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贾政为了教育宝玉,决定对其实施“笞挞”,听到消息的王夫人急忙赶来阻拦,威胁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这样的情景即使在今天也不少见,中国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上自古便存在分歧,常是一个要管,另一个则要护,而这种教养方式埋下的隐患也随之诞生。
朋友的女儿今年9岁,由于平时朋友夫妇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她,就将孩子送到了省城最好的封闭学校小学部上学。这个女孩也着实不让父母省心,根本在学校里就待不住,常常装病让老师给爸妈打电话,今天说脑袋疼,明天又是肚子疼,偏偏孩子的妈妈特别宠着她,只要孩子一说不舒服,就不顾一切地从几十里外的县城赶过来,结果来了之后才发现孩子根本什么事也没有。朋友因此生了不少气,可每次想训诫一下孩子时,做母亲的就不顾一切地上前阻拦,于是每次的教育都不了了之。这女孩也算把母亲看透了,于是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一次次地往家打电话。
前几天,朋友夫妇刚刚看完新闻联播,又接到了女儿的电话,说她胃疼,做母亲的又急了,就要披星戴月的赶去省城,硬生生地被朋友给拦了下来,孩子母亲便开始痛哭流涕。后来,还是托省城的朋友把孩子接了过去,孩子妈妈才安静下来。
还有一位朋友,他的女儿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管不了了。这个小女孩长得好看,又聪明伶俐,可就是不爱写作业。每次爸爸刚说孩子两句,妈妈就已经泪儿腮边挂,气得爸爸直摇头叹息。也是因为不能完成作业,老师将孩子的妈妈叫到了学校,刚刚在她面前批评孩子两句,这位妈妈又抽泣起来,这样几次之后,吓得老师再也不敢叫家长了。
所以,这个女孩的坏毛病越演越烈。现在,她在家里已经无法无天了,天老大,接下来就是她了。前些日子,朋友自嘲似的拿来孩子的家庭作业给大家展示,皱皱巴巴的本子上寥寥写了几道题,高兴就戳上几个字,不高兴的地方就空着,然后在每篇作业的下端,是她妈妈潇洒地检查作业之后的签名,老师对此也无可奈何。一个原本聪明可爱的女孩,就这样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生.
人,从小就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中一方责罚他们时,孩子会本能地寻求庇护。此时如果另一方站出来跟爱人“唱对台戏”,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父母对待孩子的立场分歧,容易让他们变得遇事就依赖别人,喜欢逃避,甚至养成回避性人格。
事实上,不少父母都在这个节骨眼上犯了错误。譬如,妈妈在教育或责备时,爸爸站出来替孩子说话;或者是在爸爸责备孩子时,妈妈站出来替儿子鸣不平。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譬如:
女儿吃了晚饭坐在电视机前不肯起身,妈妈便催促孩子去做功课:“不要再看电视了,该去做功课了。做完了好睡觉。”
女儿不起身:“我看完再去!”
妈妈坚持说:“看完这个节目,就很晚了,还能做什么功课!快去,听话!”
女儿正在犹豫,这时,爸爸却在一旁调和:“让她看完算了!”孩子当然也就不起身了。结果功课也就不要做了。
在花钱上也常出现这种不一致的现象。女儿跟妈妈要钱买新运动鞋,妈妈认为旧的没有破,可以穿,不必买,因而不给钱。女儿又去找爸爸,爸爸经不起她的软磨硬泡便给了。这是两个常见的例子,夫妻虽然没有争吵,但是给孩子的不良影响却是一样的。这使爸爸(或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没有了威信,孩子有了倚仗,可以不听爸爸(或妈妈)的话,助长了孩子的任性和娇气。而且,这样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助长了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因为既然爸爸认为妈妈责备的不对,或者反过来,妈妈认为爸爸的责备是不对的,那么孩子当然可以不必听了,因而孩子的错误或不良习惯也就得不到纠正,而且会对父母的意见和责备都置若罔闻。
有时,孩子还会利用父母的意见分歧来操纵父母,他们甚至可能用挑拨离间来脱身。比方说,爸爸对女儿的功课要求非常严格,但妈妈觉得丈夫给了孩子太多压力。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做功课时,女儿说她“英语很烂”,并抱怨老师教得不好。这时爸爸批评她,要求她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提高英语成绩。孩子没有理会而是去找妈妈帮忙。这时妈妈跳了出来,说:“你还想她怎样,她已经做的不错了!”爸爸反驳:“如果她做得好,就不该抱怨老师,她应该有更好的成绩。”现在矛盾转移了——爸爸妈妈开始针锋相对。妈妈立马回应:“是你对她的要求太高了,所以她才会这样,你过分严厉了,对她太苛刻了!”
而这个时候,孩子却躲一边看电视或玩手机去了,而不是在做她应该做的功课。这种情况就是焦点摆错了地方。孩子惹出争论以后,她开始逃避应守的纪律,而且没有被追究责任。此外,夫妻针锋相对造成的紧张感,往往会导致孩子更加冲动。如果父母更专注互相争斗而忽略了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他们是不会进步的。
所以在教育孩子时,爸爸妈妈一定要达成一致,任何一方在教育孩子时,另一方都不应该出面袒护,即使爸爸或妈妈责备的不对,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纠正,甚至是争吵。这样既会损害对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使对方日后无法再对孩子进行教育,也会伤害母女或父女的感情。
那么在具体问题上出现不同的看法,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处理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一方责备孩子之后,在孩子不在面前的时候,另一方再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对方讨论,以取得一致的看法,避免日后重蹈覆辙。
在适当的情况下,做父母的也可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在批评过后,其中一个假装出面为孩子求情,给孩子一个台阶,既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严厉,也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宽容,这样,孩子才不会在犯了错误之后,因为父母一方的偏袒而对自己的缺点死不悔改。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总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正中慢慢懂事、慢慢长大,所以做父母的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在曲折的旅途中,在父母严中有爱的陪伴下,步入他人生中的一个个成功的旅程。
教养的秘密
当你看到爱人教育的方式不对时,不要当着女儿的面指责对方教育的不是。
即使你明知道对方这样做是错误的,也不要当面驳斥。避免在女儿面前指出对方错误和揭对方的短,这样能更好地保护另一方的教育威信,而不会让女儿理直气壮“闹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