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0章 后记一(1 / 1)

乾明元年,程玉虎率兵平定高丽国内乱之后,一众高丽贵族尽皆迁至大宋,而后设高丽路,自此,高丽彻底成为大宋的一部分。

高丽战争完结之后,整个帝国的战事暂时平息下来,除了在蒙古草原的腾武之外,其余各部兵马尽皆屯田、休养生息,并且消化高丽、党项、金国等地方的土地、百姓!

经过三年的修养,帝国前所未有的强大,兵甲齐全、百姓安乐。

乾明三年,沈堂以北方女真部落掠夺大赵边疆百姓为借口,悍然出兵!

以卞喜为主帅,毕在遇为先锋,率兵八万北上征伐!与此同时,徒单氏以原皇太后之身,传话北方各部,让各部归顺大赵以免生灵涂炭。

大军北伐,一众部落尽皆不能敌,见此,众多大族联合起来,汇兵十万,打算与赵国兵马决战。

女真各部联军与卞喜的兵马在会宁府北部混同江北岸遭遇,双方沿江开战,战场遍及数十里。双方近二十万兵马在此鏖战三个月时间,最后,部落联军溃败,卞喜乘胜追击,剿灭联军兵马两万余,其余大多成为俘虏。

而后,北方女真各部再无抵抗的力量,卞喜继续挥师北上,两个月时间,大军抵达兴安岭之下,至此,女真金国彻底宣告破灭,一众女真各部被迫南迁。沈堂下旨,内地百姓可以北迁者分配房舍、土地,并且免税五年,在朝廷的引导和支持下,不少北方各地的贫苦百姓朝着这片还未被开发出来的土地而去。而这里,最终也会被中原的百姓逐渐同化。

乾明五年!

再度修养了两年之后,沈堂下旨让卞喜从蒲与路、会宁府、辽阳府出兵向西,跨过金山攻打蒙古草原。

与此同时,辛弃疾率兵五万出大同府直奔西北方向,同样朝着草原进发。

李显忠自夏州北方,原黑山威福军司、黑水镇燕军司两地,汇兵五万北上,赵国二十万兵马分数个方向直扑北方草原。

北方草原部众如果真的与中原帝国开战,未必打得过,之所以难以彻底镇压草原,便是因为这些部落并没有稳固的栖息地,难以找寻,而且草原广博,运送粮草极为困难,一旦被草原部众绕后突袭粮道,前方的大军将会成为瓮中之鳖。

不过,这一次显然是不一样的。

在草原上经营了多年的腾武,不仅自己麾下已经极为强大,对于各个部落的地盘和栖息地极为了解,并且,腾武先行派出部众往安加拉河一带游弋,不让草原部众逃窜到极北之地。

面对中原赵国的攻打,塔塔尔人、克烈部尽皆汇聚诸多部众开战,不过,就在双方交战正酣的时候,他们的祖地却是被腾武率领兵马在后方突袭。

他们没有想到,在这等关头,竟然出了腾武这样一个老六。

难道,自己等人被灭了之后,腾武就会被中原王朝所宽恕吗?他到底怎么想的?对此,腾武很抱歉的告诉他们,那是我老大……

克烈部和塔塔尔部的迅速溃败,以及腾武所部的突然归降,让整个草原之上其他的部落无比惊诧,就仿佛一夜之间,天就变了,连草原上最强大的部落都被灭掉了,他们能够抵挡赵国的攻打吗?

这些人根本没有对抗的心思,直接迁徙部落远走,想要避过这次的劫难,等到事情彻底平息,再行归来。

然而,他们却是忽略了,这一次的战争,是有一个强大的内奸的。

在腾武的帮助下,更名‘鱼鳞卫’的暗夜阁之人,早就在各部之中暗插了不少内应和探子,他们一边迁徙一边给后方的朝廷兵马留下印记,很快,这些迁徙的部落一个个被赵国的兵马找到,或者臣服或者被击溃。

经过了足足一年的时间,整个草原尽皆被沈堂所征服,毕竟,一个分裂的草原诸部与整个赵国的力量比起来,实在相差悬殊。除非是整个草原彻底联合起来,否则,他们根本就不是赵国的对手,只可惜,他们没有联合的机会,哪怕是有机会,有腾武在,他们也无法彻底信任对方。

虽然征服了草原诸部,但是想要将草原彻底纳入统治中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沈堂名腾武在草原的重要关口开始建城驻兵,并且在边境种植树木防风固沙。

沈堂很清楚,草原部落之所以数千年尽皆如此,是因为地势和地理环境所决定的,虽然草原上河流极多,可是这些河流并不稳定,再加上邻近沙漠,草原时常受到沙漠侵袭,使得草原上的部众很难在一个地方停留。

所以,沈堂先尽可能限制沙漠侵袭,而后疏通整治河道,让草原的地势逐渐平稳下来,而后给草原上的牧民兴建房舍、划拨草场,让这些人从逐水而居的日子,逐渐稳定下来。

实际上,没有人不想稳定,草原部众同样如此,若非是没有办法,谁愿意过着整日流浪的生活?这同样也是沈堂想要见到的,只要这些草原部众习惯了稳定,那他们就只能在朝廷治下乖乖的生活,不会在成为中原的隐患。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工程,也许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去施行,不过,沈堂并不急切,他有着足够的时间去等待。

四年之后,草原各部逐渐稳定下来,沈堂的视线落在了辽国、吐蕃方向。

经过准备之后,沈堂再度下旨,命大理国、李显忠、卞喜共同出兵,攻打吐蕃与辽国之地。

原本辉煌的吐蕃早已经落幕,而且这几年虽然吐蕃的两派力量没有死战,可是在赵国的挑唆之下也一直处于敌对彼此消耗的关系,面对赵国前来征伐的大军,两方人马难得联合起来,沿着藏布江节节抗击。

只不过,这一次沈堂派遣的兵马虽然不算多,可尽皆是提前在边境高山之地使用过,吐蕃的高原气候虽然有影响,但是却极其微小。吐蕃兵马一退再退,最后双方决战于匹播城、逻些城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