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1 / 1)

上一节说到刘邦在吕公的逼迫下,带着人出了芒山,举起了反秦的大旗,计划拿下沛县。可是原先的计划泄露,萧何和曹参二人逃出一条性命,加入了刘邦的队伍。

队伍到了沛县城墙下,樊哙想要强攻,但刘邦却有想法。出山的第一仗必须漂亮,那样才有更大的威望,才会有更多的人追随他。

他想起了以前看过的孙子兵法,有一句话: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这是他出兵打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得漂亮,那样大家才会更加臣服他。万一攻城不下,说不定他会被人抓住去请功,死无葬身之地。

想到这里,他对大家说:“你们都别急,看我的!”

他用布帛写了一封信,用箭绑着射到城楼上,信中说: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刘邦不愧是枭雄,别看这封信很短,可是所有的厉害关系,都陈述清楚了,而且还加了威逼:你们应该识时务,把县令一个人杀掉就行,要是不听话,等我攻进去,把你们全部杀了。

别忘了,在城内,他还有周勃、夏侯婴、周绁等哥们呢!

在封建社会,无论是一个村还是一座城,村长和县官只是行政长官,但是最具有号召力的,还是类似族长那样的人物。

按照他们的计划,城内的那几个具有威望的老头子,早就被吕公请到家里喝酒了。而周勃他们几个人,也都藏着刀剑,站在一旁随时见机行事。

经过吕公那三寸不烂之舌的劝说,加上这一年多神化刘邦的作用,那几个老头终于鼓足勇气,答应和吕公站在一条船上,几个人在酒精的作用下,稀里糊涂的制定了杀县令迎刘邦的大计划。

于是,在火把的映照下,周勃他们几个人领着一批城内的壮小伙子,冲进了县衙杀死了县令。

这吕公也够狠的,县令好歹是他的老朋友,当年他举家逃到这里,还是县令帮忙才安家的,如今为了自家的利益,就翻脸不认人,还下死手。

自古成大事的人,都是手段阴毒内心腹黑的家伙,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身边的那些谋士,哪一个不像吕公一样?

两千多年后,有个西方的名人总结出一句人际关系: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话实在太精妙了,把人性两个字解剖得一清二楚。

沛县城里的人杀了县令,打开城门,把刘邦迎了进来。萧何他们两个从夏侯婴那里得知,是王陵告的密,想去找王陵算账,可是王陵早就趁乱逃走了。

大家杀猪宰羊慰问了远道而来的刘邦,拥着他一起走进县衙,要让他当县令。

刘邦一听,怎么回事?要我当县令?

他寻思开了:这县令是大秦的官,是上头正式任命才行的,你们杀了县令,那就是谋反的大罪,现在拥立我当县令,名不正则言不顺,万一朝廷追究责任,还是找我呀!不行不行!得想办法把大家捆在一条船上,别拿我当冤大头。

想归想,他朝大家施礼,然后慢悠悠地说:“现在天下大乱,很多地方都在闹暴动,我刘季何德何能,得大家相信,可是这个县令不好当,万一当得不好,害大家跟着倒霉,那就实在不好意思了。我建议你们还是另外选贤人吧!”

可是这沛县城内,就数刘邦的势力最大了,他要是撂挑子,谁还敢上啊?

刘邦望着萧何和曹参,接着说:“两位兄弟,你们以前可都是县里的头面人物,处理事情比我利索,要不这个县令你们来做?”

萧何和曹参看了一眼旁边瞪着眼珠子的吕公,还有手持刀剑的吕氏双雄。他俩可不是傻子,就算刘邦让他们当,他们也不敢当,两人用眼神交流了一下,主动说:“我们都是县里的文吏,打仗的事情,我们可一概不通。早就听说你在老家丰县的时候,最擅长指挥别人,我看,你就不要推辞了。”

其实他们俩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一旦当了县令之后,万一秦军到来之后,县城守不住,他们会被诛九族。只要把刘邦推上去,凡事都有刘邦顶着,反正刘大王已经有了一条放纵徭役的大罪,不在乎再多一条。

