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人饮水,你不是我,怎知冷暖(1 / 1)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她和潘有声一起移居香港。

他们想着,就此可以远离纷争,谁知,1941年,香港沦陷。

胡蝶是一代影后,日军很快就盯上了她。他们邀请她拍摄《胡蝶游东京》的纪录片。胡蝶素来爱国,自然不愿接受邀请。然而,日本人怎是好直接拒绝的,急中生智的她谎称怀孕,才暂时逃过一劫。

可是,这并非长久之计。

为了不卷入政治是非,她当机立断,带着一家老小连夜出逃,从粤桂一路辗转,终于抵达重庆。

然而,在逃亡的路上,她的几十箱行李丢失了,那可是她打拼十几年积攒下的,亦是他们全部的身家。

噩耗传来,急火攻心,她大病了一场,初愈后开始托人四处寻找。

厄运突至。

一个人出现了,他信誓旦旦地向焦急万分的她保证,一定将她的全部身家如数找回。

这个人,就是特务头子戴笠。

戴笠彼时以心狠手辣而臭名昭著,但在胡蝶面前他却是个骨灰级“粉丝”。

对胡蝶,他是仰慕已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地爱慕着。早年他初到上海时,连吃饭都成问题,却要匀出钱来买票去看胡蝶的电影。

听说女神在寻行李时,如苍天相助,他兴奋不已。

彼时,胡蝶正住在同学林芷茗的家中,林芷茗的老公正是跟他过往甚密的杨虎。为了见到梦寐以求的胡蝶,他授意林芷茗夫妇刻意安排了一场盛大的舞会。

胡蝶(左五)与友人合影

华灯初上,音乐起时,他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女神,可是,女神对他却十分冷淡,只跟他跳了支舞就离开了。

这样的情形于他是意料之中。他并不气馁,反而越挫越勇。

这个飞扬跋扈的特务头子,对胡蝶是真的用情至深,他收敛戾气,殷勤待她。她的珠宝,他只追回了一小部分,于是便派人按照胡蝶列举的清单一一买了回来。

当胡蝶打开宝箱,看见那些还带着标签的珠宝时,瞬间明了他的别有用心。

可是,乱世之中,一家老小寄人篱下,她怎能掷地有声地去拒绝?默认吧,风云里摸爬滚打最能练就的是八面玲珑,于是,她对着戴笠微微低首,轻声说:“是的。”

这一句“是的”,是接受。

于是,戴笠便像个初恋的人,忙不迭地欲将她纳入家中。

他施展了一早定下的恶毒计谋,派人设计将胡蝶的丈夫潘有声抓进了监牢。听闻有声入狱,胡蝶知晓有诈,但为了救出深爱的丈夫,她不得不深夜亲自造访戴笠公馆。

因为胡蝶倔强、玲珑,不似别的女子,不能操之过急,所以,他当晚放走了胡蝶,随后也把潘有声放了。

然而,胡蝶却在此时病倒了,莫名给了戴笠可乘之机。

他趁机将生病的胡蝶强行接走,美其名曰让胡蝶好好养病,其实是一种明目张胆的软禁。

胡蝶,又能如何?

他有钱有权有势,即使反抗也是徒劳。

潘有声虽觉察出他的恶意,但是,鸡蛋不能与石头硬碰的道理,他亦深知。所以,他只能暂时忍了,坚定地等待胡蝶的归来。

不久,想独霸胡蝶的戴笠,再次派人设计把他支到遥远的云南。

他自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所以临行前,他对胡蝶一再叮嘱,要她一定忍耐,只要好好活着,一切都会过去,他会永远等她。

戴笠,倒也真的待她好。

在和她相处的日子里,他始终以一颗痴迷的心对待她。她想吃南方的水果,他立马派飞机从印度空运来;她说拖鞋不舒服,他立马打电话让人送来各式各样的拖鞋任她挑选;她随口说窗户小光线暗,他便急忙命人在公馆的前方,专门为她再建一幢花园洋房;另外,为了给她更好的居所,他更是选了地名吉利、环境优美的神仙洞为她另修宅子,为了省却她的爬坡之苦,他亲自测地形、修车道,所经之处人畜撤离,房屋拆迁;他还亲自栽种上她喜欢的各种奇花异草。

甚而,他遣散了所有相好的女子,只留她一人在身边。

与莫斯科卡美尼剧院院长泰伊罗夫合影

对此,胡蝶淡然接受,依然不谈及爱。

她不反抗,任由他操控,并非移情别恋,而是她深知乱世中自己力量的单薄;她太清楚,在人的生命中,除了爱情,还有生活,更何况她已36岁,并非最好的年华。

一切,都是不得已罢了。

对于这段耻辱,她一直很少言说,在回忆录里也不过寥寥几句:

“现在我已年近八十,心如止水,以我的年龄也算得高寿了,但仍感到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对于个人生活琐事,虽有讹传,也不必过于计较,紧要的是在民族大义的问题上不要含糊就可以了。”

她的回应,是聪明的。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