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族志研究中,社会学家伊莱贾·安德森(Elijah Anderson)记录了摧毁现代非裔美国人社群的经济和文化衰落。尽管这不能代表这个国家的所有非裔美国人社群,但是安德森讲述的悲惨故事仍然令人心碎。这些故事表明,日益恶化的社会环境,再加上文化健忘症,可能会剥夺孩子们从关心他们的成年人那里获得他们所需的指导,也可能摧毁社区保持精神内核的能力。安德森描述的非裔美国人社区不再支持老年人,数代人以来,他们一直充当着年轻人的导师。更糟糕的是,该社区已经失去了支持教堂和其他机构的能力,这些机构曾经为老少居民提供了共同的目标。
就在一代人之前,非裔美国人社区的男孩和女孩还可以接触到睿智的长辈。安德森称他们为“老者”—他们将为年轻人提供宝贵的指导。安德森写道:“老者将职业道德人格化,并将其化为价值观和崇高的道德标准……老者相当于提供指导的辅导员和宣扬道德的啦啦队长,他向孩子们宣讲不要从事犯罪、不要惹是生非的规则。这种指导直接而坦**。孩子们和老者都接受了这种社会化的议程。老者会告诉年轻人要振作起来,在生活中有所作为,并向成功的长辈,如老者学习。
孩子们可能会在教堂里、学校里或者在街角遇到做零活的老者。这些老者可能是友好的当地警察、擦鞋匠、受人爱戴的老师或美容院的理发师。许多女性“老者”与当地教会生活有特殊的联系。老者们对本地区的年轻人表现出了积极的兴趣,年轻人反过来也对他们肃然起敬。对于许多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孩子来说,一位老者充当了他们亟需的代理父母。他们可以提供安慰、建议、偶尔的帮助(包括经济上的帮助),以及最重要的是,带有街头智慧的道德价值观。
以前,男孩子们会在街角或在星期日学校放学后围聚在一位老者身边,听他机智幽默的谈话,听他讲述有关勤奋工作和为人正派的道德故事。他们真切地感觉到,他们正在从一位他们尊敬的人那里学习一些有用的东西。这位老者传达的主要信息包括讲礼貌和勤奋工作的价值:面试时如何着装,如何应付潜在的雇主,如何工作,以及如何保住工作。通过各种故事、笑话和对话,这位老者将自己的“诀窍”传授给年轻人。
这些为城市青少年提供社会支持的支柱现在已基本消失,城市社区的经济和社会衰落使得他们的队伍大大萎缩。有些老者现在已无法在他们的社区里找到工作,有些老者已成为犯罪活动的受害者,还有些老者则因害怕卷入持续不断的争斗而搬走。甚至还有一些老者沦为一些年轻人实施暴力活动的牺牲品,而这些年轻人曾向他们寻求过建议。
大多数老者都搬走了,少数留下来的人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魅力。他们激励年轻人的能力始终取决于这种共同的观念:他们的道路—从道德方面来看—是通往生存和繁荣发展的道路。随着社群中所有成年人的社会地位瓦解,这种观念已经失去了吸引力。由于在贫民区里带有工资的工作并不多,老者再也无法让人信服地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如果年轻人向长辈学习,他们就会有美好的前景。
因此,美国城市贫民区年轻人的社会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轻人不再与关心他们的成年人(如老者)建立富有建设性的指导关系,而是与违法犯罪的个人或团体建立了剥削性的关系。在一两代人以前,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关心的基础上的。但新的关系往往建立在工具性的目的上,而不是人际交往的目的上。这种关系是以欺骗和自我保护为基础的,而非建立在诚实和尊重的基础上。孩子们现在沦为了别人谋取利润和追求享乐的工具。人们给孩子们的最好建议是自己照顾好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正如我在整本书中一直认为的那样,孩子们最容易从他们亲身经历的人际关系体验中学到价值观。如果孩子的社会体验缺乏诚实、尊重和关怀,反映的只是欺骗和不信任,他们就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愤世嫉俗的看法,并倾向于操纵他人。
对老者传统的经济打击是与文化打击同时进行的。事实上,这两者密不可分。随着富有意义的工作减少,人们对老者们宣扬的职业道德也失去了信心。怀疑和叛逆取代了对权威的尊重,狡诈取代了社会责任。我将在整本书中证明,这种对道德价值的怀疑已遍布我们的整个文化。再加上经济因素,它导致了某些社群的迅速衰落,老者们开始销声匿迹。对于少数留下来的老者来说,当文化抛弃他们曾经最珍视的价值观,并在他们曾照看的年轻人的行为上体现出来时,尤其令人感到痛心疾首。安德森引用一位老者的话感叹说:“今天的这些年轻人就是不想去工作。”
他们不想去工作,也就是说,他们不想在我们社会现在提供给他们的环境中工作。他们的学校没有发掘他们的才华和活力,他们也找不到能激发他们雄心壮志的体面工作。这并不是说这些年轻人缺乏才华、活力或意志。在合适的环境中,他们很容易地表现出所有这些优点。“合适的环境”是为年轻人提供真正挑战的环境,是要求年轻人承担真正责任的环境,是让年轻人有机会发展对其未来前景有用的技能的环境。没有这样的环境,对工作和责任的核心价值的怀疑很快就会落地生根。今天,太多年轻人面临的问题是,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合适的环境”正变得越来越难。无论在哪里都是如此,尤其是在麻烦不断的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