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风暖,遇见爱情(1 / 1)

上海是一座包容的城,于是,在喧闹的市中心有了尚贤坊那样一条弄堂,理直气壮地坦露着自己的过往:年久失修的楼房,腐烂霉变的墙壁,幽暗细窄的楼梯,以及摇摇欲坠生了油腻的黄灯……

20世纪40年代,在这条弄堂里,曾上演过一段惊动世人的风月情事。

主角是响当当的人物,一个是那“生怕情多累美人”的江南才子郁达夫;一个是那“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

那时,映霞为避难跟随孙百刚夫妇从温州来到上海,并一起租住在尚贤坊四十号内。孙百刚是王家的世交,对映霞照顾有加,他也是好交友的人,其府上经常高朋满座。

那日,旅居上海的郁达夫洗了个澡,换上远在北平的妻子孙荃刚刚寄给他的皮袍子,就兴致高昂地赶往位于法租界的尚贤坊,来拜访孙百刚。之前,他曾于上海内山书店遇见这位昔日留日的同窗,想到自日本一别数年后,再次相聚,重逢的喜悦冲散了他几日来的阴郁情绪。

郁达夫万万没想到,这次拜访带给自己的是这样大的惊喜:初见王映霞,就迎来了一双“明眸如水,一泓秋波”的眸子,她惊鸿一瞥之下,即乱了七尺男儿的心。

映霞实在是惹人喜欢的,穿一身织锦旗袍,身姿窈窕,曲线玲珑,面庞明艳,一见就让人动了心。这使得他,隆冬时节竟额头上冒出了汗珠,一脸昭然若揭的窘迫。

生于山水旖旎的西子湖畔的映霞,的确是明艳照人、秀外慧中的,肌肤雪艳,双眸若翦翦秋水,脸庞如粉妆玉琢,一身潋滟风情,尽得西湖山水绮丽灵秀之气。这样的美女,应是谁都抵抗不了的。更何况,郁达夫本就是多情人儿。

郁达夫一见了她即忘了此行的初衷,一颗心只为伊人牵绊着。

是夜,他在日记里如实写道:“……我的心又被她搅乱了,此事当竭力的进行,求得和她做一个永久的朋友。……南风大,天气却温和,月明风暖,我真想煞了王君。”

爱情,是一种遇见。

郁达夫遇见了自己的爱情,映霞是否也如他一般感受到爱情散发的芬芳呢?

她初见他,亦是起了爱之涟漪的。那时,她已读过他早期的代表作《沉沦》,仰慕他的才华。不过,她是谨言慎行的女子,亦是洁身自好的女子,知晓他是位家有贤妻、身为人父的而立青年。而她也有婚约在身,是个正当妙龄的待嫁姑娘。

年轻时的王映霞

由此,她不动声色,只任心海波澜**漾。

逃难之前,她毕业于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本是按着省府教育厅的分配,在浙南温州任职第十中学附属幼儿园的新女性。只可惜,一场战事的临近迫使她不得不同孙百刚夫妇一起逃离温州。

在一片兵荒马乱、鼙鼓频催中,她念着能有一个护她、爱她于乱世的人。

有才华的郁达夫,是能入她眼的男子。因为他既不是一个满腹经纶却无隔宿之粮的士人,又不是纨绔子弟或脑满肠肥的阔佬。

看似,是可托付终身的良人。

因而,她端着一颗女儿娇羞的心,慢慢靠近了他。

彼时,郁达夫32岁。映霞,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