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表扬(1 / 1)

父母在家里管教孩子,不仅要惩罚不受欢迎的行为,而且还要奖励良好的行为。父母总有许多物质性的奖励可供他们支配,但最有效的、最普遍的奖励是表扬。父母对表扬的使用和对惩罚的使用同样对其管教策略至关重要。表扬既可以用来控制孩子们的行为,也可以用来传达标准和其他道德信息。与其他所有形式的管教一样,表扬在运用得当的时候最富有成效。过度地、不一致地或任意地使用它,可能会适得其反。

表扬和惩罚有许多相同的原则,包括最小充分性原则。回想一下,被禁止的玩具实验被用来测试孩子们对表扬(“好队友”证书)以及对惩罚的反应。在这两种情况下,实验的结论都是相同的。表扬可以起到鼓励孩子良好行为的作用,就像惩罚可以控制他们不受欢迎的行为一样;但从长远来看,如果它们过于突兀,以至于掩盖了它们想要传达的信息,那么表扬和惩罚都不会有效。与惩罚一样,表扬也应该根据孩子的行为进行调节。只要有可能,父母就应该在表扬孩子的基础上清楚地传达表扬的原因。

这可能有悖于当前流行的一些时髦口号(我经常在汽车保险杠上看到两种贴纸,上面分别写着“每天表扬你的孩子”和“持续不断的表扬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事实上,表扬确实可以让孩子们茁壮成长,但是一味地拥护表扬或抑制表扬的做法都是不妥当的。我们必须认识到,持续不断的表扬并不是养育的普遍价值观。事实上,世界上许多传统文化中的父母比现代西方文化中的父母更少表扬自己的孩子。人类学家已经发现,在这样的文化中,父母期望孩子表现良好,帮助父母,并尽最大努力获得有用的技能。由于父母预期孩子们作出这样的努力,因此他们不会特意表扬孩子(然而,当这样的期望落空时,来自这些文化的父母就会惩罚孩子)。根据人类学研究报告,生活在这类环境下的孩子不会因为缺乏表扬而萎靡不振。这些孩子的早期社会行为与现代西方孩子之间有一些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并不一定就表明西方的育儿方式更好。例如,在父母不表扬良好行为的文化中,孩子不太可能会“炫耀自己”或大胆寻求关注。但他们表现出了更少的利己主义,更强的为家庭共同利益作贡献的责任感。

事实上,一些向父母提供育儿建议的专家已经注意到了过度表扬的危险。例如,托马斯·戈登写道:“获得奖励,特别是表扬,可能会让人上瘾,并可能削弱孩子的动力。”他接着说:

我开始相信,表扬作为一种控制孩子的方法被严重高估了,因为它通常是无效的,而且往往会损害成年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此外,表扬可能会让孩子形成一些不受欢迎、不好相处的特点。

在这里,戈登准确地观察到,那些经常受到过度表扬的孩子会逐渐把良好行为的主要目的当成是赢得表扬。这样的孩子付出努力是为了得到表扬,而不是为了学习和帮助别人等。这不仅是一种不光彩的意图,而且还扭曲了孩子努力的本质。如果首要的目标是得表扬,孩子就会逐渐习惯于他们行为的公关价值,而不是对他人或自己进步的好处。结果,他们的努力变得空洞,没有信念,最终也就会失去意义。我们不能期望孩子长期坚持这样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父母的影响策略,过度的表扬和严厉的惩罚具有相同的缺点。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表扬和其他形式的外在奖励始终是有害无益的,甚至也不意味着它们在亲子沟通中是完全可以抛弃的。戈登和其他具有类似观念的专家在拒绝外部奖励的原则上摇摆不定。再一次,错误的对立发挥了作用: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父母的控制与父母的影响、表扬与自我激励。与适度的惩罚类似,适度的奖励也可以说服孩子投入到他们以后才会意识到很有价值的努力中。如果没有最初的惩罚或奖励,孩子可能不会独自付出努力,或坚持长时间的努力,以从中获益。正因如此,当孩子承担艰巨或繁重的任务时,父母应该用表扬的方式鼓励他们。即使一个孩子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对她正在演奏的音乐感到兴奋,但为了鼓励这个孩子忍受早期课程不可避免的单调乏味,父母的诱导仍是不可或缺的。

父母的诱导要变得有价值,就不能喧宾夺主,以至于决定了孩子们努力的全部意义。努力的意义来自别处—学习、服务和艺术之美,等等。诱导并不能创造意义,但可以让孩子的努力得到必要的支持。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就必须进行适当的诱导,而且要同时传达这些努力的更高意义。

父母的影响活动—无论是通过管教还是诱导,惩罚还是奖励—本身并不是目的。这种影响活动必须引导孩子获得智力和道德发展。它必须向孩子们传授更好的行为标准、技能或观念。这是必须搭建的沟通桥梁。在所有社会化活动,包括那些通过管教和控制进行的社会化活动中,也同样要搭建这样的沟通桥梁。与父母的控制措施相伴的沟通并不是任意的:它们必须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向孩子传达有关品格和能力的愿景。这种愿景是父母和孩子在多年的互动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它为孩子提供了发展的指导框架。

因为任何指导框架都依赖于特定的品格和能力愿景,父母必须选择引导孩子达到什么目标以及朝什么方向发展。在与孩子们沟通时,父母会强调某些标准:这些标准应该是什么呢?

在《儿童道德》一书中,我认为,我们的社会中有一套指导孩子道德发展的核心标准。尽管不同父母持有的态度和信仰并不相同,但对于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道德标准,我们的文化中有一种宽泛(可能是普遍的)的共识。大多数父母希望培养出诚实、善良、可信赖、有社会责任感、公正和尊重他人的孩子。很少有父母不重视道德品质,如正直、自制、谦虚、移情和诚实。正如我在第6章中所阐述的,其中很多道德品质是孩子准备通过他们的先天禀赋来发展的。要让孩子培养这些道德品质,父母持久的指导框架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是将孩子早期的道德倾向引向成熟的父母和社会标准的桥梁。

父母以多种方式向孩子传达这样的标准。在本章中,我已经阐明了正确的社会化实践以及适当的管教方法,如何使父母能够清楚而有效地向孩子传达标准,并鼓励孩子对父母介绍的标准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除了社会化实践,亲子关系本身也提供了一种传达父母标准的工具。诚实的亲子关系比任何管教活动都能更清楚地传授诚实的标准。移情的亲子关系比任何训诫或诱导都能更有力地证明移情的价值。孩子与其父母的关系是他们所拥有的最亲密、最持久的人际关系之一。建立关爱的、负责任的、诚实的和公平的亲子关系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伟大的道德教育。

亲子关系的道德属性超越了父母试图传达的其他所有道德信息。在这里,媒介即信息。伊索在他的寓言故事中说对了,孩子会忽视其母亲说的话,但不会忽视母亲做的事。当亲子关系的道德属性与父母传递的消息一致时,该消息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令人信服的。当父母践行正确的社会化实践时,他们就会对孩子的品格产生积极、持久和强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