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是怎样工作的
在我们谈及梦的工作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两个概念:显梦和隐梦。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一书中引出了这两个概念。“显梦”即是我们真正做出来的梦,也就是说在梦醒之后,我们能真切地复述出来的梦的内容。“隐梦”则是我们通过分析“显梦”而得出的另一层含义的梦境。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这个隐梦就是做梦人的欲望的达成。对此,我们可以用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例如,“一年前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男友,我很爱他,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他爱上了别人,我伤心极了。一年后的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男友死了,我不知道他因何而死,只是看到他静静地躺在那里,我的心没有痛”。梦的专家对这个梦的解释说,这里的死就是遗忘的意思,女孩儿认为自己已经把他遗忘了。因为在女孩儿做梦的前一天,她认识了一位很好的男子,女孩儿对他一见倾心。所以这个梦似乎昭示着新的感情即将代替旧的感情。这个具体的梦的叙述便是我们上述所说的“显梦”。而后面专家所说的女孩儿对先前男友的遗忘,则是先前梦的隐含意义,即是我们所说的“隐梦”。
在我们能够分清“隐梦”和“显梦”的概念之后,我们来了解梦的工作。我们的先哲是这样给梦的工作定义的:“隐梦”变成“显梦”的过程就叫做梦的工作;反过来说,由“显梦”回溯到“隐梦”的历程就是我们的解梦工作。因此,可以这样说,解梦的目的就是推翻梦的工作。下面我们先来讲讲梦的工作过程,然后再来讲述解梦的过程。
2.梦工作的压缩
梦工作的压缩过程是梦的工作的第一个过程。所谓压缩过程,即是“显梦”的内容都比“隐梦”的内容简单。也就是说“显梦”就好像是“隐梦”的一种缩写剧本。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虽然也可能有没有经过压缩作用的梦,但是一般说来梦的工作总是少不了压缩的这一过程的,而且有时压缩的程度还很大。至于梦的工作有没有与压缩相反的作用,也就是说,“显梦”的范围要比“隐梦”的范围大,或者还可以说“显梦”的内容要比“隐梦”的丰富,这种情况被认为是绝没有可能的。
由此看来,梦工作的压缩过程是普遍存在的。那么梦的工作是用哪几种方法进行梦的压缩的呢?弗洛伊德认为这个压缩的过程有以下的三种方法:
(1)呈现于“显梦”中的某种隐含意义完全消灭。也就是说,我们在“显梦”的表层看不出一点儿“隐梦”的意象来。我们梦中的内容似乎与我们内心中的欲望没有一点儿的瓜葛。这是一种梦的工作的彻底的压缩。
(2)有一个片段的“隐梦”侵入到“显梦”之中。在我们的“显梦”中你可以寻找到些许“隐梦”的痕迹,对于这样的梦,你可能感觉它离你的生活比较近了,甚至于梦中的某些隐含意义你有些明白。这是一种不彻底的梦的压缩。
(3)某些具有与“显梦”相同性质的“隐梦”成分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显梦”中,并且与“显梦”混合成为一体,难分彼此。为此,弗洛伊德举了一个例子:这是一个“数人合一”的压缩例子。这个混合而成的影像,外貌长得像甲,穿的衣服像乙,从事的职业又像丙,但是你始终知道他是丁。
在我们的梦中,这种压缩的过程不仅仅存在于有关人的梦中,它也可能存在于类似物件或地点的梦中。只要这些物件或地点有若干共性供给“隐梦”支配就行了。压缩的各部分彼此混合之后,常常形成一种模糊的梦境。就好像我们在照相时把好几个影像同时投影于一个感光片上,致使每个影像都有些虚幻不清。而在梦的工作中,这混合影像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用来进行梦的工作的原材料,有一些是为我们的思想所排斥的不愉快的,而这些思想却经过梦的工作后堂而皇之地以正确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梦中。梦的工作将这些思想变成另一种形式,梦采取双关语的方式来表示两种思想。梦的工作把这两种不同的思想合而为一。
这么说似乎是很难懂,我们来举个例子:“我梦见我最喜爱的一个外甥死了,他躺在棺材里,两手交叉平放,周围插满蜡烛,蜡光映着他的脸庞,情景恰恰和几年前我的另一个外甥死时一样。”表面上看,这不会是满足这位女士愿望的梦,因为她不会盼望着自己最喜爱的外甥死去。但是,弗洛伊德发现,这个梦不过是一个“伪装后”满足愿望的梦。实际上,这位女士爱着一个男人,但由于家庭的反对而未能终成眷属。她很久没有见过他了,只是在上次她的一个外甥死去时,那个男人来吊丧,她才得以见他一面。这位女士的梦,实际上意思是:“如果这个外甥也死了,我可以再见到我爱的那个人。”在这个梦里那位女士把梦见外甥的死与想见那个男人的愿望有机地结合在一个梦中。虽然那个她想见的男人没有出现在梦中,但他却隐含在那位女士的第一个外甥死去的情景中。所以说,在这个梦中其实是两个葬礼的重叠,而它们的核心就是那个男人。梦的工作就是这样,它把许多有着相同本质的事物压缩成一个有些模糊的事物,然而,等着我们去找出它的核心。
