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出征之路(1 / 1)

1997-1998赛季结束的标志对于贝克汉姆来说就是一场宿醉,他醒来之后头疼耳鸣,感觉全世界都在施工。

苏菲玛索第二天因为工作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给贝克汉姆的感觉是想要抓住什么似的。

但是以她现在的咖啡,也不用抓住什么,反而是被无数人抓着不放。

法兰西男人们痛恨和她有亲近关系的男人,但是又眼巴巴地吃瓜。

有些影迷就是愿意给她的电影捧场,只要不是太脑残的电影,总能有固定的盘子。

美人的身上还挂着百人团队,这些人都指着她吃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她的原动力。

贝克汉姆整整一天都没有关心任何与足球有关的话题,他看电影、刷剧、翻翻报纸中的社会性板块,算是给自己放空一天。

到了大赛年,豪门球员的日程就是这么紧密。

当其他球员已经放假的时候,贝克汉姆要准备欧冠决赛。

等到欧冠结束的时候,其他球员已经在沙滩上躺了差不多两周,不知道和多少个妹子互相涂抹过防晒霜。

如果这种情况放在其他赛程倒没有太大差别,必进菜鸡回家早,也挣得少,还越混越不好,不值得羡慕。

但到了世界杯年,很多俱乐部球员没有任何调整就得继续投入到训练场,为了一个世界杯名额而战。

可这并不是事情的终点,进入国家队大名单后肯定得为了主力而战,要不然在板凳上度过大赛的感觉真的不如在海滩爽。

一旦得到主力位置,又得拼了命让自己的球队在大赛上走得更远。

国家队走得更远就意味着假期消耗的时间更多,等比赛结束时,没准留给大家的充分休息时间只有一周。

当然,俱乐部主教练也会酌情给参加大赛的球员再给7-10天假期,但这种假期休息得肯定不舒服。

可以设想,同一位置上的竞争对手已经跟着球队玩命训练,自己在家怎么可能睡得住,就连超级球星也睡不爽。

这种假期往往会变成球员们的居家独自训练,大家都害怕回到俱乐部跟不上节奏。

季前训练对于一支球队非常重要,既要储备体能,又要熟悉战术。

有些通情达理的主教练还愿意给球员时间,而像是卡佩罗和马加特这种人只遵循两个原则:

球员就该为了工作拼尽全力,其他事情自己克服;

球队纪律很重要,来得早的球员机会要大一些。

这种主教练就是球员们内卷的罪魁祸首,他们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原则可能导致一名球员完全无球可踢。

巧合的是,这个世界基本上没有不可替代的球员,却有不少球星黑洞。

当然,贝克汉姆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些,毕竟俄罗斯富豪5000万的片酬依然有效。

就算一两年没有工作,代言合同到期前他也能过得很舒服。

大不了加入“寓公养成计划”,天天躺在家里受房租。

有些地方的房子就像是股票,大家买它就是为了升值出手,等泡沫破裂之前把房子甩给接盘侠。这些地方最大的特点是人人都迫切有房子,哪怕背负一辈子贷款也要有房子。

哪怕只有一套房产,资产升值的幅度也能带给他们持续的安全感。

这类地区的大部分城市都别指望用房租获取多少收益,因为人人都会安于租房生活。

而像是英国这种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地产泡沫都不知道破了多少次。三破两破就有人开始不愿意买房子,租房子明显更划算好不好!

另外,也不是哪个人都能全款买一套房子,然后舒舒服服的当寓公。

背着一身贷款的人不叫寓公,叫房奴。

又是一觉醒来,贝克汉姆感觉头疼的感觉已经减弱了很多,于是他开始设想如果现在没了职业球员这份工作,生活会落魄到什么程度。

5000万英镑的片酬大概是挣不到了,但至少还能赚一波。

代言合同也能撑到合同结束,或许再也没有如此客观的收入,但生活品质不可能一波回到童年,毕竟还有20套房子撑着。

唉,回不去了啊!

