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逃不脱的“魔咒”(1 / 1)

第一节 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

郁金香对于植物爱好者来说一定不陌生,其因美丽鲜艳而圈了不少“粉丝”,荷兰更是将其选为国花。不过,对于荷兰这个决定我一直挺诧异,要说郁金香在历史上可是大大伤害了荷兰人。

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1593年传入荷兰。17世纪前半期,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价格极其昂贵。在崇尚浮华和奢侈的法国,达官显贵们附庸风雅,不惜一掷千金购买这种花。不过,此时的价格比起后来的价格可就显得相当便宜了。

一次偶然的自然事件彻底改变了郁金香的价值。17世纪前期,一种“病毒”潜入了郁金香体内,一番基因突变后,郁金香更加亮泽艳丽,成为了全欧洲的“网红”,身价开始暴涨。敏锐的投机商开始囤积郁金香球茎,并推动价格上涨。1635年,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是不是很熟悉的套路?炒作郁金香成为了荷兰的“国民运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为了满足郁金香的狂热交易,专门为此设立了买卖会场。一个月前1000荷兰盾一颗的郁金香球茎,不到一个月后就升值为2万荷兰盾了。1637年1月,一颗最普通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涨到了64荷兰盾。很快,这支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就变成了1668荷兰盾。一种被称为“奥古斯都”的稀有品种郁金香,其价格可以换回阿姆斯特丹的一所顶级豪宅。那会儿,要是能手捧一大扎郁金香向女友求婚,无异于现在送豪宅和豪车,成功率倍儿高。

狂欢的盛宴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疯狂的后面就是崩塌。崩塌的导火索来自一次普通的郁金香拍卖会。有一颗糖白颜色的郁金香球茎报价1250荷兰盾,但是平时疯狂举牌的景象没有出现,竟然没有人去接盘,这就尴尬了。人们忽然意识到自己手中的郁金香也可能面临相同的情况。这一消息如瘟疫般迅速传播,人们开始疯狂抛售手中的郁金香,如此整齐划一的举动换来的结果也是高度一致——没人接盘。郁金香价格开始“飞流直下三千尺”。接着,荷兰全国上下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到处都是讨债和躲债的,并且“游戏”身份随时变换,讨债的很可能兼具躲债的身份。一年之后,荷兰政府通过一项法律,允许郁金香的最终买主在支付合同价格的3.5%之后中止合同。这次事件就是金融史上有名的“郁金香泡沫”(图7-1)。

图7-1 郁金香泡沫

相信“郁金香泡沫”不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泡沫”,不过可以更加肯定的是它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泡沫”,此后诸如“南海泡沫”等事件层出不穷。随着金融业务发展,人们用一个更加现代的词——“金融危机”来形容这类事件(套路)。

金融危机仿佛是撒旦给人类下的魔咒一样,与人类的发展如影随形。经济学家拉斯·特维德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周期》一书中统计了自1557~2001年,400多年间发生的大规模金融危机一共45次,平均不到10年发生一次。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间隔时间越来越短。

与“金融危机”一同出现的还有“经济危机”一词,它们是一回事吗?先对这两个词做个定义。这里采用龚刚等中国学者的定义,经济危机就是,如果经济的下行波动已无法由常规的宏观稳定政策予以熨平,那么经济将爆发危机。金融危机是基于银行挤兑、系统性金融机构倒闭和债务大规模违约等标志性事件进行定义和识别。简而言之,经济危机就是经济(产出)出现大幅度下滑(萎缩)和高失业;金融危机则是出现金融机构大规模倒闭,金融市场丧失融资功能。

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美国经济学者研究了1870~2008年间发达国家所遭遇的176次经济衰退,发现有接近一半(78起)均率先爆发了金融危机,其中有42起是系统性银行业危机,36起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为何金融危机会和经济危机有如此紧密的联系?金融市场的紊乱是如何波及实体经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