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是不爱(1 / 1)

不过,随着长大,小曼有了烦恼和挫折。

1922年,小曼由父母做主,与王赓结婚。彼时,她还不知爱为何物,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所以,她对爱、对婚姻都有着无限美好的想象。

然而,事与愿违。

王赓这个比她大8岁的男子,毕业于清华大学,供职于陆军部,又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上校武官,兼外交部外文翻译,固然学识出众,却甚是不解风情。

他和小曼的这场婚姻,完全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对于宝贝女儿的婚事,陆定夫妇真的是操碎了心。小曼名动京城,自然提亲的多到踏破门槛,却没有谁可以入他们的眼。直到他们看到年少英俊又学有所成的王赓,才真正眼前一亮。

在他们的操持下,不到一个月,这桩婚事就办完了。

婚礼隆重,婚筵盛丽,惊动全京城!

最初,俊朗的王赓是入了小曼的眼的,她虽没有心动不已,却也未曾觉得有什么不好。况且,王赓虽公务繁忙,对她却是极其宠溺的。

只是时日久长,情不投、意不合的问题便显露出来。

的确,在风华绝代的陆小曼身边,王赓的不俗和成就亦显得过于平庸了。那是一种务实的风格,跟小曼浪漫至极的风华无法匹敌,至少在小曼看来是这样。

所以,在蜜月的甜蜜和新奇之后,小曼渐渐觉出王赓无趣了。

曾经,磊庵在《徐志摩与陆小曼艳史》中这样写道:“谁知这位多才多艺的新郎,虽然学贯中西,却于女人的应付,却完全是一个门外汉,他自娶到了这一如花似玉的漂亮太太,还是一天到晚手不释卷,并不分些工夫去温存温存,使她感到满足。”可谓一语中的,他们之间确实有了隔膜。

每天面对无趣的王赓,小曼的心中再难溅起爱的浪花。时日渐长,这对小曼而言成了一种折磨。

最致命的是,他们分居两地。

那时,王赓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局长。那个寒冷的冰城对小曼是没有吸引力也没有温度的,所以她选择留在北平。

他们本就没有多少感情,加之两地分居,婚后生活几近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暖心的涟漪泛起。

小曼的寂寞深了起来。

每天,她都觉得自己无处安放,如同一个摆设,不被关爱,亦不被重视。她一个人犹若困兽,在这无爱的围城内不知所措,无以逃脱。

有那么一阵子,她回到了社交圈。

虽已结了婚,但才貌双全的她,依然是交际圈最耀眼的名媛。每天,歌舞升平,好生热闹!

这让深爱她的王赓懊恼不已。

他虽留过洋,读洋文、受洋教育,但骨子里仍留有很深的传统思想。于是,他对她的交际进行干扰。在他的干扰下,二人的婚姻出现了深深的裂隙。

之后,他们的生活陷入烦恼愁城,时常会争吵,时常会冷淡相对。

他们的婚姻,终于走向了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