想到这里,贝克汉姆的心情大好,他顺手弄了些吃的,然后看看报纸有什么瓜能吃。

随着心情的越发愉快,就算是足球新闻他也愿意看了。

各大报纸上最大得新闻自然是刚刚结束的欧冠决赛,这个瓜没什么好吃的,因为贝克汉姆自己就是历史的书写者之一。

这场欧冠决赛在足球界并没有掀起太多的惊涛骇浪,因为在比赛开始前,大多数人都看好曼联能够捧杯,比赛结果只是应征了大家的预测,并没有什么可惊讶的。

掀起惊涛骇浪的地方在社会板块,这些板块的作者在足球领域撑死算个半吊子,只凭着一场比赛根本看不出什么东西。

他们很可能连比赛都不看,只凭着数据统计和几分钟的集锦就开始撰写稿子。

完全可以想象这种稿子会出现什么样的题目。

《输掉欧冠,曾经的欧洲王者日落江河》。

这种文章一般会把时间线拉到50年代,先讲述一番皇马冠军杯五连冠时的场景,再援引一下重要人物说过的话。

紧接着把画面强行扭转到欧冠决赛终场哨声响起,描写一下皇马球员的没落,然后找几个上了年纪的工作人员回忆一下曾经的辉煌。

最后用大而化之的方式把王者没落的原因一带而过,最后这块内容不要说读者看不懂,就连撰稿人大概都不清楚自己在写什么。

偏偏这种无痛呻吟的文章特别能吸引一些伪文青,他们就喜欢这种伤春悲秋的调调,这些人的统一特征是浮躁,不懂足球,更不懂生活。

这种破文章在他们心里都能算是严肃文学,赚他们钱绰绰有余。

当然,这个世界上的正常人还是要比奇葩多,大多数人都当作乐子看。

《勇夺欧冠,迎接他们的无非是支离破碎的肢解》。

这类文章要比上一种档次稍微高那么一点点,这种题材属于制造危机。这些文章的作者往往都能写末世题材的故事,因为他们平时干的就是毁灭现实。

写这种文章的人就算不是球迷,也会在短时间内了解基本常识,以保证他们不会在文章中出现大纰漏。

文章的开头多数是猛夸一番曼联队,再把球队的重要球员夸奖顺带介绍一遍。

接下来就要详细说说英超相比于其他联赛的差距,比如欧冠多年颗粒无收、意大利过气球星的养老院、过时的战术风格和较弱的竞争力等等。

贝克汉姆看过很多类似的文章,他很佩服作者总是能找到论据让自己的逻辑自洽。

他看了一下这篇文章,作者预期获得欧洲冠军的曼联队员最后会被众多豪门引进,而曼联队也许会成为欧洲豪门的血库和子宫。

文章的最后,作者重点描述了青训的意义。只有不断提升造血能力,才能让曼联在欧洲支棱起来。

看完文章,贝克汉姆笑着摇了摇头。

很明显,这个作者是懂足球的,文章的切入角度都很准,但是他就是不好好写。三写两写,把一篇体育新闻写成了一篇足球末世文。

这种文章也算是小众新闻,就是用来博眼球用。

当然,敢这么写新闻,说明这些报刊的规模也打不到哪里去。

除了《太阳报》不干正经事,其他报刊还是爱惜羽毛的,毕竟这些报纸的读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社会精英,不能指望用这些新闻就唬住他们。

虽然《太阳板》不正经,但是这一期的销量却很高,因为那个扬言贝克汉姆夺冠她就脱的乌克兰选美冠军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如约成为了本期的三版女郎。

