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文抄再现顺利完成(1 / 1)

之前那一场舞弊的闹剧,崔烈之所以未曾追查下去,实际上便是因为在名录上看到了天字九号沈堂的名字。

对于沈堂,他自然是并未见过。但是,与徐知州的数次闲谈之中,却是多次听徐知州提起,按照徐知州的说法,这沈堂文采斐然,即便是在江南绍兴都有着几分名声。而且,他胆量和身手极好,之前桐柏山的大战便是参与其中,更是得到卞喜的信任以及邵家小姐的青睐。

所以,虽然与沈堂未曾谋面,可却也算是闻名久已。所以,不管那件事情到底与沈堂有无联系,为了不影响沈堂的科考,崔烈方才将之压下。

这第二场科考乃是一个人真正本事的体现,所以,崔烈也想知道被徐知州如此夸赞的沈堂,到底有着怎样的文采。虽然不能窥视全貌,但是也足以管中窥豹。

然而,当看到沈堂的时候,他却是不由得有些失望了。

虽然有着三日的时间,但是哪一个学子不是在忙着答题?即便是一时间没有好的文句,也是在纸上写写画画,极为紧迫的作着积累。可是,这沈堂在做什么?

睡觉?

如果不是那轻微的呼噜声在这寂静的考场中实在有些刺耳,崔烈真的以为沈堂是在闭目静思!

那空白一片的试卷,更是打破了崔烈最后的幻象!

说什么文采盎然?唉!谣言不可轻信!

虽然有些失望,但是崔烈转眼便是将沈堂抛在了脑后,他应试成功与否,并非自己所控制的。之前之事,当作给他一个面子也好,或者是自己任意而为也好,都无伤大雅。

待到崔烈离开以后,沈堂无语的摇了摇头,却也并不在乎自己是否给主考大人留了恶念。不过,他也提起笔,打算先行将这一次的试题答好,也省的再出现之前那般尴尬的状况。

诗是好诗,乃是选自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凭着这一首七言绝句,想必是出几分彩头不难。

词是好词,想是辛大哥的命运已经微微改变,也许之后的那些婉约诗词恐怕不会多见,因此,沈堂便是直接将那大名鼎鼎的青玉案拿了出来!只要不是东坡先生亲临,就凭这一首词,就算是拔得头筹也绝不夸张。

尤其是那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很难想像,辛弃疾是怎样的侠骨柔肠,一二铁血将军,竟能够写出这样惊艳千古的名篇。

其实,辛弃疾能够成为一个最伟大的词人,实在是一件无比悲哀的事情。本来,他能够纵横沙场,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国家而奋斗。然而,满心壮志却是无法抒发,只能寄托在一句句美丽的词句当中,这对于一个敢率着数十人便冲击金军大营的无敌猛将来说,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

这是辛弃疾的悲哀,是大宋的悲哀,甚至……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悲哀!

赋是好赋,虽然比不得《阿房宫赋》、《洛神赋》、《赤壁怀古》之类,但却也是在华夏文脉上狠狠点下过一笔的《秋兰赋》!

如那‘爱莲说’一般,秋兰赋借幽香袭人的兰花来表达人的高崇品质以及清幽高洁,实在是最为符合古代文人的思想以及偏向!

三片一共也不过千百字而已,沈堂又极为熟悉,只花了不足半个时辰的时间,沈堂便是誊抄完毕而彻底落笔。恐怕,这会成为千古以来最为简单的一场科考。

凭着这一诗一词一赋,沈堂自忖,被录名自然是毫无问题。可是,是否能拍在前列,甚至是名列榜首,沈堂却是毫无把握。

这几篇自然都是难得的佳篇,可是,这大宋文脉之胜,谁也保不齐会不会出现几个强人,直接作出那一鸣天下惊的句子。

第二场的三天,沈堂便是这样无比悠闲的过去。

再度如同第一场那般收拢了考卷、换了房舍,待到第七天清晨,最后一场的科考便是如期到来!不过,有了前两场,是否能够被着录,大多数人已经心中有底,想要靠这第三场去翻盘也实在有些难度。因此,这一场一众考生表现的倒是轻松。

第三场所考的同样是作文,就如同后世的高考作文类似,给一段话或者一个事件,考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写就一片议论文章。

作文两道,其中,子史论一道,时务策一道。

子指的是《荀子》《老子》《庄子》等等,史指的是《史书》《汉书》《资治通鉴》等!

而这一次的子史论,题名却是《论衡》中道虚篇的一句:夫气谓何气也?

如果是其他的,可能沈堂还需要踌躇思索几分,可是对于论衡的道虚篇,沈堂实在是熟悉的不能再熟了。道虚篇,实际上是东汉王冲论衡之中,对于道家修炼的一些评价。当然,更准确的来说,是贬低或者批评。大多数人看了,也只是一笑了之,可是,不要忘了沈堂的身份。

他可是一个没有被认证过却货真价实的道士!

当年,师徒二人可没少拿着这千古名篇狠狠批驳!尤其是老道士,更是引经据典,就算是那王冲再生,老道士也绝对可以毫不留情的喷他一脸吐沫星子。

当着道士骂道人,这和当着和尚骂贼秃有什么区别?

当即,沈堂根本无需认真考量思索,直接便是当年跟老道士对此书的批判,洋洋洒洒的写了至少上万字之多!直到落笔,方才感觉竟是如此的畅快。

至于第二篇时务策,却倒是也并不难,是针对如今宋军羸弱,让考生写出自己的建议。

其实,所谓的时务策,也基本上只是言而有之便可以,只要能够应付过去,不要太过胡言乱语足以过关。毕竟,这些事情,就算是朝廷也没有定论,无数能臣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朝廷又怎么会指望一帮不通俗务的所谓才子?

到了第八天下午,沈堂的文章已经完成并且誊抄完毕。至此为止,沈堂的取解试,便是宣告完结,只等着最后的阅卷、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