但是,压缩的过程也有出人意料的时候:两种完全不同的隐念,常被混合在一个“显梦”中。当我们自认为对于梦好像有了一个稍微满意的解释时,往往却可能忽略了第二种可能的隐含意义。此外,压缩对于“显梦”和“隐梦”的关系还另有一种作用,即:“显梦”与“隐梦”之间,它们二者的各种元素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各种元素往往互相交错,这样便使一个明显的元素可能同时代表若干个隐含的元素,而一个隐含的元素又可化为若干个明显的元素。因此在我们解梦时,我们又可见由一个个明显的元素而展开的种种联想大都不依次呈现;我们若想要它完整地呈现,往往必须等到解析了全梦之后。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梦的工作其实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梦的思想,它不是那么单纯地以一对一形式展现梦的思想,也就是说,在我们分析梦的时候,如果我们一个字对一个字,或一个符号对一个符号翻译,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梦的工作远比这些要复杂得多。
3.梦工作的移置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工作第二大成就是它的移置作用。这个问题相对于梦的压缩作用来说要容易理解得多了。因为在这里并没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知道这都是梦的检查作用的工作。移置作用有两种方式:
(1)替代的方式。一个隐含的愿望,也就是我们心中实际上想要得到的东西,它不以自己的真实面貌出现,甚至不以自己的一部分出现,而是让一些看似与之无关的一些其他事替代,这种方法近似于暗喻。
(2)重点转移的方式。也就是说,梦中的重点由一重要的元素,移置到另一个不重要的元素上。这样一来,梦的重心被推移了,于是梦也就似乎呈现了一种异样的形态,似乎是脱离了它所要表达的中心。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交谈中,我们也常以暗喻代替原意的方式来进行交流。日常交流中的暗喻与梦中的暗喻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人在清醒的时候所用的暗喻很容易被他人了解,而且这个时候的暗喻所代替的内容也和原意有相当的关系,很容易让人理解。另外,在我们日常的诙谐语言中也常会利用暗喻的形式,这个时候往往不再需要内容方面的联想,取而代之的是不常见的表面联想。例如,或取谐音,或取双关的语义。这种表面的联想需要大家能够理解,不然,假使一个笑话的暗喻所指的真意让人不能明白,那么笑话还有什么可笑的呢?而在梦中所使用的暗喻,则全然没有这些限制,它可以与梦所要表达的原意毫无关系,并且还可以浅薄而又疏远,不易了解,甚至一经说明之后,可能还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其解释的内容也让人觉得有牵强附会之感。而恰恰是只有这样,只有当梦由暗喻不能逆溯到它的原意时,这时梦的检查作用才算真正达到了自的。
由此可见,梦的移置过程是梦把重要的内容放在梦里不引人注意的情节上。这有些像一个害羞的借钱者,他先和有钱人东拉西扯地说好多话,然后好像顺口提起一样,捎带说起借钱的事。其实,从心理的表现方式上来讲,这种重心的移置并不符合道理,并且它还增加了诸多的复杂因素,使事情看起来有点儿神秘,听来几近玄虚,但梦的“移置”作用,其本身就是要加重梦的玄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不能不把“移置”作用视为梦的工作的第二个成就。
4.梦工作的视觉化
梦的工作在经历了它的压缩、移置两个重大成就之后,并不就此了结,它还缔造了第三个成就。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这第三个成就是最有趣味的。因为这个成就,乃是将思想变为视象展现于人的梦中,换句话说,梦的视觉化就是把心理内容转变为视觉形象。
就此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新入学的大学生,一天夜里,他梦到自己身穿中世纪的服装走进一幢很暗的房子,屋内很乱,突然有几个人冲出来向他攻击。这时,他猛地拿出一支冲锋枪,向敌人扫射。把敌人全部打倒后,他转身走出房子,很悠闲地点上一支烟,然后拿出一个手榴弹向后甩去,屋子在他身后轰地炸了。这时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课本落在屋里了,可屋子已被炸成一片瓦砾,找不到了。他转念一想,没有了就没有了,也无所谓。而实际的情况是,这位大学生做梦的当天曾看了一部电影,其中的一段情节与梦中的情节大为相似。并且这位学生刚刚入学对学校的诸多方面颇有不满,同时期末考试将至,而他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他的梦中,表达了他的三种情绪,一是房子代表学校,梦中杀敌并炸掉了房子是排解心中的压抑;二是书本掉在了被炸的房子里,说明他担心自己的功课已经被落下了,而在考试中会不及格;三是书本掉在了房子里,但转念一想又无所谓了。这位学生平常的禀性即是如此,对什么都不在乎。所以这种情绪也被带到了梦中。
