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的人都很熟悉一个心态,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非常优秀。“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成为网络名词,也成为很多父母的口头语,就是因为大多数父母都会情不自禁地陷入比较之中,把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甚至以自己家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相比较。在很多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非常优秀,他们不但全方面发展,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在各种各样的竞赛中总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别人家的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也能体谅父母的辛苦,更好地安慰父母。总之,他们每个方面都比自己家的孩子更强。若是有这种攀比心严重的父母,孩子们就会“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笼罩之下心惊胆战地成长,生怕自己哪天就被别人家的孩子彻底比下去,更怕激发父母的自卑心理,导致父母对他们的成长有过分苛刻的态度。
幸运的是,别人家的孩子通常出现在传言里,而很少出现在父母身边,这样一来,父母在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时,只是把别人家的孩子当成一个虚拟的标杆,而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给孩子动力。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压力也就相对小一些。但是,当一个家庭里有不止一个孩子的时候,所谓别人家的孩子就会变成具体而生动的兄弟姐妹,尤其是在兄弟姐妹有鲜明的优点时,给其他孩子造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当父母情不自禁地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往往会让孩子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改变。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变成了身边同一屋檐下生活的兄弟姐妹的极大弊端。在很多不止一个孩子的家庭里,父母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吼道:“你看你还是哥哥呢,为何连妹妹都不如?”“你看这道题这么简单,弟弟比你低一个年级都已经做出来了!”“你看姐姐吃饭多么淑女,你却像只小猪一样!”比较的对象就在眼前,因此,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父母拿来和兄弟姐妹比较。很多父母甚至不假思索地就把这些比较的话完全说出来。的确,父母在心里难免会比较孩子的所长和所短,但是,当父母把这样不负责任的比较说出口的时候,就会给孩子内心带来深深的创伤。
虽然孩子看起来很小,心思简单,而且不擅长进行深度的思考,但是他们的感觉是非常敏锐的。在父母这样的比较之中,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而且,如果他们非常在意父母的比较,那么,他们就会因此而受到打击,变得非常自卑。长此以往,被贬低的孩子难免会对父母口中那个更优秀的孩子产生深刻的敌意,以致亲兄弟姐妹的关系变得也紧张起来。而另外一个孩子则更加无辜,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父母眼中、口中原来这么优秀,甚至,他也常常从父母那里听到其他兄弟姐妹比他做得更好的信息。但是,正是在不知不觉之中,他成为了兄弟姐妹嫉妒的对象,自己却浑然不知,甚至会羡慕其他兄弟姐妹。聪明的人看到这里一定意会到意识到发生了什么,那就是在父母的“挑拨离间”之下,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生疏,手足之间的敌意也越来越深,这都是父母不恰当的比较让孩子们彼此敌视。
父母这种挑拨离间并非故意做出来的,因为,每一个拥有不止一个孩子的父母,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并且可以相互帮助。他们之所以采取比较的方式,并且把这种比较故意放大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就是为了以比较来激励孩子们进步。然而,他们无形中忽略了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意识到自己无心的话已经变成了兄弟姐妹之间矛盾的导火索,而语言的暴力也伤害了孩子稚嫩的心灵。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思考问题都会从主观的角度出发,过于利己主义,若父母也这么做,就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碍,也会使孩子在面对人生的时候有太多负面的思考。所以,父母对孩子一定要更加理性和从容,这样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成长空间,并避免干扰孩子的思维。
有些父母也许会说现实社会就是非常残酷的——事实的确如此,但对于孩子而言,社会的残酷并不需要他们马上接受。他们也许可以等到长大之后、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认识这个社会的残酷,逐步进入激烈的竞争之中,而不需要在还不能够准确区分事情的正确与错误的情况下就被父母拉入残酷而激烈的竞争之中。父母最好的做法是把两个孩子看作独立的生命个体去对待,对于每个孩子的要求都是让他们比自己的前一天有更大的进步,而不要拿他们进行横向比较。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的特长和优势都是不同的,父母要更加理性、客观地面对孩子,让孩子更加从容淡定,这样孩子才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父母要想让孩子们的手足之情更加深厚,就一定要避免动辄拿两个孩子进行比较,或者说,父母心里可以进行比较,但是在言行举止上一定不要表现出来。其实,父母最好的办法是摆正心态,在内心深处把两个孩子当作独立的生命个体去对待,这样父母才能因人制宜地去对待两个孩子,并对每个孩子都采取不同的成长和判断标准。唯有如此,父母才能给予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否则,如果父母希望把每个孩子都变成同一个模子出来的一模一样的形状,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