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密西根大学曾持续50年做了一项重要调查,其主要内容为:父亲教育的正确性,对于女儿智力发展、情感形成以及身心健康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
47%的女孩,相对于母亲,更多地从父亲那里陶冶和继承了艺术天赋;
54%的女孩表示,她们从父亲那里得到了更多的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国际关系、历史等女孩子往往不感兴趣的学科;
65%的女孩认为,正因为儿时受到父亲足够的关爱,自己长大以后的抗挫力、自愈力才会这么强;
67%的女孩确定,自己的自信心更多来自父亲的欣赏和鼓励。
如果说,女孩是将要飞向青天的凤凰,那么妈妈是女孩飞翔的起点,而爸爸就是女孩飞翔的方向。爸爸是女孩一生都想效仿的榜样,不论是在女孩的潜意识还是显意识里,都是如此。
爸爸的人生观、价值观,待人接物的方式,举止风度,都将给女孩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她们成年以后,爸爸的影响就会在她们身上开花结果。
赵小兰随同家人来到美国一年后,入境随俗,也想举办一次自己的生日派对。她跟爸爸妈妈讲了这个愿望,他们表示完全赞成,并亲手做了奶油蛋糕,准备了生日蜡烛和晚会帽子,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同美国孩子一样,热热闹闹地做一次接受别人祝贺的小公主。
许多邀请请柬发出去了,他们期盼着客人们的到来。不料,生日派对那天晚上,望眼欲穿的赵小兰,只等来了两个同学,她的心情跌落谷底,眼泪在眼圈里打转。
爸爸的心灵感应到了女儿的心灵,却不动声色,照样举办生日派对,照样切蛋糕,照样唱生日快乐歌。父爱并不是一个模式的,赵小兰的父亲爱女儿,用自己的言行,向没有成熟的孩子灌输了处变不惊、不卑不亢、自尊自重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父爱会让女孩懂得爱惜自己,尊重自己,保持尊严;会让女孩保持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要为更美好的事物奋斗。在父爱的熏陶下,女孩在面对他人时,不会懦弱,不会自贱,不会做让自己受到伤害的事情。
女孩是否以自己的爸爸为荣,爸爸身上是否有足够的精神营养供孩子汲取,这是教养的关键。那些以爸爸为荣的女孩,更容易建立起较高水平的自尊,并对自己产生较高的自我预期。
对于爸爸来说,教养女儿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孩子会模仿父母,我们不能禁止孩子们模仿,相反,我们应该让自己值得模仿,哪怕是我们行为中最微不足道的细节。
陈青海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他有一个五岁的女儿,一家三口,生活得很幸福。
大学时代的自由生活,使陈青海养成了不拘小节的习惯。他说话直接尖刻,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不按时吃饭、通宵熬夜的事儿也时常发生。妻子纠正过他多次,可陈青海当时答应得挺好,一转身就又忘记了,继续我行我素。
不过,女儿上幼儿园大班时发生的一件小事,使陈青海彻底改变了自己。
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告诉陈青海:“你的女儿很可爱,非常聪明,老师教什么东西她差不多都是第一个学会。但是她和小朋友们相处时不太友好,昨天一个小朋友要和她一起玩拼图,她竟然说‘这不是笨人玩的游戏,你醒醒吧’。”
陈青海惊出了一身冷汗,天啊,这不是自己的口头禅吗?妻子纠正过多次,可就是改不了。女儿这么小就目中无人,长大后不在社会上碰壁才怪,等她性格定型之后,再矫正肯定是事倍功半,看来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注意在对女儿的教育上下功夫了。
陈青海知道女儿的一些小毛病都是从自己身上学来的,要教导女儿,首先自己要改过。否则,不光影响自己的个人形象,还将影响到女儿的一生。
从此以后,只要女儿在身边,陈青海就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说话文质彬彬,对妻子和女儿坚持“多称赞,不挖苦”的家庭政策,每天吃过晚饭后,一家人在小区周围散会儿步,回家看看电视,看看书,安排女儿睡觉后,自己也按时休息。
一开始时,陈青海只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但时间长了,自然而然成了习惯,不仅仅是做给女儿看了。单位里新来的大学生,还总是赞叹“陈哥做人宽容体贴”呢!更重要的是,女儿在上小学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已经变成了一个文静可爱,乐于助人的小姑娘,有规律的作息生活,更给了她一个健康的身体。
孩子模仿父母,最初并不会鉴别分辨。父母希望孩子学的,他会模仿;担心他学的,他照样会模仿。这时候,父母仅仅是在口头上禁止是没有效果的,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如何还能要求孩子做到?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朱庆澜先生曾经明确指出:“无论是什么教育,教育人要将自身做个样子给孩子看,不能以为只凭一张口,随便说个道理,孩子就会相信。”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女儿品学兼优,首先,爸爸就要做出表率来。
教养的秘密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映照出孩子的未来;
孩子也是父母的镜子,折射出父母的影子。
这世上,大概没有一位父亲想成为女儿的“坏榜样”,但他们总在不自知中成了这种存在。
爸爸想让女儿成长得像花儿一样,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