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怎么才能把国家从大萧条的“泥潭”里面拉出来呢?在凯恩斯看来,这个时候唯有国家出面干预经济才行。具体的干预措施就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咱们还是回到隔壁老王的故事,不过这次主角是老李,毕竟老叫人家跑龙套实在过意不去。
假设现在全社会进入大萧条的状态,老李别说扩建工厂,现有的工厂都关门了,好歹靠着多年的生意攒下了一点积蓄勉强糊口。这个时候政府出钱在老李小区门前修路。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说,有这点钱修啥路,还不如发给下岗工人呢。先别急,且听我细细说来。政府修路,先是要购买机械设备,这使老李的机械设备厂开始有了订单,话说老李一个人干是不行的,毕竟上了岁数,于是老李叫上了失业在家里的老王。这样老李、老王卖出机械后好歹有了钱。尽管这些钱谈不上让老王顿顿吃猪柳汉堡,但是偶尔还是可以解解馋。这样一来,汉堡店也有生意了,也开始雇佣工人生产汉堡……政府修路也不是光有机械就可以,也要雇佣工人操作才行,于是一部分失业工人有了工作,有了工作就可以吃点汉堡。汉堡店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可以去老李那买点机械设备改造厨房,老李、老王有了订单可以多招几个帮手,老王也能多吃几顿汉堡。于是,汉堡店的需求又扩大了……归结起来可以用七个字表达——投资的乘数效应,这个概念上面已经介绍过。在这一效应下,经济开始逐渐复苏。
等等,打住,上面不是说政府投资会导致利率上升将私人投资挤出吗?是的,但大家别忘了,这个挤出是有前提条件的——正常时期。在经济萧条期,由于物价下跌,人们手中的货币实际上是变得更值钱,原来10元钱现在能当20元用,这样等于全社会的货币余额是增加了的,记得吗?在凯恩斯理论中,利率是一种纯货币现象,政府增加投资并不会带来利率的变化,或者说只有很小的变化。同时,由于大量失业工人和闲置资源,政府投资也不会带来物价和工资的上升。此时,政府拉动投资不会导致物价、工资和利率的上升,而是带来失业减少和产出的增加。这就是凯恩斯为医治经济萧条所开出的药方。
凯恩斯并不否认靠市场自发的力量,经济也能最终恢复。但问题是,这一过程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他看来,这一自发恢复过程是漫长的,期间要忍受经济萧条和失业。作为经济学家,不能说句“经济终会恢复的”就算交差了。就好比问一个气象学家暴风雨什么时候结束,他回答“暴风雨终会过去的”,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因此,凯恩斯认为经济学家的责任是要“烫平经济周期”,保证充分就业。有限的生命是经不起长期的等待,正如本章的标题引用凯恩斯“金句”——长期来看,我们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