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这么一类可悲的人:他们总是不可遏制地觉得自己哪里出问题了,而且问题很大。这些人很可悲,永远都疑神疑鬼。他们属于一个庞大的群体——“整天有病一族”。这个群体里的人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自己:“我今天哪里有病?”
这其中无病呻吟的人最需要我们的同情和帮助。他们变成这样是因为:
1.他们的家长自己喜欢无病呻吟,就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我们的身体只是个壳,里面充满了痛苦和疾病。
2.他们得了情绪性疾病,医生却说是生理性疾病。这些医生要不就是经验不足,要不就是满脑子只想着多收点钱,少花点时间。他们从不为病人着想。
3.一个很有趣的生理学现象:如果我们停下来,问自己:“我哪里有毛病?”我们就真的可以检查出一些毛病来。那些无病呻吟的人总喜欢这样检查自己,找到毛病以后就真感觉痛得不行。要把这些小毛病变成大病痛其实很简单,你只要一直注意着那个痛的地方,很快你就会觉得那儿比原来痛了十倍。
无病呻吟的人总喜欢拿纤维组织炎大做文章。这种病其实很常见,典型症状就是肌鞘、肌腱疼痛。纤维组织炎很少会恶化成什么重病。尽管它由情绪波动引起,它也会因为肌肉频繁伸缩、气温湿度变化而恶化。它非常常见,大部分人都有这个病。
有些人,某些部位会常年疼痛,比如我。那些无病呻吟的人喜欢把一点小疼痛都夸大。他们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所以会妄加猜测、忧虑不安;如果疼痛是在胸部,他们会想自己肯定得心脏病了;如果疼痛在头皮上,他们就肯定自己得脑瘤了;如果是在腹部,他们就觉得自己患有癌症,离死期不远了。
在空闲时,花一个小时,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喉咙上。一个小时以后,你就会明白一个疑神疑鬼的病人怎么会认定他的嗓子是塞住了,肿了,发炎了,有痰了,长疮了,还是生癌了。简单来说,就是突发性的大灾难,得了医生们闻所未闻的病。医生努力说服他,说他的喉咙一点毛病都没有,却被他嘲笑。
现在有很多人生理上健康,情绪上却不健康。他们一直觉得自己有病,而且认定自己治不好了。让人遗憾的是,他们会这样想,某些医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明明患者是情绪性疾病,他们却诊断成生理疾病。
比如,一个女病人一口咬定自己肚子里有东西。她为此已经动了三次大手术。事实上只是有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子宫肌瘤。
有一个不负责任的外科专家告诉她,问题的根本就在于肌瘤,所以只需要把肌瘤切除。但我不这么认为,我清清楚楚地给她解释了病因。她迟疑了一会,又回去找那个外科专家了。
那个医生给她做了手术,向她保证手术后不会再有任何问题。她也确实感觉很好。但是开开心心过了两个月之后,她又开始觉得别的地方不舒服了。
这时她想:“上次切除点什么,我的病就好了。这次肯定也一样。”对现在的她来说,更不可能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病症了。当时我又试着去说服她,但那样的想法已经在她脑子里根深蒂固:她坚信又有哪个器官病变,治不好了。事实上她从来不指望能治好。她简直就是一只甘心被宰的鸭子,等着下一个医生再推荐她做一个手术。
但有时也不是医生的错。约瑟芬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她牺牲了自己所有的时间来照顾父母。她曾经的人生梦想都不得不搁在了一边。表面上看起来她很快乐,但实际上,她打心底里厌烦这样的生活。
她有溃疡,所以她借机抱怨不休。她和她父母的抱怨实在是让人受不了,所以她的医生只好同意给她做个手术。到今天,很多年过去了,她还是和以前一样腹痛,这次不同的是她没有溃疡。那个医生又被迫为她做了个手术。他知道这可以把她的溃疡治好,但是绝对除不掉她腹痛的根源——那压抑的生活环境。
从没有人像我们今天这样,被铺天盖地的健康预警淹没。各个电台和电视台不停地向人们介绍新的病症,实际是为了推销一些毫无作用的药物。有些耳根子软的人就会信以为真,然后跑去买那些名不副实的瓶瓶罐罐。日报和杂志总是大肆宣扬某某综合征会有哪些症状,这样人们就很容易觉得自己确实病了,或者马上要得病。在我们这个时代,公众如此关注和害怕那些疾病,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的情绪性疾病。
不良情绪会引发各种病症。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人们不去关注这些病症,他们就不能说是得了情绪性疾病。但是当他们开始因为这些症状而焦虑不安、自怨自艾时,他们才是真的病了。
我的一个病人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他总是处在很大的工作压力之下。他着手工作时会觉得胸闷。但是因为这个感觉不是很强烈,同时他也专注于工作,所以他向来毫不在意。
在一次体检中,他告诉医生他经常胸闷,然后医生对他说,他可能有早期的冠心病。从那时开始,这个可怜的人就被彻底打倒了。他整天神神叨叨,满脑子想着他的心脏。一开始胸闷,就忧心忡忡。他完全没办法工作了。于是他去全国最好的心脏病专家那做了大量的检查。最后,他终于明白这个胸闷的感觉到底是什么了——焦虑和困扰本身就是他工作中不可避免的。
确认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一个方法可以确保你健康。找一个认真负责的医生,然后每年去他那里体检,以保证你完全健康。做完体检后,坚信自己是健康的。如果有任何事情让你怀疑自己是否健康,去找同一个医生。事实证明你的担忧毫无根据的话,不要再继续任何检查。无视医生的诊断,固执地认为自己有病,还不如相信自己是健康的。
疑神疑鬼,整天以为自己有病,会导致情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