从这个梦中可以看出,这个新人学的大学生把自己的三种情绪中的两种情绪转换成了画面出现在了自己的梦中,一个是反击敌人和被炸掉的房子,另外一个就是掉落的书本。而无所谓的情绪并没有以画面的形式出现,而仍是以心理情绪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也会明白,我们梦中思想并不能完全以视觉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难想像的。你也可以设想现在要描绘一篇报纸中的政治论文,要求你必须尽量将文字改成图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文中的人和物都不难用图画代表,而且还可以代表得很完满;但是假使你们要将一切抽象的文字改成图画,以及将指示各种思想关系的词语,如关系词、联接词等一概变为图画,则其困难马上就会发生。
我们当然知道梦中的思想并不能完全以视图的形式表达,在我们的梦中仍有许多思想以在头脑中的原形出现在梦中,并在“显梦”中表现为思想或知识。虽然,头脑中的思想变为视象不是梦的工作中思想变形的惟一可能的方法,但是它却是梦的工作的主要特性,而且视象是梦的内容的主要成分,这也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
5.梦工作的象征性
梦的象征性是指在我们的梦中一个事物往往它所隐含代表的是另一个事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在于,在我们入睡后,“本我”就开始了它的幻想,但是“超我”这个“检查官”却是无时无刻不在检查着大脑中一切活动,于是“本我”只能把梦经过伪装后进人我们的梦中。经过伪装后的梦便是“显梦”,而它们所要表达的隐含意义则是“隐梦”。那么“本我”又是怎样把梦进行伪装,进而骗过“超我”的检查的,这便需要梦的象征意义起作用了。
弗洛伊德总结说,为了伪装,梦常采用一些特殊的形式,或者可以说是一些骗术。如果单从伪装的角度来说,那么梦工作的压缩、移置和视觉化都可称之为“本我”为了欺骗“超我”所使用的骗术。前三种我们已经在前面有所说明,在这里不再赘述,我们仅想在这里说说梦的工作的象征性。梦的象征性的重要意义似乎已无需在这里复述,从以前的讨论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诸如象征性这样的伪装,梦似乎无法形成。下面我们就举出三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梦的工作的象征性。
第一个例子:梦见桥是人际关系中有趣的象征。我们常常提到“过桥”和“拆桥”,以表达生活中的机遇和挑战。然而,过桥要付出什么代价吗?要过的桥是安全的还是危险的?过了桥是进入安全的目的地,还是进入了一个凶吉难卜的未知天地?你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揭示你已认识到的生活中的转变以及你对这种转变的感觉。
第二个例子:梦见父亲。父亲的形象多种多样,而且通过父亲的形象可以产生多种感情。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你对自己父亲的认识会对你可能信任的其他高级人物的看法产生重大的影响。有关父亲的梦往往就是权威、风度和慈爱的梦。权威是我们对于父亲的第一印象,他无所不晓,见多识广。父亲往往会以你的家庭为背景,以不同寻常的、断断续续的方式出现在你的生活中。这样的梦可能产生这种感觉:也许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悬而未决的。父亲在梦中的出现也标志着温暖的力量,或者表明同梦中其他方面相比,缺乏的也正是这些东西。如果父亲已经去世,他在梦中的出现也可能与尚未解决的问题有关。
第三个例子:梦见亲爱的人死亡可能是许多因素的结果。你可能真的为这位亲爱的人的健康感到焦虑。亲人的死亡可能只是一种象征性,而不是你努力使他们摆脱现实,因为你所作的努力往往被看作是抵制对他们的愤怒。如果这位亲爱的人是位浪漫者,并且与你没有血缘关系,梦见他的死亡可能预示着你们彼此的关系即将结束。
在上述的例子中,桥象征着生活的转变及自己对这种转变的看法;父亲象征着悬而未决的事情;死亡则象征着愤怒的情绪和关系的结束。在人类进入梦的研究历史,在这并不算短的时间里,弗洛伊德对梦的研究有着不容世人忽视的贡献。在他的释梦过程中,这种象征性的运用突出地表现在他有关性梦的研究中。弗洛伊德曾说:“任何一种观念无不体现着性或性欲的事实。”可以说,弗洛伊德对梦中性内容的论述无所不在,似乎突然间在世界上每一个地方的人都做起了有性内容的梦。这种情况也终于导致了弗洛伊德理论在某些知识阶层的终结。有人对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象征**的事物进行了总结,例如汽球、喷雾器、球棒、锅炉、水壶、瓶子、汽车、枪、帽子等象征着男子的性**;而女子的性**则是碗、儿童、地球、水果、花园、花、月亮、海洋、池塘、花瓶等。
