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现在不愿让孩子做家务活的原因有很多。我在第2章中提到了几个原因。其中一些原因是合情合理的:工业革命时期血汗工厂雇用童工的悲惨故事,让正派人士对任何带有儿童剥削色彩的东西都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此外,富裕的家庭有能力为其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让他们从事自我完善的活动,包括从阅读到体育运动,再到钢琴课程。这些都是宝贵的体验,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孩子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贫乏。
但是,这样的活动只占孩子们空闲时间的很小一部分。除了看电视、逛商场,孩子还应该留出一些空闲时间来帮助别人。然而,这里有其他一些不太合理的理由阻碍孩子这样做。第一个常见的原因是父母认为让孩子做些有用的事情反而太添乱—“添的乱比帮的忙还多”。第二个原因是父母担心孩子的其他活动和义务已够让他们忙活的,他们“都快被压垮了”,因此不能再给他们增加新的负担。第二个原因源于一种普遍的担忧,即现在的孩子成长得“太快,来不及适应”,这一点在育儿畅销书中已经被专家们广泛提及。
第一个原因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让孩子们变得无能和真正低自尊的最可靠的方式就是把他们看作无能的人。如果父母认为不能指望孩子完成某项任务,那么孩子就会把这一信息记在心上。他们就会想,“我不是做……的料”。于是,他们就会形成对其自身能力的消极信念。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坐失良机,无法发展这项任务所需要的技能。因此,消极信念会发挥它的消极作用。
事实上,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比我们成年人认为的更有能力。他们能在接受挑战和证明自己的过程中茁壮成长。能力动机是每个孩子在练就一身本领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一旦被激发出来,它就能让孩子充满热情和活力地发展他们自己的能力。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想出了多个办法来抑制孩子天生的能力动机,其中最常见的一个办法就是我们对孩子提供帮助的能力进行毫无根据的怀疑。
第二个原因—在没有增加新负担的情况下,孩子们“都快被压垮了”—和第一个原因一样站不住脚。孩子是非常顽强的物种,他们不会因为参加合理的活动而感觉负担过重。他们在上学6个小时后不需要回家坐在电视机前“放松”,但他们确实需要把自己的精力充分而愉快地投入到有意义的追求中。对孩子来说,他们的压力不是因为忙碌,而是因为他们接收到了关于自我的相互矛盾的信息以及经历了一个人无法控制的生活变故。让孩子获得满足感的活动和让他们引以为豪的成就,缓解了他们的压力,而不是给他们带来了压力。在这方面,那些为他人提供真正服务的活动是非常理想的。
甚至在近代历史上,我们的家庭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向我们的孩子寻求帮助,尽管我们可能会感到一些不安。其中有些情况是暂时的,如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家里人罹患重病或家庭发生灾难性变故。由于这样的情况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我们很难知道孩子们对其在危机期间获得的额外负担是如何反应的。但在近代史上,我们的社会发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大萧条”,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已对此做了比较全面的记录。其中有些记录包括当时遭受经济重创的家庭中孩子的发展情况。这些数据并没有证明,要求孩子每天帮忙做家务活和帮家里做其他事情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相反,这些数据表明,孩子自然而然地适应了这样的要求。他们充满活力和自豪地分担着家务活,带着童年时代的蓬勃朝气。这些经历给了这些孩子学习个人和社会责任的宝贵机会。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来说,这是塑造品格的经历。与当今许多父母和专家的担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要求既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也不会让他们感到疲于应付。
在整个现代社会,甚至在儿童发展专家当中,人们对儿童天性的误解程度让我一直感到很惊讶。几年前,我组织了一批教育工作者,为贫困社区的孩子们制定一个要求较高的课后辅导计划。我的想法是为那些在课堂上有学习困难的孩子提供充满活力、引人入胜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通常来说,这些孩子在下午并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除了在街上闲逛和惹是生非。我们设计的计划结合了激动人心的教学项目、社区服务以及读写和算术辅导。我们为这个课后辅导计划拟了一份提案,并把它寄给了一家受人尊敬的资助机构。该机构有一个知名的由儿童发展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他们负责审核这份提案。专家们最后反馈回来的意见是:孩子在下午没有精力完成任何事情,因为他们在那个时候已经“筋疲力尽”了。他们需要把放学后的这段时间留给自己,进行“充电”。
不让孩子接受要求高的挑战,特别是不让他们为他人服务,这对他们其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为这剥夺了他们培养能力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机会。它给孩子传递了两条完全错误的信息:(1)他们什么都做不了;(2)他们只为自己而活。第一条信息掩盖了孩子天生的智力、坚韧和活力,第二条信息与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格格不入。
不让孩子给家里帮忙已经够具有误导性了。但是,现代社会中的许多家庭做得更过分。他们不仅不指望孩子为他人服务,而且还减少了自己应承担的照料自己的责任。在孩子们早已能够自己穿衣服的时候,忙碌的父母仍然在帮助他们穿衣服,因为父母认为这样做更快、更省事。父母帮孩子们叠床、打扫卫生、做三明治和点心以及开车送他们到他们原本步行或骑车就可以轻松、安全到达的地方—父母做这一切全是因为他们感觉让孩子做这些事情要么会给他们添乱,要么会让孩子感觉太吃力。再一次,个人无能感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孩子很快就相信叠床太难做不了,路太遥远走不了。我想不出还有什么信念能严重损害孩子的发展前景。
我们系统性地低估孩子的能力,也就限制了孩子的成长潜力。我们不指望孩子为他人服务和自己照顾自己,也就阻止了他们获得社会和个人责任感。我们纵容孩子们满足他们自己每时每刻的喜好。归根结底,这样的取向是一种令人特别不满意的自我中心主义,因为它只关注没有特殊技能或无法给别人提供有价值服务的自我。与此相反,让孩子为他人服务的定位,可以给予他们超越自我的目标感,从而让他们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