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这本小书,问世二十多年了还有人读。
究其原委,当然主要是它讨论的问题现在还有人关注,还没有过时。其实法国大革命这个问题,两百多年来一直都是常说常新的,而相关的政治文化研究,也还是大家远没有说完的话题。尤其是法国大革命这件事的主要意义,很多都深藏在她的政治文化里。
好几年前就有出版社要出修订版,自己也曾试着修订过,终因时间分配不过来,或者说事情有点过难,而作罢。何以“过难”?别的不说,单单要把原有的注释恢复过来就让人头大。二十多年前国内的学术出版远不如现在讲究规范,尤其是这本小书被纳入其中的“世界文化丛书”,一开始就被定位为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不喜欢有过多的“学究气”,结果本书当时的责编、我尊敬的张宪章先生大笔挥挥之后,原来按博士论文规范所做的许多注释就所剩无几了。宪章先生还别有他的道理:“你在书末不都开出参考书目了吗?这就已指明了相关文字的出处啦,不用再加太多注释了,留几个主要的就行。”听他这么一说,我也就没再坚持,随他去了。可斗转星移弹指间,当年这种被认为无伤大雅的做法,今天已经危险地不合时宜。所以当有人要再版此书的时候,我也曾想“亡羊补牢”一把,乘机把原有的注释补回来。可刚一动手就才发现这事根本没法办——主要是没有底稿,一切都要重新查。底稿哪儿去了?根本就没留:那时电脑未普及,书是爬格子写的,而且因出版社催得急,每誊清完一章就得赶紧寄过去编辑、排字,而画得一塌糊涂的草稿最后也就全扔了。没办法,放弃吧。
可前些日子又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朋友谭徐锋找了来要求再版这本书,而且还要从快。我还是说做不了,因为没底稿,恢复不了注释。小谭说,也许原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那里还能找到手稿?我一听,好主意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小谭赶紧行动,结果发现晩啦,因为原出版社有规定,书稿出版后只保存五年。不过鉴于这些情况,小谭有了个建议:不必拘泥于现行规范,就按原书再版,一仍其旧,最后附一个简短的说明也就可以了。既然如此,我看也就只好这样了。
感谢小谭,他同时还提议,我不妨在书后加两篇已发表的文章,以显示后来研究的发展。哈,正合我意。于是我的两篇旧文也乘机跟着“再版”了。两文讲的都是一个主题——法国革命政治文化和中国的关系。这是我近二十年来治学的主要兴趣之一,我猜想关心法国革命的国人恐怕大都也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吧。
不论后效如何,这本小书的增补再版令我特别想念三个人:首先是业师张芝联先生,其次是首次把这本书引荐给出版社的金重远先生,第三位便是为此书初稿的编辑费了大量心血的张宪章先生。三位先贤如今都已故去,念之每每潸然……或许区区小书,也能化作心香一缕,给先灵带去些许慰藉?但愿。
高毅
2013年1月29—30日
手记于京沪线上