但是这些“大户人家”也没有多门光明磊落。

贝克汉姆无奈地发现,大报纸们特别喜欢那他说事,说起曼联就带上他,蹭流量的情况特别严重。

有个特别刊登了曼联队在酒吧庆祝的照片,然后质疑他身为英格兰队主力球员,在世界杯开幕前20天竟然通宵喝酒,缺乏职业球员的自我修养。

贝克汉姆对于这种新闻特别无奈,因为职业球员确实不应该喝酒,而且大赛在即,喝酒不对这个观点也一点儿毛病没有。

但是这些道德楷模们就不愿意想想,职业球员是人,不是机器。没法要求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恪守所有的行为准则。

如果得到冠军不去庆祝,一次两次还能勉强接受,时间长了迟早得憋出内伤。

那些平淡面对冠军的球员通常也会平静对待荣誉,一名缺乏斗志、决心或者好胜心的职业球员通常都不可能和优秀挂钩。

贝克汉姆觉得这些媒体也过于吹毛求疵了,亚当斯当了那么多年酒鬼都没有被批成这样。

而且说起昨天喝酒,贝克汉姆认为自己的举止也符合一名绅士的气质。

倒是加里.内维尔喝到断片,还在台上又蹦又跳,先是让披头士给自己伴奏,然后让DJ打碟跳起了街舞。

听说一套节目整下来,他在场上就吐了......

如果不是工作人员眼疾手快把他按在桶里,那昨天的庆祝仪式恐怕要早结束2小时。

加里.内维尔这个狗东西如此作妖都没被新闻提及哪怕一次,贝克汉姆觉得这个世界有些不公平,也有些残酷。

没有流量的球员连曝光的机会都没有,实在可怜。

......

在家调整一天后,入选了英格兰队的曼联球员们踏上了世界杯的征程,这对于很多“92班”的所有英格兰球员来说都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世界杯。

除了贝克汉姆,入选英格兰大名单的球员还有内维尔兄弟、斯科尔斯、巴特、赫斯基和科尔,占据了30人名单的将近四分之一。

作为英超的大户人家,曼联队在英格兰队的分量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博格、约翰森和索尔斯克亚也出发与挪威队汇合,再加上舒梅切尔前往丹麦队,曼联队多数主力球员都进入了各自的大名单。

如果威尔士、爱尔兰和捷克能闯进世界杯,那么世界杯上恐怕还会出现基恩、埃尔文和波博斯基的身影。

这就是赛季欧洲最强俱乐部的牌面,所有主力轮换球员都是国家队成员。

唯一的遗憾就是谢林汉姆和帕里斯特的落选,前者是因为被赫斯基抢占了太多出场时间,再加上场上表现乏善可陈,霍德尔不带他去问题不大。

后者的落选则有些出人意料,贝克汉姆觉得主教练大概是考虑到帕里斯特爆发力太差,转身速度感人,再加上年龄有些大,在世界赛场上很容易被人盯住猛打,所以不太敢用他。

众所周知,霍德尔选人时会拿巴西队做参照,这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如果一名边缘球员可能被巴西球员打爆,那么他就必然不会入选大名单。

来到英格兰队,贝克汉姆觉得自己的咖位又提升了一些,老队员们已经能够以平等的目光来对待他们,不会再出现让他们捡球、收衣服、买酒的蛋疼场景。

不过说实话,他从来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一般都是加里和菲尔去做。一个颜值超越平凡的人在哪里都能得到特殊的待遇。

作为英格兰队的主力右后卫,作为冠军杯冠军成员,加里.内维尔的气质又发生了变化。

欧洲俱乐部最高赛事的冠军头衔让他比之前显得更有决心,再加上他本来就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这次来到英格兰队,已经能和老队员们聊得很投机。

事实上,他在英格兰队确实算一名老队员。

当然,这些活依然有人在做,赫斯基、欧文和菲尔干得很顺从,也很认真。

反倒是国家队经验并不丰富的巴特怼天怼地,根本不听老队员们的使唤。

这事倒也好理解,他平时在俱乐部把这些老资格虐了无数遍,到了英格兰队自然不可能认怂。

经过两天的调整,英格兰队飞赴西班牙的拉芒加,一个靠近海边的训练基地,这块地方将决定很多球员的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