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学家公开的一份数据显示:70%的精英女性认为,自己的自信心、幸福力,来自父亲的陪伴、宠爱和鼓励。
一个从小被父亲深度陪伴、恰当宠爱的女孩,长大以后浑身都散发出自信自爱的光芒。她的内心笃定从容,柔韧而不乏力量,父爱可以给予她十足的勇气去追逐梦想。
杨绛先生初入钱家时,钱父要求她做家庭主妇,待在家里相夫教子。
此举遭到杨绛父亲的强烈反对,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堂堂正正地告诉钱父:“我花那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可不是为了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的!”
得益于父亲强有力的支持和鼓励,杨绛婚后依然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文学事业,也得益于父亲当年的陪伴和培养,杨绛逐渐大放异彩,成为世人口口相传的杨先生。
父亲无条件地支持与宠爱,是女孩追逐梦想的底气。
英国文学家哈伯特说:“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在女儿的生命中,父亲是第一个男性,女儿对于男性的认知和理解都来自父亲这个“范例”,而且,很长时间内,父亲这个范例是最具有权威、最可信赖的。
女孩最早的镜子就是自己的父亲,如果父亲对女儿的着装、举止等有关性别色彩的方面,毫不注意或者有所压制,女儿就会在女性气质的建立方面落后于人;如果父亲经常适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女儿就更容易认同和重视自己的性别角色,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女性魅力。
女孩更在乎父亲的评价,更渴望来自父亲的关注和赞美。在家庭中,若能得到父亲的关注、认可,女儿更容易开朗和自信;相反,如果女儿感受不到父亲的关注和认可,女儿就会感到自己被冷落、不重要、不可爱,从而变得自卑和孤僻。
一位在事业和婚姻上都屡屡遭遇不幸的女性这样回忆自己的父亲: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我是由妈妈抚养长大的。因为没有爸爸,我虽然学习成绩很优异,但内心深处却十分自卑——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是一个被父亲抛弃的孩子。渐渐地,我开始逃避周围的一切,变得不能用理性的态度面对一切……我非常恨我的父亲!
一位女性成功者则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
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我认为与我的父亲有直接的关系。
我和爸爸的关系一直很好。小时候,爸爸常会想出一些好的能够消磨时光的事情,比如集邮、集币之类的事情,叫我跟他一起忙。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我的兴趣;另一方面,更是创造我们父女可以在一起的机会。我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爸爸无微不至的父爱让我一直生活在自信和快乐的情境中。从爸爸那里,我学到了太多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是我成长和成功不可或缺的。我非常感激我的父亲,是他开阔了我的世界,教给我闯世界的本领。
深沉而高质量的父爱,就是女孩精神上的灯塔,一直照耀着女孩前行的路。
对女孩来说,真正的富养,其实是用爱供养。
这种供养,显然不是指物质层面的充分满足,而是精神层面的滋润与抚慰,它能使一个女孩即使被折断过翅膀,也能获得新生,振翅高飞。
知名作家周志文教授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守候着我的“笨”女儿,直至她花开烂漫》,感动了无数的父亲母亲。
已经白发苍颜的周教授在这篇文章中以一个父亲的口吻,平实地讲述着自家“笨”女儿的成长故事。
球儿出生就比别人慢半拍,一路成长磕磕绊绊,遭受着同龄人的冷落与轻视,她的自信已经被摧毁,如果你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你已经不抱任何期待。
而周教授说:
“没有一个孩子是可以被放弃的,这一点家长和孩子都要记得,在教育的历程中,没有一个受教育的人是该被放弃的。
父母放弃子女是错的,教师放弃学生是错的,而孩子本人,更没有理由放弃自己。”
所以在每一次女儿成长的关键时刻,他们都给予了“无条件的爱”!
周教授夫妻选择接受并包容女儿的一切:
他们选择相信女儿,他们会竭力去发现女儿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点点;
当现实与梦想发生碰撞的时候,他们选择相信女儿的选择;
当女儿一次次遭遇挫折,相当痛苦的时候,他们用父爱母爱做女儿的安全屏障;
当女儿自信崩塌之时,他们的鼓励一直托举着女儿一路前行。
后来,从小到大成绩一路垫底的球儿,受到辛辛那提大学奖学金邀请,前往这所顶尖音乐学府进修博士学位。
父亲无条件的爱,托举起“笨”女儿的一生,让她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如果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小情人,那么此生,父亲就是女儿最温柔的铠甲,护女儿一世周全。
对于女孩子来说,如果有一个懂得如何爱她的父亲,她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活得非常有底气。
能被父亲深度陪伴的女孩才是真正的幸运儿,在父爱的包裹下,她们可以笃定、自信地昂首前行,走好每一段人生路。
教养的秘密
女孩极需要父亲——这个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对她生命价值的认同。
她的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主要源于父亲对她无微不至的鼓励。
拥有了父爱滋润的女孩,很少受到孤独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的折磨,而这些,正是困扰大多数女性的主要问题。
所以,无论如何请认可你的女儿,陪伴她更自信地去面对这个世界上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