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很多人都迷恋的误区,因权力而败者比比皆是,其原因何在?一般讲,这种人都过于夸大权力利剑般的作用,不懂得藏权之术,所以又被权力所害所败。
一日,秦始皇忽觉一阵头昏目眩,他突然病倒了。经御医诊治,说他是劳神过度,伤脾肾虚所致,给开了不少健身滋补的药物进行调治。始皇心里自然明白,这一度的荒**无度使他的身子受了亏,不禁悚然而惊。秦始皇有病期间,不少大臣纷纷前来看视,祝他龙体早日康复。
这一天,蒙恬来了。探视中,他向始皇进言:“我听说,陛下第二次出巡的时候,在琅琊整整逗留了三个月,让方士徐市去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可是音讯渺渺。我们当臣子的,更切望陛下能够万岁,万万岁!如果能做得到,哪怕我们减寿为陛下增寿,我们都是很乐意的。但看起来,这事好像也不大可能。而今,陛下患病,臣子们都十分关心,何况陛下已年届五十,为了江山社稷,这立太子的事,陛下也该考虑了,否则会误大事的。”
秦始皇说:“蒙卿所言,甚是有理,最近以来,朕也觉得精力渐渐不济,故而突然染病。可是,立嗣之事,确颇费斟酌,大臣之中,看法也甚不一。朕本想缓一缓,而今看来,是缓不得了。依卿之见,朕这二十几个儿子当中,立谁为太子最合适呢?”
蒙恬说:“要说合适,当然要数扶苏了。扶苏的人品学识,大家自有公论,立他为太子,足可以服群臣,统万民,保大秦江山社稷传之于后世。”
秦始皇点点头,说:“那好吧!待朕身体复原之后,立即议立扶苏为太子事。”
最后,秦始皇又召来了赵高,说:“朕想立扶苏为太子,不知爱卿觉着合不合适?”
赵高试探着问:“陛下是否心意已决?”
秦始皇说:“有这个意思,但还没有最后定夺,特来召你商量。”
赵高又问:“立扶苏为太子,是不是蒙毅的主意?”
秦始皇说:“这次不是蒙毅,而是蒙恬的主意。朕又找了不少大臣,进行询问,他们差不多都有此看法,朕才有此考虑的。”
赵高听了,冷冷地一笑说:“这蒙毅蒙恬兄弟俩,不就是一个人吗?我听说,这俩兄弟跟扶苏最要好,私下里到处夸赞扶苏如何的好,说扶苏比陛下英明得多,能耐大得多,如若让扶苏当皇帝,能把大秦治理得比现在好上一万倍,有那么玄乎吗?他们还说,遗憾的是,陛下不宠爱扶苏,所以迟迟不立扶苏为太子,这使得扶苏不能不对陛下有怨恨之心。而今,他们就扶苏立嗣之事,轮番出来向陛下进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陛下不能不察。我还听说,扶苏许了愿,说将来当了皇帝,一定会拜蒙毅为丞相,蒙恬为太尉,让他们主持朝廷军政大事呢。当然,这也没什么。可更为可怕的是,不定若干年后,这赢氏江山,会变成蒙氏江山,也未为可知呢!而且,这样的现实,会加快步伐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也许并不是猜测,而是可怕的事实。他们不是先树立扶苏的威望,压皇帝的威望,尔后再达到自己的目的吗?试想,而今扶苏还没立为太子,天下的人都只知扶苏而不知陛下了,那真立为太子后,后果就更不好说了。”
本来,秦始皇听了大家对扶苏的一片颂辞,心里已隐隐产生了危机感。赵高这么一挑,正触动了他的疑心病,他的脸立时沉了下来,再也不发一言了。
赵高知道秦始皇已犯了心病,便又加了一句,说:“扶苏二十好几了,当然对当太子继皇位十分急切,其他公子,比如胡亥,都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只知学文习武,怎能想到这些?陛下,臣也是操的闲心,这立嗣之事,陛下当万般慎重才是呢!”
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看来此事还得另考虑了。方才你提到胡亥,他果真进步那么快吗?”
“当然。”赵高说:“胡亥小时候跟我甚是相熟,他天真活泼,聪明无比,现在慢慢大些了,懂事了,更是乐于苦读,知书达理,仁孝无比,依臣管窥之见,秦国的希望,乃在陛下这位聪明的儿子身上呢!”
秦始皇点点头说:“往后你可得对胡亥多关心一点,好好栽培他,只要他能成才,让他当太子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在赵高的多方活动下,秦始皇终于贬扶苏北上,协助蒙恬守边境,筑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