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忧郁,最好的办法是用情感回应她(1 / 1)

跟男孩子不一样,小女孩总有些小忧郁。有时候是内向、孤僻,有时候是爱哭爱闹。这时,父母就要学会体察细微,认真地帮助女儿走出忧郁的困境。

晶晶今年四岁半,在家里很活泼,总是追着妈妈问这问那的,还总喜欢和妈妈聊动画片里的故事。

可是晶晶在外面的表现却让爸爸妈妈有些摸不着头脑,在超市门口坐那个摇摇马,有小朋友在坐的话,她就肯定不要坐,玩那个游乐设施也一样,一定要等别的小孩走了才去玩。

刚上幼儿园的第三天,晶晶就吵着不要去了。爸爸妈妈以为她在幼儿园受了欺负,就向老师问了问晶晶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说晶晶在幼儿园的时候从来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老师组织小朋友们唱歌跳舞,她总借故不去,等小朋友们都回来了,她又一个人跑到教室外面又蹦又跳的。

除了内向,女孩子还会出现心理压抑的现象,缺乏自信、情绪不稳定,如果孩子总是表现出这些特点,那么她就极有可能出现不合群的心理现象。

另外,有的小女孩还依恋成人。现在有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较好,所以就选择把孩子抚养和寄养在私人家里。因为孩子从小没离开过成人的怀抱,所以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差,从而导致不合群。比如,进入幼儿园以后爱哭闹,有的甚至出现神经紊乱现象:哭叫着要小便,却硬是不肯尿在便盆里,刚拿掉便盆就尿裤子。平时不和孩子们玩耍,情愿一个人,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比较困难,这就是不合群心理比较严重的症状。

苏苏家只有她一个孩子,但是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妈妈每天都在上班,也没时间照顾她,为此父母请了一个小保姆来照看苏苏。刚刚几岁的苏苏本应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幸福时期,但是她每天只能孤独地和玩具做伴,在幼儿园也不愿意和小朋友多说话,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他们,她更加感到孤独了。

这样的日子,苏苏一个人过了整整两年,苏苏该上小学了。在上学的第一天,当苏苏看到那么多陌生的面孔时,却吓得直往妈妈怀里钻,还一直喊着:“妈妈,我不上学,我要回家。”在上学的日子里,苏苏也从不与同伴一起玩,上课时从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同伴在一起开心地玩时,她总缩在旁边不出声,郁郁寡欢……

具有孤僻心理的孩子最缺少的是朋友,父母更应该倾注爱心,努力帮助孩子消除孤独感,陪孩子一起走出心理孤独。在平时的时间里,父母不妨和女儿一起做做游戏,或是主动与她们交谈,耐心倾听她们的诉说,力求成为孩子眼中充满孩子气的、能善解人意的长辈或大朋友。

另外,有孤僻性情的女孩,通常言语及认识方面表现得会有些异常,不爱与其他人接近、交往,对别人的呼喊没有反应,也不跟人打招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行为异常,对亲友无亲近感,缺乏社会交往方面的兴趣和反应,不爱与伙伴一起玩耍。而且这样的孩子不会关心别人。所以父母要针对孩子不同的情况,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

假如说你的女儿是由于能力、智力或身体素质不如同龄人,遭排斥或讽刺后形成孤独,父母则需要帮助她们重新树立自信,鼓励她们多和同伴接触,并积极参与同伴的游戏活动,消除她们的自卑感。这样才能重新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使孩子从闭锁的孤独心境中走出来。

无论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家长首先都必须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在孩子最需要关怀、照顾的时刻,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反应,对孩子施与更多的关爱与关心,满足孩子感情和心理上的饥渴,尽量能做到与孩子心心相通。只有适时地搭建起心灵相通的桥梁,孩子才能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教养的秘密

很多家长在育儿时,往往“走脑不走心”。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感受孩子的内心,而是设法直接搞定她。

其实我们的孩子一直在向我们求助,可我们一直在试图利用理论方法对待她,而忘了真正用心体察孩子的内心发生了什么。

其实,化解孩子的忧郁,最好的办法是真正地用情感去回应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