6.梦工作的掩饰
通过上述所讲的,在懂得了梦的工作的历程之后,我们对于“显梦”的兴趣似乎不再那样的浓厚了,“显梦”的地位在梦工作中似乎也不再那么重要了。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忽视它的存在。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梦里我们所能直接感知的部分只有“显梦”。
然而,“显梦”在我们眼中已失去重要的地位,那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对于人来说,人们感兴趣的永远是那些对他们来说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显梦”无论是以怎样光鲜的外衣郑重地组装起来,或是被前后分裂为多少个不相联络的图画,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意义。“显梦”虽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然而我们都知道这种梦的表面形成于梦的化装作用,它和梦的实质内容没有重要的联系,就好比一个外表装扮得珠光宝气的贵妇,但你却很难确定她是否真的拥有贵族的气质。
为了理论的完整和严谨,我们也不排除有时“显梦”也有其意义,并还可能**裸地表现着“隐梦”的要点。但是,所有这些的确定也必须在我们经过解梦而明白其化装的程度之后。
总的来讲,我们要注意到的是,在我们解析某一梦时,切不能仅以“显梦”或“显梦”中的一部分用来解析梦的实质内涵。就梦的表面来看,它们好像是互相联贯,表里一致似的。然而,就大多数的梦而言,其构造实际无异于我们构房所用的钢筋混凝土,它们以水泥和钢筋将各种石片互相粘合制成石板。而石板表面的光滑并不代表它内部也同样排列有序。梦的工作的这一有趣的功能,弗洛伊德把它称之为梦的“润饰”,就像作家做文章要搞点儿润色,而撒谎的人则是贯以“掩饰”一样。这里的“润饰”似与“掩饰”相通。梦的“润饰”目的在于将梦的工作的直接产物合成一个联贯的整体,就好似我们需要把拼图的各个版块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一样。而与拼图游戏不同的是,梦在润饰时,梦往往把材料排成与“隐梦”的含义大相违背的次序,并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交错穿插就无所不在,好像是小孩儿玩打乱仗的游戏。
7.梦的工作是很别致的
到此为止,我们知道梦的工作包括梦的压缩、移置、视觉化、象征及润饰。除此以外,梦的工作再无其他能力。梦中会话不是梦的工作所创造的,除了少数例外,其他都是做梦的人自己对在白天所听到的或所说的话的模仿和补充,这些模仿和补充进入隐念就成为梦的材料或诱因。另外,对数的计算也不属于梦的工作。在“显梦”中如果有有关计算的问题,一般的情况也仅为数字的混合,或者仅仅是名不副实的粗算估计,或只是“隐梦”中某种计算的副本。至于梦的工作,我们已经明了,它仅是由“隐梦”到“显梦”的工作过程。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难怪我们对梦的工作要发生浓厚的兴趣了。想来这也是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你想那个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的某些东西,通过那个不可思议的梦工作的伪装,转而成为一个有着具体意象的类似于故事情节一样的链接呈现在我的睡梦中。在梦中出现的情景已然让我们有些迷惘,而在我们所能感知的那个梦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深、更富含深义的梦境存在。而正是那个梦境才是对我们的生活真正起到作用的,才是真正反映了我们的真实的需要和想法的。由此,许多人会说那个“显梦”还有什么作用呢,甚至于把对它的兴趣完全转移至研究“隐梦”上,更有人把适合于“显梦”的评语加之于“隐梦”上。这种作法显然是极不可取的。根据我们以往的分析,到目前为止我们应该知道“梦”这个词仅是梦的工作的产物,或者说这个词仅可用在“隐梦”经过梦的工作处理后而取得的表达方式。然而,让我们越过“显梦”直接去研究“隐梦”,这又是不可能。就梦的工作来说,是由“隐梦”到“显梦”,而就人的工作来说,却是由“显梦”到“隐梦”的。
梦的工作是很别致的,对它的研究工作将有益于我们在精神和生理学上的深层次地探讨。梦的研究叩开了我们心灵尘封之门,它可让我们知道在我们灵魂深处有着怎样的丰富而宽广的世界。那个世界的所有一切都是让我们无法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