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杀快乐型家庭氛围
容易引起不良情绪的常见家庭氛围之一就是扼杀快乐型。这样的家庭里,总是弥漫着低落消极的情绪。“唉,去野餐有什么意思呢?说不定半路会下雨;就算不下雨,到处是蚂蚁,蚂蚁就能把食物给吃光了。”欢乐就像一朵脆弱的花骨朵,还没开就被捏碎了。
有个叫贝蒂的女孩就来自于这样一个家庭——一个整天乌云密布的家庭。贝蒂整个人看起来既无光泽又无生气,家人也是这样。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她的性格当然不会讨人喜欢。她总是被老师同学忽略掉;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贝蒂,而是因为她为人过于被动消极,很难引起大家的注意。她也从没去过同学家玩,因为走到哪,沮丧抑郁也跟到哪,让她很难融入集体。贝蒂的母亲也从不邀请其他孩子到家中玩,因为母亲总是心情阴郁,根本不懂什么叫快乐。如此一来,就像母亲一样,贝蒂也形成了消极沮丧的生活态度。
十三岁时,贝蒂被确诊得了忧郁症。情绪上的压力造成了各种生理上的病症,于是她开始担心自己的健康,而对健康的担忧又成了她忧郁症的最大病因。每天早上醒来,她脑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的病怎么样了?”十三岁以后,贝蒂就没离开过药物。母亲的消极态度更让贝蒂的病情严重恶化。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她共动过四次手术,包括一次子宫切除手术。
贝蒂的父亲也老是愁眉不展,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沉默寡言且毫无幽默感。形成这种性格也是由于他成长的家庭环境。这样的家庭血统或许都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他就是你在第八章中读到的那个山姆,他妻子说只在结婚头一年里听他说过些甜言蜜语,但已经有太久没再说,都快记不起来了。
批评式的家庭氛围
另一种能滋生出不良情绪的家庭氛围是批评式氛围。这样的家庭里,彼此间充满敌意,动不动就批评别人。通常是父亲先挑起的,然后,人人开始相互攻击。如此恶性循环,永无止境。在这类的家庭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争论:“我绝对没有发脾气。你才在发脾气呢。”事实上,家里每个人脾气都很差,总是动不动就发火。
很不幸,芭芭拉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长大以后,不可避免地,不良家庭氛围严重影响她性格的发展。在学校,她对老师和对同学总是带着批评的态度,因此她总是惹上一堆麻烦。而在家中,她则忙于应战,在这个“战场”上,家中所有其他成员都联合起来针对她。十岁时,芭芭拉就得了情绪性疾病。
家庭冷战。在有些家庭中,批评性的氛围是以冷战的形式存在的,而不是公然的唇枪舌剑。这样的家庭里批评在本质上是一种尖锐、挖苦的冷嘲热讽,却还故意装得轻松愉快。克里夫非常精于此道。有天晚上他和他妻子贝蒂招待客人,克里夫会在桥牌桌上一直挖苦嘲讽贝蒂:“最好别让贝蒂记录得分,不然我们永远搞不清自己得了多少分。”影射贝蒂在持家方面毫无建树。又或者,他会侃侃而谈:“在我们家,除非到真的吃饭时候,不然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或会在哪里吃饭。”
这类话一说就是好几年,对贝蒂造成很大的伤害。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患上了情绪性疾病,贝蒂大多数时候都是病恹恹的,而罪魁祸首克里夫只能自食其果,支付全部医药费。
来自外界的批评因素。有时候,在一个本来很正常的家庭里,外界的批评也会造成情绪性疾病。简是个好女孩,和一个叫乔治的男孩结了婚,男孩条件也不错,而且很爱简,总是很体贴地照顾她。简一直以来都很幸福。直到她生了第一胎,从医院回来后,她的生活就变了。乔治找了个专业的看护来帮助简照料家务并照看宝宝,而问题就出在这个看护身上。