那几个头发花白的族长,早已经被吕公洗了脑。当下就对刘邦说:“我们早就听说了关于你的那些神奇故事,你不是普通人。而且在你进城之前,我们都占卜过,你就是我们的贵人,没人谁能够比得上你,也只有你,才能救大伙。”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尽管刘邦表面上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可是心里早已经乐开了花。他推辞了几次,也就顺应大家的意思,一屁股坐在县衙的大堂上。他不喜欢称他沛令,既然下决心造反了,那就直接一点,便让大家称呼他为“沛公”。从此,“沛公”这个名字伴随着刘邦,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

县令就职,一般就是下属请吃饭,可刘邦不一样,他认为必须举行仪式,以显示他的与众不同。于是他领着大家去祭拜黄帝祠,又祭拜了战神蚩尤,求蚩尤保佑他在未来的日子里百战百胜。然后又让家帮忙做旗,他告诉大家:“既然你们都认为我是赤帝,那么,所有的旗帜都是红色吧!”

刘邦虽然坐在县令的大堂里,这个时候的他,野心已经膨胀了,自称沛公之后,开始按照大秦的官制进行封官了,樊哙和吕氏兄弟为将军,萧何为军师,曹参和周勃为中涓(中涓一般是指宦官,但是在秦朝和西汉时期,是皇帝身边最信任的官员,跟在皇帝左右的听候吩咐的,并非阉人),周昌为舍人,夏侯婴为太仆,任敖、周苛、卢绾等人,各有封官。

按刘邦这个架构,那就是一个小朝廷啊!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放出风声大肆招兵买马。

丰县这边的一些哥们听到消息,哇塞,刘季成沛公了,手下兵多将广,赶快去混饭吃啊!大伙陆陆续续都来投奔他,包括和他尿不到一个壶里的雍齿。

在这里,我不禁感到奇怪,雍齿为什么来投奔他呢?史记里也没有写清楚,所以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其实雍齿是来与王陵汇合的,王陵作为沛县大哥级别的人物,他一看天下的情势这样,也想浑水摸鱼,并派人送信给丰县的好朋友雍齿,要雍齿带人来沛县汇合,可惜他斗不过江湖老油条吕公,雍齿还没来,吕公已经煽动城内的人,杀县令迎刘邦了。他一见情况不妙,只能逃走,否则命都没有。雍齿带人来到沛县,没有见到王陵,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刘邦的人。

王陵逃到南阳一带,躲了一段时间,他接到雍齿的书信,得知刘邦已经当了沛公,于是也拿出钱财招兵买马,很快聚集了几千人,占据了南阳。他这个人没有什么大志向,只想在这个狼烟四起的社会中求取安静,所以他谁都不去攻打,谁都不得罪,做一个中立派。

王陵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能够不被其他人吞并,也是奇迹。后来刘邦项羽两个人楚汉相争的时候,他照样谁都不帮。刘邦打败了项羽,逼着王陵站队,他这才灰溜溜的投靠了刘邦,刘邦这人别的不好,就是念旧,肚量大,也没有追究王陵举报的事。

且说丰县的县令一听沛县的县令被杀,刘邦拿下了沛县,吓得连忙逃走。于是刘邦兵不血刃就占据了两个地方,手下有兵力好几千。城墙上,红色的旗帜迎风招展,城下,士兵们正在加紧操练,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这时候,原先六国的贵族们见大秦的气数将尽,一个个都跟着举兵反秦,自立为王,都想摘大秦的桃子。

武臣为赵王,田儋为齐王,魏咎为魏王,韩广为燕王,另外还有项梁和项籍。在众多的反秦队伍中,就数陈胜吴广的兵力最多,手下将领也最多。刘邦才起步而已,在江湖上根本没有知名度,大秦朝廷还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所以刘邦在沛县和丰县养精蓄锐,安全得很。大秦的兵马,都在与那些诸侯王作战呢!

吕雉见刘邦当了沛公,距离她心中所期待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当下对父亲吕公的相人之术,佩服得五体投地。吕雉问她爸:“你看刘邦身边那些人的相貌怎么样?”

吕公摸着胡子说:“和你一样,一个个都富贵之人,不过呢,萧何和周勃二人,心机深不可测。”

吕雉把这话记在了心底。

在夫妻俩久别似新婚之后,刘邦对吕雉说了一句话。(欲知刘邦对吕雉说了什么,请看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