大为赞赏,想率领军队去把孔子接到楚国,又想封赏孔子七百里地做个小国国君。

楚昭王手下的令尹子西阻止说:“不行,孔子是治世大才,他在鲁国做宰相已经搞得不错,如果做了小国国君,又有那么多厉害的弟子辅佐,岂不是助他起家,于我们楚国不利。”

楚昭王想想是这理,就作罢了。

弟子们听说楚昭王曾想封孔子七百里地做小国国君,都轰动了。孔子严厉训斥弟子们不要乱说,根本不把这当回事。

孔子中庸之道

1.做事不说“如果”。不要再“如果”了!你不要再欺骗自己。不再欺骗自己就是不再假想。很多人爱想:如果我怎么怎么样,可就美死了!事实上却不会真的怎么怎么样,结果弄得自己很难堪,但人们还不知悔改。继续假想,继续欺骗自己。

孔子务实,杜绝假想。他要行周道,就从自己身上行周道,没有假想自己做周王。

这条很重要。

所以当他听说楚昭王要封他七百里地为小国之君,他没有动心。

当他听说楚昭王又不封他了,他也不失落。凡事务实,就不会落空。让空的自己去空,我只需要守住自己。动画片《小和尚》上有句话很好:“上天入地,不如脚踏实地。”

2.不因没到手的而伤感,却因到手的而伤感。没到手的等于不存在,有什么可伤感?真正让人伤感的是已经到手的。到手到手,它到了你手边,你可以摸它一下。它到了你手上,你可以把它握在手中。但是,它始终会离去,世上哪有永远到手的东西?没到手之前你还有期盼,到手了你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消失,离去。这是真正让人伤感的。到手之时,就是分开之始。今日到手之处,有可能就是明日分手之处。孔子不因没到手的王位而伤感,因为他明白那本不属于他。孔子因已经到手的大道而伤感,因为他明白自己还配不上那道,迟早他会失去,很快他会死去。作为人,意义有限。但即使这样,也要珍惜已经到手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大道生生不息,一切都在流动。我们是做一个旁观者呢?还是加入那道河流?应是后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与其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孔子的感喟并非指大道逝而不返,而是讲人要随道而流,不可以作壁上观。这是责任,也是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