这位看护资格很老,很多事情上懂的东西都比简多,有些方面懂得甚至比医生还多。她直接地批评简照料孩子的方式不对,对每件事都要指手画脚,甚至对儿科医生开的处方都有意见。她会说:“我觉得宝宝不太对劲。他肯定是病了或者什么的,正常的婴儿不是这样的。”于是,简就会推着婴儿车跑到儿科医生那,而医生则会一再向她保证宝宝非常健康。回到家里,多嘴婆又会说:“唉,其实你知道,医生不会总是跟你说实话的。”
随着这类事件不断发生,简自己也搞不懂什么原因,自己感觉越来越糟糕。起初,乔治和医生也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他们就明白了。简是个有能力的女孩,既聪明又活泼。照顾宝宝对她来说是很重要。但即使一个母亲再聪明,这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而那个古板的多嘴看护彻底让她丧失了自信,于是,简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和焦躁状态。当乔治和医生发现了问题所在,解决方法很简单。乔治立刻开除了多舌妇,很快简就好起来了。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总是那么简单。例如,芭芭拉就没有办法把她的父母解雇掉。
厌恶式家庭氛围
还有一种引起不良情绪的家庭氛围是厌恶式氛围,或者可以说是缺乏关爱的氛围,家庭就像社会的细胞,而这种氛围则是致命的毒素,会损坏家庭原本的良好功能。
通常厌恶式氛围的根源在于:父母之间彼此厌恶,他们之所以还勉强在一起是“为孩子好”。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们彼此也学不会关爱。在孩子这里,爱或是恶,绝大程度上是看样学样。父母不对孩子付出真爱,那么,孩子回报给父母的爱会更少。
这样的家庭中,彼此之间没有需要。谁对谁来说都不是必需的,而当一个人感到他不被需要,他永远不会培养出成熟的个性。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存在无足轻重。不懂得付出,也没有人愿意为他付出。生活就像是在吃一盘干巴巴、毫无味道的炒饭,毫无意义。
埃伦家有七个孩子,她年纪最小。家人彼此互不关心,谁也不在乎谁。因为年纪最小,埃伦成了全家人恶意相向的靶子。自埃伦懂事起,家中每个人就一直在批评她:“噢,她是个蠢蛋。”“她恐怕连中学都毕不了业。”从没有人帮助过她。
到了上学的时候,她已有种深深的自卑情结。她不敢正眼看老师,因为每个人都说她很笨。度过了羞耻的童年,埃伦终于长大,却嫁给了一个与她有相似经历、相同自卑情结的男孩。等她生了孩子,她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孩子,同时也没有自信当好一个家庭主妇。也许终其一生,她都将生活在自卑中,整日自怨自艾。
其实埃伦在孩提时就早已是病入膏肓了,到如今情况仍无好转。她的病要解决起来,并不像乔治、简和多舌妇的案例那样容易。
自私自利型家庭氛围
能滋生出不良情绪的第四类家庭氛围是自私自利型。它与批评式氛围有稍许不同,尽管在这里,往往也是父亲起头。
维吉尼亚单身的时候一直好好的,但嫁了个病态、自私的男孩,他唯一关心的只有自己。这个男孩叫罗杰,一开始和他打交道,我们看不出他为人多么自私自利,因为他不是那种会老把自己常挂在嘴边的利己主义者,但在他心里每个想法都只为自己。当然,维吉尼亚嫁给他时,并不知道自己嫁的是这样一个人。
罗杰表面上很懂分寸,但实际上他只知道自己享乐,对维吉尼亚总是需要的地方利用一下,不需要时就抛在一边。罗杰对打猎和钓鱼很着迷,但他总是自己跑出去,把妻子丢在家里。此外,他还很喜欢打牌、踢足球。但在他自己快活的时候,他从来不会想到妻子,更别说分享自己的快乐了。罗杰很偏食,只喜欢吃几样菜,因而家中餐桌上吃的总是那么几道菜。罗杰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维吉尼亚则在家中独力抚养四个孩子。有时维吉尼亚抱怨身体不舒服,罗杰不但毫不同情,甚至连听妻子说话的耐心都没有。
现在,维吉尼亚已经病得很重了,她的身体大不如以前了,一时也很难恢复健康。但罗杰并不觉得自己和妻子的病有什么关系,甚至还认为她是自己享受生活的一大障碍。就连孩子们也是发育不良,体质不断变差。
怨天尤人型家庭氛围
