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说的话,也有靠不住的时候(1 / 1)

趣味思考 1+1=?

罗素说:“数学可以被定义成一个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在谈论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所说的是否正确的学科。”关于1+1=?的问题,他在《数学原理》中用了362页才推导出“1+1=2”,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可是,当这道题被搬到了哲学系的课堂上,导师在黑板上写下“1+1=?”时,在座的学生们却不敢用正常思维去看待这个问题,而是给它提供了无数种假设:

1+1=虚无?1+1=力量?1+1=永恒?1+1=爱情?

如果你就在这个课堂上,你会不会直接写出答案“2”?

为什么在真理面前,我们不能或不敢“无知”地想到“1+1=2”?

这是因为,人们在认知事物时,会在“崇拜权威”的心态支配下作出错误的反应,无法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一致,产生有悖于真理的错误认知。

“权威”是一个外来词,英语中的“权威”除了有权力和影响的意思外,还有另外两层含义:第一,被用来支持一个观点或行为的人或事物;第二,一个权威性陈述的作者,或为人所尊敬的人物或其作品。

在人们心目中,权威的意见是最值得信任、参考和借鉴的。所以,想要解释一件事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引用名人名言,尤其是一些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的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些人本身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说服力,适当地引用以补充、充实证明论题的论据,有一定的可取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论证的过程中,不重视收集和列举其他事实或普遍规则、规则来作为证据,那么即便是名人或权威说的话,也不一定就代表真理,因为这些话本身就存在局限,还应当受到逻辑与实践的拷问。

诉诸权威

在逻辑学中,以权威人士的只言片语为论据来肯定一个论题,或者以权威人士从未提出过某命题为论据来否定一个论题,都属于诉诸权威的谬误。

——“为什么你突然迷上香水了?”

——“可可·香奈儿说了,不用香水的女人没有未来。”

可可·香奈儿是时尚界的名人,但她说的这句话,能否代表事实与真理呢?

不可否认,香水能够为女性增添魅力,但并不是每一位成功的女性都喜欢用香水;也不是每一位用了香水的女人,都可以借助香水的魅力获得绚烂的未来。如果仅凭借可可·香奈儿的那句话来支撑“不用香水的女人没有未来”这一论题,是违背充足理由律的。

权威具有相对性、多元性、可变性,以及时效性的特点,这也提示我们,在引用权威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〇所诉诸的权威必须是论题所在领域的权威

隔行如隔山,某一专业领域的权威,不一定对其他领域的问题也精通。倘若是文学领域的问题,引用军事领域权威的话来作论据,就不是在恰当领域诉诸真正意义上的权威。

〇不要诉诸“过期的”权威,注重权威的时效性

如果忽略了时代的变革和发展,就等于是在静止地看待问题,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〇所诉诸的权威秉持的观点,要在诸多权威中间形成普遍共识

只有某一权威的个人意见,或权威之间对其存在异议,就不适宜将其作为论证的论据。

总之,我们要警惕诉诸权威的谬误,对权威者说的话要多一些反思,少一些盲从。

在引用权威表述时,要确保所引用的权威者在所讨论的话题方面确实是专家,且不只是说“XX认同某观点,因此我们也当认同”,还要充分阐述该权威者所依据的理由或者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