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多些温暖的鼓励(1 / 1)

谈起教育孩子,不得不说说“南风效应”,什么是“南风效应”呢?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北风和南风是一对兄弟,北风刚烈而强壮,南风温柔而较弱,一天,北风非要和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从外表看,似乎南风必输无疑。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北风无论怎样猛烈地吹,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了。这就是伟大的“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温暖柔和的引导有时候比猛烈强硬的教训更有作用,更能快速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人们把这种效应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上,目的是告诉父母,宽容和赞扬往往比严厉的批评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能比较好地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那些个性严肃、不苟言笑的父母,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有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自己的修养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加好地教育孩子。

因此,古人常讲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儿童在成长时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分辨自己的优势和缺点,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给与引导和帮助,不能因为自己思想的局限性就一竿子打死孩子的积极性。有些孩子语言能力比较突出,因而语文、英语等课程比较优秀;有些孩子空间视觉能力突出,他们往往对画画、摄影等感兴趣;也有的运动能力突出,常参加体育活动,好好培养的话说不定能成为世界冠军。孩子的长处各有不同,家长要通过鼓励、表扬等柔和的方式来进行引导,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

通过一只小牛的故事,可以更好的看到这一点:

在草原上,有个牧民,养了很多牛,其中有大牛也有小牛。有一头小牛很倔强,经常不听牧民的命令,想离群跑开就跑开,想跟着牛群入草场就入草场。牧民有时觉得它很可爱,有时也非常讨厌它,觉得它实在是一头倔强的小牛,打算在它再长大一点后,就把它卖掉。

有一天晚上,牧民放牧回来,小牛又在牛栏外倔强起来,无论牧民怎么鞭打它,它都一动不动,就是不按牧民的意思走进牛栏。牧民累了一天,心情烦躁起来,一边鞭打着小牛,一边暗暗地下定了决心:如果它还是这么倔强,就只好把它杀掉。牧民已经对管理、放牧小牛失去了信心。这时,牧民的母亲从帐篷里走出来,看了看倔强的小牛,拦住了牧民的鞭子。

牧民的母亲走到小牛身边,轻轻地抚摸了它一下,把自己的一根手指放到小牛的嘴边。小牛以为是自己妈妈的**,就跟着那根手指一路往前走。牧民的母亲轻轻松松地往前走,小牛开开心心地跟着走,一路走进了牛栏。牧民不禁看傻了眼,简直不敢相信面前发生的事情是真的。

世界上没有真正不好的孩子,而是你还没有发现他的好。作为父母,应该多向牧民的母亲学习:牧民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觉得天黑了,自己又这么累,所以要尽快地把小牛赶进牛栏。他并没有想过小牛的感受,若是他一味地用皮鞭驱赶小牛,恐怕最后小牛不但进不了牛栏,还很可能踢伤他然后跑掉。牧民的妈妈的做法显然温柔得多,她不仅站在小牛的立场上去想问题,还让小牛找到了妈妈的感觉,这样温馨安全的环境,谁会不喜欢呢?何况一只小牛。

每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然而随着和大人的接触,他们学会了大人的处事方法,学会周围人的说话方式,上学之后,可能听话的孩子就会认真学习,学习就会好些,调皮的孩子不用功,成绩自然差些。但是这并不能说听话就是好的,调皮就是不好的,你想让孩子怎样发展,关键还是要看你的引导。

有这样一对父母,他们都是国标舞的爱好者,每天都会约朋友一起去疯狂一下,自己出去玩,留下孩子自己在家,孩子的时间安排就成了不小的问题。但是孩子的妈妈非常有心,每次朋友去家里等他们,她便会和女儿商量:“孩子,我和爸爸陪叔叔去跳舞可以吗?”“当然可以。你们放心去跳舞吧,我会管理好自己的”。接着话茬,孩子的妈妈会把女儿表扬一通:“我们家的月月就是棒,每天晚上都会安排好写作业、听音乐、做体操和休息的时间……”一般都是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孩子就催着他们赶快去跳舞了,而且她真的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妥妥当当。孩子在一次次的表扬中得到快乐、激励和自信,这些鼓励的话就像是源源不断地注入孩子体内的能量,使孩子在走向优秀的路上充满了动力。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绝对可信,但是很多人会说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生活中,对孩子的抱怨多于赏识的事情比比皆是,这也正是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绝大多数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考大学、读研究生,好像是学历越高优势越大。我们承认,在某个阶段,学历的确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个模式。改革开放之后,多少没有文化的人下海经商,却成为了那“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学问是要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而不是成为我们的负担。“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人被大家嘲笑,而大家却在生活中一再上演这幕“笑剧”而不自知。

有事没事多夸夸孩子,绝对比你苦口婆心的教育要有效果,这种柔和的引导方式不会造成孩子的反感,也不会伤害到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你的激励使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上进心增强,久而久之,孩子想不优秀都难,因为他始终处于进步状态。“好孩子,夸出来”,做个聪明的家长,让孩子快乐一点!

夸奖孩子是督促他们进步的一种方式,而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榜样也同样具有理想的效果。

明明和姐姐丽丽在同一所中学读书,在一次学校对优秀生的颁奖仪式后,妈妈对儿子说:“你看,姐姐站在台上多光荣啊,如果努力,你也能站到台上去领奖。”这对明明是个很大的激励。一个学年下来,明明真的和姐姐一道站在了领奖 台上。

给孩子找一个模仿的对象,也是鼓励的一种方式,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运用不同的夸奖方式,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