第五种不良家庭氛围是怨天尤人型氛围。在所有人中,要属出生在这种家庭的人最为悲惨。因为你身边总会有个终日抱怨的人——通常是母亲,但我也见过有些家庭父亲老抱怨。
如果耳边总是有人在唠唠叨叨,抱怨这抱怨那的,那么,可想而知,我们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幸福。那些喜欢抱怨的人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剖析自己,找病症。而往往起床时,要发现个小病小痛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吃早餐前。在大多数时候,一旦我们想要做点文章,总能发现这也疼那也疼。坐在那,闭着眼睛想:“我哪儿痛呢?”你总会发现好像有个地方真的在痛。一旦找着了,接下来一整天,心思就只围着那些地方打转。最夸张的是,自己痛苦还不够,一定要搞得全家都跟他一样痛苦不堪。
大多数成天抱怨的人都只不过是得了情绪性疾病,但是听他们老念叨自己的健康,你会觉得他们就像座博物馆,设备完善却死气沉沉。在家里,他们阴郁和焦虑的情绪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低沉消极、焦躁不安、疑病重重都是这类家庭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
这些人不仅搞得家庭氛围惨淡无比,而且还严重吞噬家庭的银行账户。有位女士,她整个凄惨的生活历程中,看过15位医生,4个祭司,2个巫师,动过8次手术,在3家疗养院待过,同时在这些事情上花了一大笔钱。
恐惧兼焦虑型家庭氛围
我认识一个商人,他每天早上在焦虑中醒来,然后,整天焦虑不断,直到上床睡觉时依旧没完没了,还因焦虑而彻夜难眠。
例如,每天早上,他会为该带哪一条领带而犹豫不决,反复自我争辩,有时候甚至为此焦虑地手足无措。早餐时间,他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在主食中放了太多的糖,紧接着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开车去市区工作的时候,他会在心里挣扎是该走这条路还是那条路,选好了之后又担心自己应该选另一条,唯恐命运注定他会在这条路上发生车祸。到了店里,他一会儿担心玻璃橱窗会被人打破,一会儿担心一个职员的口哨声影响了生意。
他的家人都会染上同样的焦虑习惯——这类病很容易传染。他的妻子会受影响,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更受害。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觉得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他们完全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也从未想过要改变。
如果够幸运的话,将来某一天他们也许能够醒悟过来,充分意识到一直以来他们的精神状态是有问题的,认识到情绪性疾病一直在困扰他们,生活并不快乐。
婆家掌权型家庭氛围
另一种会对家庭情绪造成不良影响的氛围是婆家掌权型氛围。婆家掌权现象可能会非常明显但却不好处理。
海伦是个瘦瘦的女孩,来自费城。她嫁给了一个年轻的男孩,婚后随丈夫来到他的家乡生活。那是个只有250人左右的小村庄,到处都是男方的亲戚,还有一些人老搞鬼。一些亲戚眼红海伦生活舒适,觉得海伦得到了他们应得却没有得到的一切。他们牢牢抓住每一次机会作弄她挑剔她,暗地里用各种方法伤害她。海伦因此生病了,不久就病得不能上班。于是,那些搞鬼的亲戚们像老鹰一样猛扑向她,使她一蹶不振,无还手之力。只有在回娘家的一个月里,她才感觉好些。几年后,功能性疾病严重困扰着她。最终她只能以离婚的方式远离这个战场,一年之后,她又恢复了正常。自那以后她就一直很健康。
年轻夫妇应该独自生活。除少数特例以外,年轻夫妇最好婚后就开始独立生活,以便自己对家庭有完全的掌控权。如果住得太近,父母总是有各种机会提点建议,甚至发号施令。她们表面相处得也不错,但媳妇什么事都得听婆婆的,这使得媳妇无法过想要的生活。长辈最好与晚辈分开住,给他们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