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如雷贯耳“辽来来”(1 / 1)

三国绝对很有趣 李飞 721 字 2个月前

因为罗贯中先生的“尊刘抑曹”,我们看到,刘皇叔手下的武将都写得虎虎生威,就连打败仗都熠熠生辉。反倒是曹操阵营中,很多名将都被刻意淡化了,有些精彩的故事被缩小甚至埋没。比如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堪称有勇有谋,功勋卓著,却被严重低估。

“五子良将”的第一位是大将张辽。

张辽,曾带着八百步兵,于十万敌军中大杀四方,杀得敌军鬼哭狼嚎,杀得敌将胆战心惊,杀得一方枭雄狼狈逃窜。这样的骁勇与豪气,即便与长坂坡赵子龙相比,也不遑多让。

这就是合肥之战。

合肥之战之前,张辽有名声但不显赫,甚至在他三十岁之前,几乎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他最初跟随丁原,丁原被杀;跟随何进,何进遇刺;跟随董卓,董卓遭诛;跟随吕布,吕布败亡。按迷信的说法,张辽这个人命太硬,跟谁在一起就克死谁。终于在二十九岁那年,他遇到了一个命比他还硬的人——曹操,这才算安顿下来,也由此进入了更辉煌的军旅生涯。

时间来到公元215年,四十六岁的张辽迎来了人生中最闪光的时刻。

这一年,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大军攻向合肥。情报指出,合肥只有七千守军,曹军主力远在关中,驰援不及,从各方面来说,这场战役东吴占据绝对优势。

张辽急忙召集李典、乐进,打开曹操出征前派人送来的锦囊,只见上面写着:如果孙权到来,张、李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出战。

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还要出去送死?诸将一头雾水。

但军令如山,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张辽和李典原本不和,大敌当前也不计前嫌,三人合议,由张辽挑选八百精锐士兵组成敢死队,趁拂晓时分天色未亮向孙权大军发起进攻。

孙权恐怕压根没想到区区七千守军居然敢主动出战,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张辽带着八百死士往来冲突,杀得吴军人仰马翻,惊得孙权逃到了小山坡上。

张辽在山坡下叫号:“孙权,是个男人你就下来!”

孙权在山坡上不从:“男子汉大丈夫,说不下去就不下去。”

等到天色大亮,局势稍稳,孙权才发现来袭营的不过区区数百人,于是又有了胆气,组织军队准备围歼张辽。

张辽带着数十人奋力杀出重围后,回头一看,其余陷在重围的战士们高喊着:“张将军难道要丢下我们不管了吗?”张辽虎躯一震,调转马头又冲杀进去,将险境之中的兄弟又救了出来。东吴上到将领,下到士兵,都被“张辽敢死队”的骁勇震撼了,气势上俨然已经低了一头。

这一仗,从凌晨直厮杀到正午时分,张辽收兵安然回城,东吴名将陈武折于沙场。

两军相持十余天,孙权面对张辽统领下固若金汤的合肥城,束手无策,只得黯然撤军,张辽掩兵追杀。孙权逃到逍遥津,发现撤退路上的桥已被张辽命人毁掉,无路可走,多亏甘宁、吕蒙、蒋钦拼命死战,才护得孙权一时周全。近监谷利情急之下,叫孙权抓着马鞍、松开缰绳,对着马屁股就是狠狠一鞭子,痛得战马飞跃而起,孙权骑着马飞越断桥,逃出生天。凌统则与甘宁等继续阻挡张辽,左右人马皆被杀,自己也多处受伤。

合肥之战让孙权九死一生,心有余悸,纵使多年以后,张辽年老多病,孙权还是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此役过后,张辽成了东吴人心中非常恐怖的存在,就连寻常百姓亦如是,于是在他们小孩哭闹的时候,就说“张辽来了”,小孩一听到张辽的名字,就吓得不敢再哭了。这就是著名的典故“张辽止啼”。

这个典故甚至都流传到了我们的邻邦日本,日本有句俗语——辽来来(辽来々)。有的日产三国游戏中,张辽在暴击时,还会配上“辽来々”的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