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海专业怼曹操(1 / 1)

三国绝对很有趣 李飞 821 字 2个月前

曹操掌权后,孔融对曹操的乱政行为非常气愤,认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在是大逆不道,因此常在朝堂之上和曹操对着干。

曹操击败袁绍以后,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丕抢了袁熙的妻子甄宓。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但想孔融乃是当世头号文人,便信以为真了,到处查找典故,也没查到。后来问孔融这话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我按照现在的情况,自己凭空想出来的啊。”曹操这才恍然大悟,孔融这是在埋汰自己,杀意已生。

在这里,孔融把甄宓比妲己,把曹操比武王,把曹丕比武王的弟弟周公,这一下,曹操一家人的关系全乱套了。而且孔融还暗示:你把甄宓许给你儿子和许给你自己没什么两样,其实是你自己看上了,又怕传出去名声不好,所以名义上把甄宓许给你儿子,其实暗地里自己享用。反正是你们曹家的女人,父子同纳一妇,曹公,你真是道貌岸然啊!要知道,曹操一向以周公自比。

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楉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

当时,因为战乱频起,天又灾荒,民不聊生,所以曹操下令禁酒以节粮,孔融就去书讽刺曹操说:“天上有颗‘酒旗’星,地下有个‘酒泉’郡,人有海量称‘酒德’,帝尧‘千锺’称圣人。而且夏桀和商纣王是因为女色亡的国,那你干脆把婚姻也禁止算了。”曹操忌惮孔融的才子大名,强忍愤怒,没有立即杀他。御史大夫郗虑出来上奏朝廷,依法免去孔融的官。可他却满不在乎,天天大宴宾客,有人形容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那边禁酒,他被处罚还天天聚众饮酒作乐。孔融此举,纯粹是想搅局。

曹操想恢复古代的九州制,孔融马上提出,要恢复古制就一起恢复,比如古制中的王畿之制,以天子为中心,千里之内应由天子直接管理,不能封给别人。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封了武平侯,这明摆着是针对曹操的。曹操这才意识到孔融的危险性。为了维护自己的霸业,曹操不得不向孔融这位大名士开刀。当然,曹操“不会滥杀无辜”,他是有理由的。

孔融曾经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这就是谋反的论调。按说这个罪名已经足够大了,但曹操觉得不够“十恶不赦”,于是继续找理由。

孔融曾和祢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说你是“仲尼不死”;孔融则回赞祢衡,说你是“颜回复生”。这就有点不尊重祖宗的嫌疑了。

然而,孔融还有更出位的话。当年曹操屠徐州城,打的旗号是“为父报仇”,汉朝“以孝治天下”,他是为了标榜自己这么做没毛病。孔融和陶谦关系不错,于是替他出面说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大概意思就是说,父亲对孩子是没有爱的,只不过是情欲勃发时的一个产物而已。母亲对孩子,就好比是瓦罐里装的东西,东西拿出来了,跟瓦罐就没啥关系了。

这下子,不忠、不敬、不孝都齐了,这些罪名,意在证明孔融的人品有很大的问题,曹操不仅要消灭孔融的肉身,还要彻底毁掉孔融的名誉,让他死得无比难看。因此,曹操在布告上写道:“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

“杀你,都杀得晚了!”这应该是曹操的真实心声。

孔融被害时,他的女儿七岁,儿子九岁,因年幼得以保全。寄养在别人家中。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为之动。左右的人说:“父亲被逮捕,不起,为什么?”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主人给肉汁,男孩口渴喝了。女孩说:“今天这样的祸,难道能够久活,还要知道肉味吗?”哥哥号哭而止饮。有人对曹操说了此事,于是曹操一发狠全都杀掉。

孔融死后,曹丕向全国悬赏他的文章,有上交者“辄赏以金帛”。在《典论》一文中,曹丕还把孔融列为“建安七子”之首。

一个恃才傲物、不谙世事的才子生活在乱世是可悲的。孔融若活在今天,会是个很好的时事评论家,每天褒贬时事,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只能说,孔融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也不是性格的原因,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