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人为求子大搞“科学生育”(1 / 1)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说杨玉环的得宠,“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有些人觉得这种描述有些夸大其词,但根据一些历史上的记载来推算或许是可信的,但它一定仅仅局限于玄宗那一朝而已。在唐代其他时期,社会主流依然重男轻女,这与中国传统的孝悌文化有关系。

中国的孝悌文化,除了表现在对父母的孝顺和养老送终、对姐妹兄弟的友爱帮扶之外,对家族血脉的延续亦尤为关注,即不能断了“香火”。《孟子·离娄上》里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父母)而娶,为(害怕)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里所说的“后”,特指男孩子,女孩子是不算的。因此,中古和近古时期之人(唐代属中古),结婚后的头等大事,就是需生个男娃娃,以延续“香火”,若是不能生育或者只会生女娃娃,那后果很严重。

如何确保生男生女,现在的科技很发达,可以提前知道胎儿的性别,但是,古代就无法得知了。按照妇科医生的专业说法,在自然情况下受孕,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几率各占一半。也就是说,古代只能靠纯自然的“低碳生育”方式,生男孩的机会只有50%,不发愁也难。

有趣的是,为了能够生男孩,以完成家族赋予的“香火”延续重任,古代夫妻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居然找到了许多小窍门,特别是在社会风气相对开化的唐代,夫妻之间竟然能通过对**的温度、时间、姿势、分泌物等环节的把握,来提高生男孩的几率,似乎与现在流行的一些所谓的“性科学”暗合,亦可称“科学生育”了。

据《人之初》杂志刊文介绍,德国有研究人员针对1946年至1995年间的出生记录进行追踪,并且对照当地的温度变化,结果发现,当地的4月到6月是男娃娃出生最多的月份,10月则是男娃娃出生最少的月份,说明高温环境下的夫妻容易生男孩子。

温度之所以会影响宝宝性别,研究人员的假设是:高温会影响**的X染色体,让女婴不容易出生;低温会影响**的Y染色体,让男婴不容易出生。

实际上,这样的研究根本没有必要,因为早在中国唐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生育中的“温度”问题。在《古代性技巧研究》一书里,记载了一个故事:“蓟门(今北京)读书人王某有妻妾各一,中年得女三,无子,尝郁郁也。载初元年,王某科甲及第,官至漳州丞(今福建漳州),不数年,妻妾皆育有麒麟儿矣。乃大喜,遂微觉南地湿热,易得子也。”

拐点一:如果这个王某将自己的“微觉”及时予以公开的话,当时的世界将为之震撼,而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剩男时代”会提前千年到来。有唐之后,恐怕所有的“帝王都”都要南迁,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将不再是今天的北京,而极有可能是南京或者广州了。

唐代人在性文化上的觉醒和探索,除了今时今日,其他历朝历代均无法超越。他们还能从**的享乐中,发现一些关于生育(生男孩)的规律性现象,与今天的“科学生育”如出一辙。比如,在传奇小说《游仙窟》中,就有关于通过女性经期来调节**时间,以确保生男孩的叙述。

女性的经期与生育的关系,在今天已经属于常识了,但在唐代,则是很神秘、极私密的事情。小说套用《皇帝内经》关于月经的理论“女子七岁,肾气盛,岁更发长,二七而天癸(**成熟)至,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然后围绕女性经期掐算**时间,提出了“月事前旬半行房”的意见,即月经到来前半个月**,生男孩的可能性比较大。

历史真的很奇妙,我们的古人虽然对生儿生女缺乏专业的科学知识,却通过自己的潜心观察,开创了一个“科学生育”的奇迹,这个历史的拐弯儿真的跨度很大,乃至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不已。

拐点二:这个时间与女人的排卵期正好是相同的,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现代医学认为,妇女在排卵之前的六天里,**频率要比平时高24%,而这六天正是最容易怀孕的时期。女性在排卵期,子宫颈呈碱性,有利于Y**生存,从而提高生男孩的几率。看来唐代人的说法,与现代医学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大诗人白居易之弟白行简所著的《天地阴阳**大乐赋》中,也有关于性姿势、性**与生育关系的探索。作者认为,“夫性命者,人之本……男女交接而阴阳顺,故仲尼称婚姻之大,诗人著《螽斯》之篇。考本寻根,不离此也”。《螽斯》是古诗人借用“螽斯”这种昆虫的特性来歌颂人生的,它的寓意是祝贺人类多子多孙。作者进而在**姿势上作了不厌其烦的叙述,有正常体位、弯曲体位、后背体位、前座体位等,尤对女性**时的形态描绘更加生动具体,暗示同房时要采取各种办法或姿势,使女方达到**,才有可能生男孩(才能多子多孙)。

那么,这种暗示有无科学性呢?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此举存在两个可能,一是女性**时,子宫颈分泌的碱性分泌物较多,可能适合Y**活动,有利于形成男婴的受孕;二是由于Y**在**内侧较不活泼,**时若采用插入较深的结合姿势,可能会减少**突破重围的路程,女性也较易出现性**,从而增加了怀男婴的几率。

另外,唐代还有一些典籍,记载了宫廷内嫔妃用碱性植物泡水冲洗**的做法,大概意在增强**的碱性环境,提高受孕率,也堪称“科学生育”之先驱了。当然,此文侧重谈生活拐点之一,以窥全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