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古诗文记忆是语文学习的难点(1 / 1)

古诗文记忆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从记忆理论上来看,我们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和需要的画面是成反比的,所以古诗文记忆需要的画面相对而言会更多一些,而且古人表达的习惯和现在也不一样,所以需要熟读信息的次数也会多一些。

古诗文记忆流程:1.先尝试分析一下古诗文的逻辑层次;2.情景化很强的古诗文可以使用情景记忆;3.情景化很弱的,使用关键词编码联结记忆;4.超长的古诗文使用记忆宫殿去记忆会更好。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信息大层次:景色和送别,然后景色分为雪和雪的感想+室内景色+雪后外面的世界,送别分为:军中送+轮台送+离别后。

景色第一层:写大雪纷飞的绮丽景象。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一般采用调取古诗文本身的情景画面,和歪曲的谐音转化的图像画面两种方法来记忆古诗文。

图像转化记忆:北风卷起地上的百草并折断它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歌在草地上看着天(胡天→胡歌看天)空,把月(八月→把月)饼吃完时下飞雪(即飞雪)了。忽然一个老大爷嘴唇吹过一阵风来(忽如一夜春风来→一个老大爷嘴唇风吹来),老大爷靠在许多梨花树林下,梨花树开花了(千树万树梨花开)。

记忆经验:信息本身自带是画面的不需要转化的,将内部抽象信息用图像代替即可。

景色第二层:用反衬法写雪天的奇寒。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图像转化记忆: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散入珠帘湿罗幕),室内的人穿着狐裘也不暖,加了一层锦被也还嫌太薄(狐裘不暖锦衾薄)。穿着锦被的将军拉弓箭拉不开(将军角弓不得控),周围都是狐皮(都护)的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铁衣冷难着)。

信息本身自带画面,故很多直接想象翻译画面记忆。

景色第三层:用夸张笔法总写雪后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图像转化记忆:浩瀚的海边有栏杆,海面上有很深的冰(瀚海阑干百丈冰;阑干→栏杆),天空中都是乌云惨淡万里凝聚在一起(愁云惨淡万里凝)。

送别第一层:写军中设宴饯别。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图像转化记忆: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图像转换记忆:傍晚辕门(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住了,风无法牵引。

送别第二层:写轮台东门送别。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图像转化记忆:开车车轮胎到洞门停下送君离开(轮台东门送君去,轮台→轮胎),离去的时候雪满天在山路上(去时雪满天山路)。

送别第三层:送别后的景象。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图像转化记忆: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送走的客人,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经验分享:真实的实战记忆古诗文过程中,一般一个句子提取部分关键词转化成图像记忆,然后通过熟读来背诵,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提取关键词:人、古、死、心、汗青——古人死被刺心脏,身上有很多汗穿着青衣(脑海画面)。

记忆古诗文的时候,我们一般采用调取本身情景画面和歪曲的谐音转化的图像画面两种方法来记忆,但是谐音编码歪曲后应尽量让图像画面符合逻辑,这样记忆效果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