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永不停歇的争论(1 / 1)

时至今日,尽管经历多次起伏,凯恩斯理论和凯恩斯本人依旧是经济学界甚至普通大众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凯恩斯不仅是一位成功的经济学家,也是一名成功的投资家(当然也有投资失利的时候)。在股票投资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选美”理论。这是他总结自己投资经验时的形象比喻。在选美比赛中,如果猜中了谁能够得冠军,你就可以得到大奖。你应该怎么猜?他认为别选你认为最漂亮的美女,而应该猜大家会选哪个美女做冠军。即便你觉得那个女孩很丑,只要大家都投她的票,你就应该选她而不能选那个长得像你梦中情人的美女。简单说就是要随大流。金融市场投资问题上,不论是炒股票、炒期货,还是买基金、买债券也是一个道理,不要去买自己认为能够赚钱的金融品种,而是要买大家普遍认为能够赚钱的品种,哪怕那个品种根本不值钱。这一理论堪称近些年流行的行为金融学(将金融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鼻祖。

在歌舞剧、收藏等领域,凯恩斯也有涉足。哈耶克就曾被他能“教授经济学,组织芭蕾舞演出,从事金融投机,收藏绘画,开办投资信托公司,为剑桥学院筹集资金,同时还担任一家保险公司的董事,实际经营着剑桥艺术剧院,亲临剧院关心旅馆提供的食物和酒水这样的细节问题”而震惊。

凯恩斯的婚姻也是当时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他这样出身知识贵族之家、蜚声海外的著名公知,堪称标准的“高帅富”(至于帅这点就仁者见仁了)。按照中国人才子佳人的眼光,配得上凯恩斯的不是名门闺秀也至少是才女佳人。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凯恩斯爱上了一位俄罗斯舞女——莉迪娅。

莉迪娅比凯恩斯小八岁。她出身于俄罗斯的一个清寒家庭,从小就在圣彼得堡的帝国芭蕾舞学校接受了严格的训练。作为一个独立而不安分的女孩,年轻时就孤身一人离开俄国,到伦敦跳舞。此后又先后去过美国和法国。在与凯恩斯相爱的时候,她还是个有夫之妇。

在遇到莉迪娅之前,凯恩斯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精英小团体——布鲁姆斯伯利的成员。这个小圈子的成员个个自视甚高、桀骜不驯,号称“无限的才华、无限的傲慢、无限的**”。当凯恩斯把莉迪娅带入这个圈子的时候,可想而知大家对莉迪娅的鄙夷。有一位成员曾这样讽刺道:“莉迪娅的灵魂是一只松鼠。她坐在那里,用前爪不停地两边擦鼻子。可怜的小东西,掉进了布鲁姆斯伯利的陷阱里。她在这里唯一能做的事情也只有用心默诵莎士比亚了。看到她坐下来读《李尔王》,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大家都不看好这段婚姻,认为莉迪娅不过是贪图凯恩斯的钱。然而,凯恩斯和莉迪娅用二十年相亲相爱的生活回应了这些质疑。

1946年的复活节,一代经济学巨匠凯恩斯离世。凯恩斯去世之后,莉迪娅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她拒绝见记者,不写回忆录,不谈凯恩斯,也不关心芭蕾舞。她只在乡下过起了田园生活,头上顶着篮子去买菜,以及几乎一丝不挂地在自家院子里晒太阳。有一次,一群访客执意要来见她。莉迪娅看了看一屋子的人,开始用俄语自说自话。有人提醒她,来的没有一个人懂俄语。莉迪娅漠然地看着窗外,轻声说:“我懂。”

尽管凯恩斯离去,但是关于《通论》和凯恩斯经济学的争论从没离去,对于凯恩斯经济理论,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像莉迪娅那样说“我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